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法语词汇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法语论文发表 摘要: 经过长时间的斗争, 法国女性获得了工作的权利, 在择业上也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从表面上看, 男女关系上似乎趋于平等, 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景图中, 女性从属、被动的地位不会改变。职业词汇的演变和构成就是性别歧视的直接表现。本文就从职业词汇的历史演变及构成来略论其中蕴涵的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关键词: 职业词汇 女性 性别歧视 法国作家波伏娃·西蒙( 1908- - 1986) 在其被奉为“ 女性主义的宝典”《第二性》( 1949) 中提出: 一个女人之为之女人, 与其说是“ 天生”的, 不如说是“ 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 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而是人类文化整体, 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 女性”。 在法国的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中, 女性一直处于劣势、从属的社会地位。如:“homme”不仅表示“ 男人”的意思, 也代表了整个人类。《圣经》中也记载了上帝七日创世的故事, 第六日用大地之土依己行创造了男人, 怜其行单影孤, 又取这男人的一根肋骨和少许泥土为其做了一个女人。由此可见, 女人是男人的一部分, 是依存男人而存在的。同样, 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 语言也被认为是男人创造的。男性往往站在统制地位来表达这个世界的意义, 而女性则总是处于被男性审视的地位, 被动地接受男性创造的语言。这种现象深刻地反映在法语词汇及其构造上。法语职业词汇是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他们充分反映了法国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传统。这些词汇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时, 其形式及含义也随着发生变化。下文从法语职业词汇的发展历史、构成演变的略论来研讨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 一 职业词汇的历史演变 1789 年法国大革命以前, 女性几乎没有权利,之后, 妇女才开始获有一些权利。即使回首100 年前, 全法国一共才有300 万名妇女工作, 其中100万人是农妇( agricultrice、paysane) , 80 万人是女佣( domitique) 。绝大多数妇女还是作为家庭主妇( femme d’intérieur, menagerie, ma?tresse de maison), 在家相夫教子。相反, 男性却有权利工作, 他们活跃于各个工作领域。由于女性从业的范围和性质大大受到限制, 当时大部分的职业词汇虽然在形式上没有男性标志, 但却被人们默认为男性专署词汇, 而没有相应的阴性形式。如: professeur(老师), patron( 老板) , 等等。伴随着上世纪60 年代女权运动的发展, 不仅参加工作的妇女人数日益增多, 她们的职业轨迹特征, 也发生了变化。在当今法国, 从业妇女占已登记劳动人口的近半数, 遍布各行各业。这场女性就业革命自然也引起了要求改变不符合时宜的职业词汇变化的革命, 产生了很多女性从业者适用的新词。 从女性从业者数量的增加、从业范围的扩大到职业词汇的更新、改进, 不得不承认女性权利的极大提高, 也容易让人产生男女关系平等的误解。然而, 男女平等事实上也只是表面上看到的平等,实际上的不平等, 法国仍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在就业市场上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继续存在, 男人和女人的就业率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这些不平等的实质也原原本本的反映在职业词汇的构成上。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语言世界里, 女性作为一种客体, 不断的被编说。女性本质成了一个被界定的东西, 是远离女性主体的, 是男性想象的结果( 波伏娃1986) 。略论职业词汇的构成可窥测出法国社会性别歧视的实质。 二 职业词汇构成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略论 Cameron( 1990: 15) 指出:“ 女性被看作是被动消极的性目标这一观点在语言上有诸多表现,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词汇”。法语也不例外。法语中职业词汇就显示了对女性的性别歧视。通过语言标记理论略论法语职业词汇的构成, 我们可以发现女性之所以被看作是被动消极性目标的原因。 语言中的标记现象( markedness) , 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对称现象( 沈家煊, 1999:22) 。在一对语言单位中, 当其中某一个单位被认为是缺少与其相对应的语言特征( 语音、语义、语法) 时, 那么这一单位就是非标记单位( unmarked), 而与其相对的语言单位就是有标记单位( marked) 。从词形上来说, 主要有表示男性的词语来充当无标记项, 指称女性的词语多为有标记项。如: professeur 既包括男教授有包括女教授, 一般是指男教授, 若强调是女教授则要用femme professeur。无标记项的意义要比有标记项分布更广泛, 可以包括有标记项的意义, 所以比有标记项分布更广。这是语言性别歧视的一种表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