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用学探讨在中国历经2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对西方语用学理论的简单引进、介绍到结合汉语实际开展理论和运用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首先回顾了语用学在西方的发展历史,然后指出了当代语用学探讨的两大流派,最后展望了语用学在宏观层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用学;历史;近况;流派;趋势 语用学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但是直到70年代才把它看作一门学科。语用学把语言、现实和人类自身联系起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现在,语用学已成为语言探讨的一个重心,是语言科学中一个富有生气的领域。 一、语用学在西方的发展历史 语用学渊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究。上世纪30年代,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CharlesW.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了符号学三分说:句法律、语义学和语用学。 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语用学领域的探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语用学探讨的成就应归功于另三位哲学家的理论建树。他们是法国哲学家奥斯汀和美国略论学家赛尔、格莱斯。奥斯汀“不满意语言哲学对所指、意义、陈述的真实和谬误的传统探讨”(Leech,1981:321),首先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向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挑战。70年代后,在探讨了奥斯汀的间接施为句基础上,他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s)——话语的形式不直接反映出这句话的交际意图。赛尔甚至提出“语言理论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现在言语行为理论已成为语用学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 进入70年代,语用学异军突起,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1970年在波士顿召开的自然语言的语用学国际学术研究会标志着语用学探讨时代的开始,成为其蓬勃发展的契机。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得到承认,确立了它在语言学探讨中的地位。这个时期的探讨表现出下面几个特点: (1)人们从各种观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各个方面(指示语、会话含意、言语行为等),围绕语言使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形成了多元化的探讨趋势; (2)语用学吸引了众多语言学家的兴趣,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探讨队伍,冲破了哲学家的一统天下,已成为语言学探讨的一个中心领域。 语用学在70年代的确立为80年代的迅猛发展铺平了道路,语用学探讨已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大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1)语言学家对前期的探讨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开始进行梳理和总结,语用学理论进一步系统化,探讨内容具体化。语用学探讨朝着统一协调的方向发展。(2)探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讨论的问题宽泛但主题集中,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理论问题的研讨,开始触及语言本质的某些重要理论问题,如语言使用者的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关系,语言结构如何跟语境相互影响等问题。 1 ,法语论文范文,法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