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及发展前景[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文章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平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四个方面对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关系进行详细的研讨。同时也为同行探讨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阿拉伯文化;中国文化;关系略论
  中国和阿拉伯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四大文明名古国之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就是源自于这两片区域。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在各自的土地上用智慧创造出了一系列璀璨的文明和文化,两大民族之间密切、深远的文化交流也先后为后人留下了海上的“香料之路”和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等宝贵的遗产。本文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两者关系进行对比略论,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一)地域文化。随着农耕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中国文化伴随着产生,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以农业文化为根柢的传统文化,并且经过许多代人的积累以及总结,趋于完整和成熟。从世界地理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大洲之隅,四周分别被高山、沙漠以及海洋环绕,形成一种与外界半隔离的状态。这样的地域位置既促使古时的中国形成了统一的集权制度,又导致了苟安和封闭的思想。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阿拉伯文化以游牧文化和沙漠文化为主,具有自由和开放的特点。在很早以前,阿拉伯国家位于世界各大洲的中心区域,同时也是南北和东西交通的要道。在阿拉伯历史上,有多种先进的外来理念与科学技术以文化为载体融入到阿拉伯文化之中(如古希腊的哲学,中国的造纸术,埃及的农耕技术等),使得阿拉伯半岛成为多元化的汇合之地。与中国文化相比较,阿拉伯文化更加放、自由,这是因为其依存于完全开放的地形所形成的。
  (二)历史悠久文化。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公元前十七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即殷商时代,到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256年达到成熟阶段。由于儒家思想迎合了当时统治者的需求,再加之该思想提倡忠孝之道,儒家文化逐渐成为当时的文化主流,对后来的中国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直至今日,在中国文化深层观念中,任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而成的经典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篇:如《论语》,其主要是记载了孔子的言行;由孔子整理而成的《春秋》、《礼》、《诗》、《易》以及《书》等。这些儒家经典为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阿拉伯文化发展的第一巅峰时期是公元7至8世纪的倭马亚王朝时期。在该时期,阿拉伯诗歌、语言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特别是阿拉伯的诗歌,有着广泛的题材,严谨的思路,丰富的内容,高尚的艺术性,从而使其诗歌具有典范的特点。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游牧民族年青男女之间的爱情,而且也勾画出了沙漠皓月当空的华丽景观,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群体部落的真实生活,从而体现了人们单纯的思想感情。
  然而,除了诗歌方面,阿拉伯散文、小说也相当不错。如阿拉伯文学宝库中的奇珍异宝《一千零一夜》(又译作《天方夜谭》)便是在阿拉伯文化又一鼎盛时期(阿巴斯王朝时期)形成雏形。这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巨著,在世界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探讨价值,阿拉伯语论文范文,是经几代人的口口相传才最终形成的。《一千零一夜》中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形式使得通篇组织紧凑,长而不冗,杂而不乱,层层深入,丝丝入扣,峰回路转,肤岩起伏,趣味无穷。据考证,其对欧洲的一些名著如《十日谈》、《堂吉诃德》等产生过很大作用。
  (三)和平文化。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和平的文化。这主要是由阿拉伯文化中的灵魂――宗教(伊斯兰教)的性质所决定的。“伊斯兰”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和平”之意,同“战争”、“仇恨”相对。当时伊斯兰教高尚的教义和信仰,使阿拉伯游牧民族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进行了规范化,阿拉伯语论文题目,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为原则,使游牧民族的行为和思想得以极大的净化,最终形成了高尚的伦理道德形象。同时该宗教以和平以及和善待人的思想,教化穆斯林们要包容,要诚信,要顺服主命。而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阿拉伯社会却以崇尚匹夫之勇、血亲复仇。因此,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反映和平思想和精神的文化。
  (四)宗教文化。中国文化关于外来文化通常是取其菁英、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这是一种具有极强韧性的文化。如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被加以本土化地改造和吸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三大系: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从而使它适应当地的水土,最终能够与本土文化融洽相处。
  阿拉伯文化也是一种极强的韧性文化,既能对各种文化进行吸收,同时也能渗透到其它文化中。如伊斯兰教承认犹太教的先知及经典,吸收了大量犹太教的思想和教法、教规,如教义中的认主独一、悔罪、信后世,教规中的区别“洁净”与“不洁”的食物。这些不仅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征,也随着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而传播,成为当今世界皈依伊斯兰教十六亿穆斯林的原则。
  三、结语
  由于中国与阿拉伯各国之间自古以来的密切来往,双方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在贸易上、文化上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全方位的合作。从文化角度来讲,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合作友好典范之一是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合作。随着国际格局的逐渐变化,要增强双方的共识,增加共同的利益,从而使双方之间的文化合作以及交流更加深入。积极开展两国的文化交流,是现代化格局下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两国人民的长久利益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我相信,通过文化这座联系的桥梁,中阿双方在各方面、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中]白得鲁丁・海维谅著,优素福・陈克礼译.中国和阿拉伯的关系史[M].香港天马出版社,2017,12.
  [2] 丁俊.中国阿拉伯语教育史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9.
  [3] 孙承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纲[M].昆仑出版社,2001,8.
  [4] 纳忠.阿拉伯通史[M].商务印书馆,2017,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