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30余年里,来自宗教史、比较宗教学、圣经探讨、基督教神学理论等多领域的学者,共同参与到一场学术思潮中来,力图表明自宗教改革以来的近500年间,西方世界对犹太教、早期基督教、以及使徒保罗思想的解读发生了严重偏差。这场学术思潮尤以对使徒保罗的再理解为起点与核心议题,其基本的思想主张,被人概括为“保罗新视角”,①而引发这场堪称“革命性”的学术运动的首功之作,是美国学者艾德·帕里什·桑德斯于1977年面世的《保罗与巴勒斯坦犹太教》。②尽管“保罗新视角”这个术语的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但在此之前20年,这场学术风潮已经开始显露端倪。1963年,时任哈佛大学神学院院长的瑞典学者克里斯特·斯丹达尔在《哈佛神学评论》上文章“使徒保罗与西方的内省意识”,③指出宗教改革以来西方传统对保罗所著文字的理解,错误地“以之为人类意识的记录”,④“尤其在基督教新教--当然,这里所说的新教是源于奥古斯丁及中古时代的宗教虔诚--里面,人们按照路德与他自己良心挣扎的模式,来理解保罗的罪疚意识”,⑤然而这种理解无法在保罗自己的文字中找到依据,“我们甚至可以说,人们曲解了保罗......(论文页数是:6页) ,阿拉伯语论文网站,阿拉伯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