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来以后,和谐之声便成了时代的强音,得到社会各界及各族人民的一致称赞和拥护。在当代中国面临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党为政理论的又一创新,也标志着中国彻底从过去意识形态的“斗争哲学”转向了“和谐哲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笔者认为,和谐之声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不仅是因为它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还因为世界各大异质文化、甚至各大宗教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和谐的理念。比如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很早就有和谐的概念。不过和谐概念在中国最先用于音乐领域,后来引申到人文与社会领域。《尚书·舜典》载:“诗言志,歌永(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左传·襄公》中道:“八年之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与“谐”除音韵完美外,亦有政通人和之意。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文化理念里,和与同并不是一个概念,只有不同的事情才会有和,千篇一律,一家之言是谈不上和的。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才是君子的为人之道。《国语·郑语》则论述了处......(论文页数是:7页) ,阿拉伯语论文网站,阿拉伯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