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是现代世界上一块浸润了忧伤与不幸的土地。巴勒斯坦人多次被逐出家园,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流散”悲剧。“流散”(diaspora),也译作“离散”、“散居”,“流离”、“漂泊性”。这一出自《圣经.旧约》的词语,原与犹太人颠沛流离的历史紧密相连,60年代以后开始作为普通名词,可用来指“有共同民族来源或共同信仰的人群”的一种流亡和分散。近二十年来,随着后殖民批评的兴起,“流散”一词被赋予了更广阔的语境,频频出现于与“文化属性”、“族裔”、“身份认同”等概念相关的探讨中(王晓路等307-314)。本文所要研讨的对象,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流散的境遇下创作的小说与诗歌文本。他们的生活区域可能各异,如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或以色列境内,或其他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地①;他们的创作语言也并不统一,有阿拉伯语、希伯来语、英语、法语等语种;但是,他们的写作因为拥有共同的身份意识而具备了共同的巴勒斯坦文化属性。虽然巴勒斯坦至今仍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实体,但巴勒斯坦文学的存在是勿庸置疑的;另外,也正是由于国家实体的缺乏,巴勒斯坦文学的流散特征又......(论文页数是:5页) [继续阅读本文] ,阿拉伯语专业论文,阿拉伯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