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023/j.cnki.cn64-1016/c.2017.03.012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阿拉伯商人苏莱曼航行至中国与印度,并撰有记述沿途见闻的航海游记一卷。半个世纪后(916年),另一位阿拉伯人哈桑对游记进行补充和注释,最终完成了中阿关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苏莱曼东游记》。该游记以阿拉伯人视角记录了唐朝与阿拉伯的经济文化交往,是“最早的对于中国和远东的一本旅游记,比元代《马可·波罗游记》还要早四百多年”[1]。1937年,刘半农、刘小蕙父女根据法国费朗法文版《苏莱曼东游记》进行翻译,在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穆根来、汶扛、黄倬汉等学者在法、日译本基础上再次将其翻译出版(又名《中国印度见闻录》)。遗憾的是,这部著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鲜有学者对其进行专门探讨。笔者认为,在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重新发掘这部游记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考察游记中阿拉伯至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双边贸易,略论中阿经济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历史条件,对当下“一带一路”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一阿拉伯帝国与唐朝的经贸......(论文页数是:4页) ,阿拉伯语论文题目,阿拉伯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