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的国境之后,我们应当去往哪里?在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应当飞向何方?”?巴勒斯坦裔著名学者、思想家爱德华?萨义德在民族诗人马哈茂德?达维什(MahmoudDarwish)以上诗句的基础上创作了《最后的天空之后》,以直观真实的文字与图画再现了巴勒斯坦难民的流亡之痛,从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实际上,巴勒斯坦难民已成为二战后全球流离失所人口中的最大一群,散居在周边阿拉伯国家以国际救济为生的难民达几百万之众,难民为了维护自身的民族权利进行着不懈的抗争。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回归问题是巴以冲突的“症结”所在,对其进行深度的文化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②本文从1948年中东战争所导致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人手,揭示以色列国在该地区推行地貌“犹太化”过程中的暴力与文化霸权;然而,失去土地、流离辗转的巴勒斯坦难民并未放弃关于故土的权利,他们逐渐发展出对于这场战争的创伤记忆,以此作为反抗以色列占领的重要武器。在流亡中,对民族创伤的书写成为难民维持巴勒斯坦民族认同的有力手段,以萨义德、达维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更是将巴勒斯坦的民族苦难国际化。实际上,巴以双方除在战场上从事真刀实枪的厮......(论文页数是:13页) [继续阅读本文] ,阿拉伯语论文,阿拉伯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