摘要:法汉两种语言体系存在着显着的异同,这种异同性造成 中国 学生在 法语 学习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文章从语音、文字、词汇、句子和语篇结构等五个方面对法汉两种语言体系的异同进行了详细略论,并对法语学习者由于语言异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法语;汉语;异同;迁移 语言是人类具有的表达思维和讲话的能力,是人类的交际手段。不同地区之间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千差万别,进行跨文化交流,首先必须掌握交流的载体,即语言。法语和汉语处于两种迥异的文化背景,语言异同性表现在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结构、语法和篇章结构上。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密切,法语成为各国沟通往来的首要语言选择。但法语学习者在法语学习过程中无法彻底摆脱母语的干扰。根深蒂固的汉语模式总是给法语学习者在掌握法语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结构、语法和篇章结构时带来迷惑,以至于产生问题或错误。 母语的正负迁移 关于法语学习者而言,语言学习环境和情感因素等都是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素。实际上,这些因素中也不乏母语的作用。母语交际能力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会发生正负迁移现象。美国语言学家Lado认为,语言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经常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在欧美国家,由于学习者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一般都是与他们母语有着同源关系的语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语言特征使得他们语言能力的正迁移远远超过负迁移。但中国学生由于所学外语一般与母语分属不同语系,文化传统、语言特征迥然相异,他们在外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远远超过欧美学生。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汉语也存在着部分有助于法语学习的语言现象或 规律 。但关于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来说,其异同性远大于共性。因此,汉语对法语学习者的负迁移大过正迁移,是提高学习者法语水平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 法汉语言异同及法语学习中的问题 (一)语音异同及其对学习的作用 首先,对比法汉元音、辅音音位表,两种语言包含不同的音。法语音位中,单元音几乎成对出现,并分为长、短音,如/i:/,/i/;/u:/,/u/。这种区别致使部分法语学习者在发音时容易出现部分到位或完全不到位,长、短元音有时混淆,长元音发的过短,不饱满,短元音口型不到位;双元音发音也往往不到位,不饱满,典型的就是I[ai]读成[e],kind读成[kend]。 法语中还有8对清浊成对的辅音(如/p/,/b/;/t/,/d/;/k/,/g/;/s/,/z/);但在汉语中,除了4个浊辅音声母(m,n,l,r),其余的都是清音。这使得学习者容易忽视清与浊的区别,出现清辅音浊化。而且汉语中没有[θ]和[?奁]的咬舌音,这使得学习者通常发音不标准。 其次,法汉音位组合方式不同。音标组合的辅音连缀读音问题是法语学习者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所谓辅音连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同时集中在一起的情况,如scream/skri:m/,contexts/knteksts/等;而在汉语中,一般辅音后面紧跟着元音。因此,初学者对辅音群常感到困难。 在汉语中,音节末尾只出现/n/或/?耷/两个辅音,而法语除了/h/,/w/,/j/从不出现在词尾外,其他的辅音都可以出现在词尾,法语论文题目,所以中国学习者往往会在词尾加上一个元音,如/kwik/读成/kwik?藜/,/luk/读成/luk?藜/。 最后,法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法语的语调在表明说话者的态度或口气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靠语调辨义;而汉语的句调受字调的限制,所以语调不能自由地、大幅度地变动。因此,中国学生讲法语时往往对重音、次重音、声调、降调掌握不准,说起法语往往语调平平,升降起伏不大。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口语交际障碍。 (二)文字异同及其对学习的作用 人类所有的语种都是通过声音来传播的,而文字的产生克服了口语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汉字以形写意,直接去描物状景,而且形、声、义一体,是平面文字,并不是单纯为记录口语而设计,相反,它抛开口语。如果说重形象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习惯,那么重形象也是中国文字的一大特点。实际上,“寻象观意”是古代人造字的原理,也是汉字习得和认知的规律。 法语是由字母组成的音素文字,它直接赋予文字表音功能。音素文字其义直接与音相联,形只是用来表音。进一步略论,法语由26个字母构成,而这26个字母“不仅使形和声分离或抽象出来,而且使一切语义和字母的声音分割,除了毫无语义的字母和毫无语义的声音的联系之外,什么也没有了。”抽象作为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成就了西方文字的一大特点。 因此,在法语学习的初期阶段,在没有掌握法语本身内在规律的时候,法语学习者在记忆法语单词时会存在一定困难。 教育 部设在解放军306 医院 的认知 科学 与学习重点实验脑功能成像中心与香港大学合作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表明: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中,语言区不在同一个地方,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区。该探讨成果发表在世界科技类最具权威的刊物——法国 自然 杂志上。因此,要舍弃原有的语言区,建立一个全新的语言区,开发和完善这一区域必定需要一个过程。 (三)词语异同及其对学习的作用 首先,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异同,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的词。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以及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都能引起词汇空缺现象。例如:在法语中at the eleventh hour表示“在最后时刻”、“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源自圣经·新约的典故;Watergate指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制造的“水门事件”,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二者都不能以字面意义理解,生硬地翻译成相对应的汉语。 其次,词义联想和文化寓意的不同导致语义不同。中国奉为至尊的龙(dragon)在西方人眼里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这从法国撒克逊人的伟大史诗贝奥武夫中主人公Beowulf大战喷火巨龙的故事中可见一斑。又如,雪莱笔下的西风(west wind)是指温暖的春风,相当于我国从太平洋吹来的东风,这在法国谚语中有反映: “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 , the weather is at the best . ”(风从西边来,气候最宜人。)此外,一些跟颜色相关的词,汉法翻译也不完全对等,例如汉语中商标名“白象”翻译成 英文 white elephant(表示“大而无用的东西”),结果导致了产品滞销而损失惨重。 1 ,法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