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后的新干涉主义[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阿拉伯之春”引发中东再次动荡,历时三年,如今已是萧瑟一片,成为“阿拉伯之冬”。伊拉克、埃及、利比亚、叙利亚无一不深陷内乱和战争,生灵涂炭。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阿拉伯国家的悲剧令世人心痛,阿拉伯语论文题目,也发人深省。我们看到的是,美国调整中东政策,深刻作用地区局势走向;伊斯兰势力特别是极端势力崛起,严重挑战地区国家存亡;长期动荡使地区大国矛盾加剧,作用这些国家的政局和巴以冲突、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的解决。 沉重的历史包袱
  人口3.5亿的阿拉伯世界之所以成为热点问题集中的“火药桶”,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长期殖民统治以及西方等外来势力不断插手,造成伊斯兰各派势力内部争斗绵延、伊斯兰教与西方“民主化”矛盾加深、中东经济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过度依赖、长期强人政权和家族统治所导致的经济停滞和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阿拉伯之春”已经烟消云散,阿拉伯国家再次陷入混乱、内乱、战乱的可悲状态。历史上最为接近的例子是阿尔及利亚。上世纪80年代末,阿尔及利亚政治混乱,90年代演变成血腥的内战,血流成河,死亡人数高达20万。其结果是,伊斯兰势力败北,寡头势力长期执政。
  目前,许多阿拉伯国家面临当年阿尔及利亚同样的处境:政府腐败无能,反对势力一样腐败,还与恐怖势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已故叙利亚作家瓦努斯将此现象称为“百劫无望”。
  殖民主义结束后,不少阿拉伯国家并未完成现代国家所必需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建构,教派和部落组织依然是社会的基本形态。美国学者亨廷顿说过:“在中东,国家一向软弱无力,比家庭、宗教团体和统治阶级还要弱。”因此,长期以来,阿拉伯语论文题目,强人政权和家族统治成为维系这些国家部落和教派的重要纽带。
  如今,“阿拉伯之春”的浪潮卷走了穆巴拉克、卡扎菲等强人统治,伊斯兰各派势力和部落组织间的矛盾再次被激活,相互杀戮和争斗卷土重来。西方国家、海湾国家、土耳其和伊朗等国在逊尼和什叶派的较量中支持一派打一派,局势十分混乱。 进入持续动荡期
  重建需要稳定,稳定需要权威。因国家机器的无力,阿拉伯国家要确立为多数民众接受的权威,短期内很难实现。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架构重建困难重重,将进入持续动荡的困难时期。
  在埃及,除派系斗争外,信仰基督教的科普特人与穆斯林间矛盾激化,军队重新接管政权,镇压穆斯林兄弟会,原有国家体系已被彻底颠覆。利比亚近150个部落各有诉求,地方势力拥兵自重,中央政府毫无权威,政治和社会问题严峻,国家事实上已经分裂。在也门,萨利赫总统的“全身而退”并没有化解国内政治危机,各派围绕权力分配激烈博弈,恐怖势力乘虚而入。
  沙特、卡塔尔等海合会国家异常活跃,各有所图。它们凭借石油“红利”,花钱买平安,稳定国内局势,同时介入他国危机,扩大势力范围和作用力。如卡塔尔利用半岛电视台制造舆论,支持动荡国家的反对派,包括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扶植叙利亚反对派,要求巴沙尔下台等。这表明,这些国家希望“抱团取暖”,不仅在中东地区坐大,还能将势力范围扩充至地中海东岸和北非,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中心。
  同时,土耳其、伊朗和以色列调整政策,争取主动,扩大作用。其中,土耳其表现最突出。
  土耳其正义发展党2002年上台后,从“重欧轻亚”转为“欧亚并重”,利用联结欧亚大陆的战略位置和西亚北非剧变,加强中东外交,填补地缘政治真空。虽然土耳其国内遇到困难,但其试图作用该地区格局的努力从未停止。
  宗教派别之争加剧,极端宗教势力坐大。这次动荡中,一直被压制的穆斯林兄弟会等伊斯兰组织趁势而起,经历了从观望、跟进、积极参与到再次被打压的复杂、多变过程。从议会选举看,伊斯兰势力的崛起很明显。穆斯林兄弟会“自由和正义党”在埃及议会选举中赢得了36.6%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后被军队宣布为非法恐怖组织而遭镇压。2017年10月,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在选举中获41%的选票,出面组阁。2017年12月,摩洛哥伊斯兰“正义发展党”在新议会的395席中获107席,成为第一大党。伊斯兰武装力量在推翻卡扎菲的战争中发挥了主要影响。
  伊拉克目前在美军撤离后四分五裂,逊尼派、什叶派、库尔德地方势力三分而治。巴格达蒂领导的逊尼派反政府武装近来迅速坐大,已攻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穆苏尔,并向巴格达挺进。该武装组织宣布成立“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涵盖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领土。巴格达蒂还自称是真主的传人,是15亿穆斯林的精神领袖。
  在阿拉伯之春中,中东地区的主要热点――巴勒斯坦问题被边缘化。如今,该地区再燃战火。在加沙地带,以军与哈马斯的武装冲突加剧,已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170万加沙居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目前中东问题成堆,战火四起,阿拉伯国家因哈马斯与穆斯林兄弟会有密切关联而集体失声,停火遥遥无期,冲突有失控和蔓延的危险。 伊斯兰思潮再次崛起
  近年伊斯兰思潮再次崛起,是阿拉伯世界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用武力和西方价值观民主化改造中东的必然反应。对此,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它并不代表阿拉伯世界再次被伊斯兰化,也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重现。其特点是:
  一、伊斯兰思潮并未成形,仍在演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失败。“9・11”后,伊斯兰教在西方人眼中被妖魔化。伊斯兰学者和组织深刻反思,主张重新诠释教义,以适应社会发展。
