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伊朗大使刘振堂曾说:“现在很多中国人了解伊朗,或者伊朗人了解中国,主要媒介是第三国媒体。信息传输环节太多,容易导致误解。”确实,如今中国和许多阿拉伯国家缺乏直接深人的接触,彼此印象比较单一刻板。拿近年来经常报道的中东、中亚、北非等地来说,国内观众片面地把这些地区看成恐怖活动频繁的地方,属于高危区域,到这些地区采访、旅游或经商,首要问题就是安全。 我曾经也这么认为。但是,经历了从2017年11月到今年2月随“中阿友好万里行”摄制组对阿拉伯半岛、北非、中亚18个国家的长距离采访,我看到了更加丰满和立体的阿拉伯国家:不再只是沙漠、骆驼、戴头巾的阿拉伯人,以及阿拉伯水烟、红茶和宣礼塔,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烟,也没有强烈的紧张情绪,他们在享受生活,在努力走向开放。 那几天,我恰好赶上伊朗的两个重大节日,其一是传统的阿舒拉节,其二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纪念日。从这两个沸腾的节日中,我亲身感受到了伊朗人的宗教热情与革命热情。 阿舒拉节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穆斯林为哀悼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侯赛因遇难的重要纪念日。公元680年,遭楼马亚王朝骑兵追击......(论文页数是:3页) ,阿拉伯语毕业论文,阿拉伯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