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秋冬,笔者在云南农村的田野考察中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广阔、起伏不平的乡村视野中,高高的清真寺邦克接以及紧靠的礼拜大田总是突兀而起,成为这一地方的回目标志。邦克接成了回回村落、社区的明显象征。然而,阿拉伯语论文范文,云南农村的绝大多数汉族村落中却鲜有这种高高耸立、咄咄过人的宗教庙宇建筑气势。云南回汉社区在外表上的这种鲜明异同也早为一个半世纪以前任京城用林院大理寺右丞却来自云南大理的回回马恩博先生所注意到o。他的上清朝皇帝的奏文《云南时势说》清楚地提到了这一点事实。一、历史测览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回族刊物上,阿拉伯语论文题目,个别回族学者说,回回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一处回回村落的村民达到40人之多,那就必须建造一座清真寺③。虽然我还未从《圣训经》及其他有关资料中找到这则引文,但半个多世纪前记载的某些历史史实证明了回回村落在形成和发展中大体遵照了这则圣训的教导o。清真寺的发展是与社区的发展相平行的。随着回回人口的增长,马格运怕的兴旺,以及回回村落在地区的社会经济作用的增大,回回更愿意在贫穷和落后的云南农村中建造大型清真寺。为了维持如此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宗教不动产(常住或公项)有必......(论文页数是: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