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千零一夜》中的商人看中世纪阿拉伯商业发展[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脍炙人口的《一千零一夜》中以商人为主人公展开的大量故事,这些故事融合了现实主义和神化色彩,从具有勇敢探究、阔绰挥霍、激烈竞争等特性的商人身上得出结论:中世纪阿拔斯王朝时期,以商人为主体的中产阶级迅速兴起,当时不仅帝国境内各城市、区域间商贸频繁,而且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整体商业发展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一千零一夜》 商人 中世纪阿拉伯商业发展
  
  被高尔基赞誉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的阿拉伯民间文学巨著《一千零一夜》,是以王妃为国王讲故事为线索,将几百个故事串接了起来。它以奇趣的故事内容,朴素的现实主义和梦幻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挥洒豪放的艺术手法,神秘莫测的东方色彩,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中世纪阿拔斯王朝时期社会生活的斑驳画面。
  《一千零一夜》中有格言谚语,有寓言童话,有感情恋爱,有航海冒险,也有宫廷趣闻,涉及的人物上至哈里发,下至庶民,三教九流,无所不及。可是读过《一千零一夜》后,就会发现在这样一部长篇巨著中大多数故事都是描写和刻画城市中的以商人为主体的中产阶级的生活,它是一部大量反映城市商人生活、情趣、思想的著作。
  这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中世纪时期的阿拉伯人在对外征战取得胜利后,步伐和活动的舞台都渐渐地从荒凉的沙漠旷野转向了繁华喧嚣的城市,他们的身份已经变成了城市居民。《一千零一夜》中的早期神化故事传入阿拉伯社会,在其发展、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中,正值阿拉伯城市商业不断发展的时期。那些以往为人们所称道的沙漠骑士精神,已经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与时代精神大相径庭,甚至随着阿拉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且对社会产生了挑战和威胁,因此,它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拔斯王朝时期城市经济、海外贸易已经达到了相当繁荣的程度,商业空前发展,以商人为主体的中产阶级也随之迅速兴起。
  自古以来,由于地理和自然环境的原因,阿拉伯人就善于经商,在伊斯兰教诞生以前他们就已经很重视商业了。靠近交通线的城市居民大多以经营商业为主,商人的地位很高,被认为是具有经营才干的聪明人。
  中世纪阿拉伯对外扩张战争基本停止,政治的统一、社会的安定、货币的统一、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建设的日益健全、外族的作用等,这些都促进了阿拉伯商业的迅速发展和繁荣。
  在这样的社会里,经商的观念已经深深扎入了人们的思想,不仅成为个人的,而且成为社会的意识。《尔辽温丁・艾比・沙蒙特》中商人的儿子沙蒙特从小被关在室内教养。有一次他与一些青年朋友聚会。他们对他说:“一个人敢于出去经商谋利,四海为家,那才是富商巨贾的儿子们夸耀称雄的本领呢。”沙蒙特受到很大的刺激,不禁哭泣起来。他将这些话告诉母亲,并决心前往巴格达经商,母亲资助了他,他就带了十驮货物,不顾道路崎岖和危险,与商人们结队出发了。由此可见,各地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造就了为数众多的商人,让商人阶层在这个城市商品经济发达的时代迅速崛起。
  《一千零一夜》中有不少故事都发生在这个商业空前繁荣的时期,对当时商人的商业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描述。可以发现,经商贸易是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持续发展的海外经商贸易。当时不仅帝国境内各城市、区域间商贸频繁,埃及、叙利亚、阿拉伯半岛、波斯等地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也通过陆路运入巴格达。因此,巴格达不仅成了政治中心,而且成了经济中心、商业中心,市内有毛织、棉织、玻璃、香水、珠宝等手工业。此外,对外贸易也十分活跃。阿拉伯商人舟车并用,商贸活动范围极其广泛,他们从波斯湾港口西拉夫,伊拉克的巴格达、巴士拉,有时还从亚丁和红海各港口航行到印度、锡兰、东印度群岛和中国等地,运来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印度和南洋的香料和染料,中亚突厥地区的宝石,俄罗斯的毛皮,东非的象牙和金砂,等等。中世纪的阿拉伯商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队之一,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和非洲,满载着货物的商队贩运着多种多样的货物,既供国内消费,又转销国外,整体商业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其中,在对外贸易方面,《一千零一夜》中就有著名的《辛伯达航海旅行记》等许多故事,真实的历史背景、航海商贸见闻与丰富的想象构成了这类故事。
  《辛伯达航海旅行记》是根据一篇印度故事,再加上中世纪阿拉伯繁荣鼎盛的海外国际贸易中的事实和传闻加工而成的。其中记述了辛伯达前后共七次出海,历时27年,其冒险经历一次比一次神奇。他的冒险无疑是在海外经商贸易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以他最后一次航海到中国为例,他从巴格达出发,经过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绕过马六甲海峡,到南中国海,然后在中国某一港口停泊,航程数万千米。而他历经了七次航行,到达的地方和走过的路程不计其数,而且是极具国际性的。虽然每次航海都险象丛生,但是他仍然百折不挠,幸福安逸的家庭生活也不能羁留住他一次又一次冒险的脚步。从辛伯达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当时海上贸易的繁荣状况。
  从《一千零一夜》的这些商人经商的故事中,可以大致看出中世纪阿拉伯商业活动的发展过程和繁荣程度,也可以发现商人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商贸发展,甚至是世界商贸发展中是功不可没的。
  《一千零一夜》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和现实性,由于在中后期定型、成书过程中,正是处于商业繁荣发展的时期,因此《一千零一夜》中众多故事的主人公逐渐被商人所取代,构画出了一幅幅中世纪阿拉伯商品经济背景下,色彩斑斓的商人生活的广阔画卷。这也反映出了当时商人地位的崇高,他们是社会生活中一个有着举足轻重作用力的阶层。
  在这种经商的背景下,演化出的主人公――商人的一个个悲喜故事,无不打上了中世纪阿拉伯商品社会的印记。这不但说明了经济社会对文学著作的作用影响,而且文学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
  由此可见,《一千零一夜》中的这些故事除了具有文学价值外,也具有某些社会意义。有时候文学著作所给予人们的社会价值和认识价值,是历史资料所不能提供的,它能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给我们提供更多探讨的方向和课题。由此,《一千零一夜》中的“商人”便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蔡伟良编著,朱威烈审订.灿烂的阿拔斯文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蔡伟良,周顺贤.阿拉伯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黎]汉纳・法胡里著.郅溥浩译.阿拉伯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4]纳忠,朱凯,史希同.传承与交融.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5]郅溥浩.神话与现实――《一千零一夜》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阿拉伯语专业论文阿拉伯语论文网站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