  伊斯兰“中间主义”,就是反思的结果。其核心思想是:反对极端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公正和谐;以对话方式,循序渐进推进社会变革;反对暴力和外部施压;倡导教法创新。伊斯兰出现了温和化、政党化和民族化倾向。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对抵御伊斯兰威胁论和伊斯兰内部的极端主义,有着积极意义。
  二、世俗体制并未彻底崩溃。在埃及、突尼斯等阿拉伯国家,世俗体制存在已久,得到大多数民众支持。世俗民族主义政党实力较强,牵制了伊斯兰政党发展。不论伊斯兰政党单独执政,或是与世俗政党联合执政,都不可能摒弃世俗体制,走伊朗式政教合一的道路。   但另一方面,地区动荡为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空间。“马格里布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和利比亚“伊斯兰战斗团”等激进组织,利用动荡混乱壮大队伍,破坏能量不小。
  因此,这次动荡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民主化浪潮的双重冲击下,阿拉伯国家政治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阿拉伯国家的任何变革都将寻求维护伊斯兰文化传统和实现社会生活现代化之间的平衡,但这一过程曲折漫长。 2017 年10 月16 日,叙利亚与土耳其边境的Ras Al-Ain 镇,当地库尔德武装人员与圣战分子以及伊斯兰反对派武装战斗。
  三、这场动荡是内生的政治社会运动,特征是“无领袖、无组织、无纲领”的无序反抗,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传统伊斯兰势力、亲西方势力及民族主义势力博弈激烈。
  埃及有50多个政党,突尼斯则多达114个,多数国家因为暴力或外部势力的介入而实现政权变更。战争进一步破坏了本来就十分糟糕的国民经济。2017年,埃及经济支柱旅游业的收入只有9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2/3,通货膨胀严重。不考虑远期经济发展,阿拉伯国家的近期损失就远远超过1000亿美元。 美国的新干涉主义
  奥巴马的新干涉主义中东政策以“价值观外交”为核心,旨在为美战略重心向亚洲东移扫清障碍。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是确保在中东的主导权和战略平衡,保证以色列的存在,维持该地区亲美政权的统治。中东局势大起大落,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使其不得不调整中东战略,在适度收缩的基础上“重返”中东。其主要方法有:
  继续推行价值观外交。奥巴马继承小布什衣钵,从伊拉克撤军的同时,利用“阿拉伯之春”,积极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并将埃及和突尼斯作为民主过渡样板。后来埃及军队接管政府,美国表面上予以批评,但是对穆斯林兄弟会被镇压还是心里窃喜。为此,在美的推动下,八国峰会“多国银行”承诺提供200亿美元援助,支持埃、突的社会经济改革。
  支持温和派海湾国家,强化其军事力量,构建对伊朗的海湾多边安全联盟。沙特、巴林和卡塔尔等国家,是美国的中东盟友和遏制伊朗的前沿阵地,美第五舰队司令部就设在巴林。这些国家还是全球原油主要供应地,关乎世界经济命脉。“阿拉伯之春”狂风大作,美将稳定海湾盟友作为中东战略重要环节。2017年12月,美与沙特达成军售协议,向沙特出售价值300亿美元的F-15战斗机。
  以保护责任为由,推行新干涉主义,实行“利比亚式”的政权更迭。西方推行保护责任由来已久,但奥巴马在中东的手法更巧妙:以多边替代单边,强调阿拉伯国家的参与;通过安理会,使行动合法化;美居后台,多采用无人机和特种部队小分队的形式打击对手;支持一国反对派。以巧实力加硬实力,力求卷入的低成本和有限度,凸现美新干涉主义总体收缩、精准发力的特点。
  修正对伊朗政策,在加强制裁的同时,与伊朗达成分步走解决伊核问题的方案。伊朗是美国中东战略的核心之一。伊拉克什叶派上台,形成了从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到黎巴嫩的什叶派弧形带,这不仅威胁到以色列的安全,更令逊尼派执政的沙特等国寝食不安。美力压叙利亚巴沙尔下台,也是想割断什叶派弧形带。以部分放松对伊朗的石油和金融制裁,换取伊朗放弃核武器计划,是美中东政策的重大调整,并已初见成效。
  巴以重燃战火,使巴以冲突从边缘重返美外交重要议程。奥巴马上台后,重申美将推进巴以和平,并提出以1967年边界线为基础划分巴以边界。国务卿克里上任后,奔波穿梭于中东,希冀在以巴问题上找到外交突破口,改善美与伊斯兰世界的紧张关系。巴以问题本来就僵局难破,最近巴以武装冲突在地区局势的持续动荡中加剧,中东乱象纠结更趋严重。 中国的角色
  中国在中东有重大战略利益,中东和平进程直接关乎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发展利益。目前伊拉克生产的石油约五分之一销往中国,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最近伊拉克危机推高油价,冲击了中国的石油供应。
  中国在中东的外交优势是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均保持着友好关系。中国坚持在联合国决议的框架下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希望以巴冲突早日走上和平谈判的道路。
  对中东事务和该地区大国博弈的复杂性、长期性,中国有清醒认识。无论是大英帝国还是前苏联和美国,都曾在中东碰得鼻青脸肿。近年来,阿拉伯世界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变化,加上美国收缩中东战略,使该地区局势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急剧变动,地区势力和大国博弈异常激烈复杂。
  中国对中东的外交战略与外交倡议,要从多方面考虑该地区的历史与现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包含地缘安全战略、西部对外开放与区域一体化、文明对话等丰富内涵,无疑为中国参与中东事务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中国应审时度势,积极应对中东形势演变给中国带来的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以务实创新精神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新发展。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