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黎巴嫩政府军为追捕银行劫匪进入北部靠近港口城市的黎波里的巴里德河巴勒斯坦难民营,与难民营中的巴激进组织“伊斯兰法塔赫”“不期而遇”,发生武装冲突。近半个月以来冲突时断时续,已造成近百人死亡。6月4日,驻扎在黎南部城市的一处巴勒斯坦难民营中的“夏姆军”伊斯兰军事组织也与黎军交火,开辟了“第二战场”。这两起事件看似“偶然”,但由此引发了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黎内战以后最为严重的内部流血冲突,从而引起国际社会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难民营的关注,同时也折射出黎国内错综复杂的政治、安全生态。难民营的苦难生活“伊斯兰法塔赫”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组织竟敢公然对黎政府军拔刀相向,那么,是什么土壤滋生出如此激进的反黎巴嫩武装组织?黎巴嫩境内有约40万巴勒斯坦难民,这些难民是1948年和1967年两次阿以战争期间为躲避战火逃亡至此的,其中绝大部分属伊斯兰逊尼派,居住在十几个大小不等的难民营中。难民营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人们多居住在破旧、拥挤不堪的房屋里,住所时常停水停电。每逢下大雨,雨水泛滥,街道上的积水可达一米深。巴难民长期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没有获得黎......(论文页数是:2页) [继续阅读本文] ,阿拉伯语论文题目,阿拉伯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