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军中构成: 该坦克的主动轮后置,车体用钢板焊接,炮塔为铸造件。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顶部有1个可升降和水平转动的铸造驾驶舱盖,驾驶舱有2个观察镜,配有红外夜视仪。车长、炮手位于战斗舱火炮左侧,装填手位于右侧。车长指挥塔上安装4个观察镜和1个指挥潜望镜。 该坦克安装1门85mm加农炮,俯仰范围-5°~/20°,右侧有1挺7.62mm口径的并列机枪,随火炮转动。此外,在装填手出入窗座上安装1挺12.7mm高射机枪,驾驶员右侧安装1挺7.62mm航向机枪。 火炮有立式滑动炮闩,驻退复进机置于其上,发射定装式榴弹、穿甲弹、微旋破甲弹和碎甲弹。 该坦克的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后部。1台12150L-3水冷发动机横置,标定功率为316kW,标定转速为1800r/min。传动装置有速比为0.7的增速箱、多片式离合器、定轴式变速箱、5个前进档和 1979中国-越南边境冲突中的62式 1个倒档,在变速箱左面两侧各安装1个多片式转向离合器和侧减速器,减速比为5.1。 型号 T-62 乘员 4人 战斗全重 37500kg 单位功率 11.4kW/t 单位压力 75.5kPa 车长 炮向前 9.750m 车体长 6.247m 炮向后 9.247m 车宽 3.270m 车高 至炮塔顶 2.208m 火线高 1.840m 至指挥塔机 2.360m 车底距地高 0.430m 燃料储备 附加油箱 400L 履带着地长 4.240m 内组油箱 640L 履带中心距 2.640m 外组油箱 285L 越野平均速度 30~32km/h 公路最大行程 带附加油 650km 公路最大速度 50km/h 不带附加油箱 450km 涉水深 1.4m 土路最大行程 带附加油箱 450KM 潜渡深 5.0m 不带附加油箱 320km 63式水陆坦克 该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机动性能特别是两栖性能和适当的装甲防护能力,主要用于强渡?河和沿海地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摧毁敌滩头阵地防御设施,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同步兵作战,实施火力支援,适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泽和水稻田等水网地区执行战斗和侦察任务。 BRDM两栖装甲侦察车 BRDM-2两栖装甲侦察车由苏联杰特科夫设计局设计,在BRDM-1装甲侦察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采用4×4驱动,战斗全重7吨,车长5.75米,宽2.35米,高2.31米。车底距地0.43米,轮距1.84米,可越1.25米宽的嚎沟,最大爬坡度达31°。乘员4人,除车长和驾驶员外,战斗室内有2名乘员。 BRDM-2的车体采用全焊接钢装甲结构,可防轻武器射击和炮弹破片,战斗室两侧各有1个射击孔,为扩大乘员观察范围,在射击孔上装有一套突出车体的观察装置。驾驶员在车体前部左侧,车长位于右侧,二者前面都配有装防弹玻璃的观察窗口。为进一步加强防护力,在防弹玻璃外侧上部加设装甲绞链盖。作战时,铰链盖放下,车长和驾驶员通过水平安装在车体上部的昼用潜望境观察周围地形。车体尾部没有开后门,乘员只能通过位于车长和驾驶员身后、车体上部开设的两个圆形舱口出入,舱盖饺接于车体,可向后90°转动。 该车动力装置为GAZ-41 V型8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103千瓦。动力舱后置,与乘员舱通过隔热、隔音板完全隔离。在动力舱前部有两扇进风百叶窗,后部有四扇较小的进风百叶窗,排风管道安装在车体两侧。 BRDM-2的变速箱为机械式,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另有1个两速分动箱,结合时可将变速箱的动力传递至辅助车轮或喷水推进装置,用于越野行驶或水上行驶。他拥有全焊接的钢制装甲车身,而且完全两栖,并有一对链子带动可伸缩的腹轮,于野地提供良好的机动能力。车重7000公斤。由于单位功率提高,使该车的公路最大速度达95千米/小时,水上最大航速10千米/小时,公路最大行程750千米。 BRDM-2的炮塔装备有一挺14. 5MM KPVT重型机枪和一挺7.62MM同轴机枪。标准装备包括抗核生化系统,红外夜视感官等。 BTR-40式装甲人员运输车 该车车体由钢板焊接,动力舱在前,驾驶舱居中,载员舱在后。驾驶员位于左侧,车长在右侧,两人前面都有挡风玻璃。车长、驾驶员各有1侧门,门的上方有1观察缝隙。 后载员舱为敞开结构,8名坐在车后的步兵可通过车后双开门上下车。车体左侧安装备用车轮。早期的车体不开射孔,后期生产的车辆每侧有3个射孔,每个后门各1个射孔。该车无三防装置和夜视设备,不能水上行驶。 BTR-50装甲输送车 BTR-50P的战斗全重为14吨,乘员2人,载员18-20人。车体为箱型轧制钢装甲板焊接结构,顶部敞开。车长7.0米,车宽3.14米,车高2.03米。车长位于车体前部左侧,有1个向前开启的舱门和3具潜望观察镜,驾驶员位于车首中央,有1个单扇舱门和l具潜望观察镜,前部还有3具潜望观察镜。驾驶员的右侧为搭载步兵的班长或分队长,有1具潜望镜。载员室在车体前部,有横放的长条凳,可乘20名载员。车体前部的防浪板,由驾驶员操纵竖起。当竖起防浪板时,驾驶员前部中央l具观察镜可以升起。车体后部为动力舱,装有动力传动装置。车体的最后为喷水式水上推进装置。BTR-50装甲输送车有3个柴油箱,均布置在动力舱内,油箱容量为250升。 BTR-50装甲输送车为多用途车,越语论文题目,除在战场上运送人员外,还可以运载l门85毫米火炮和25发炮弹;3门83毫米迫击炮;120枚地雷和12名载员。也可运送总重为2000千克的军用物资。 车上没有固定的武器,但有的车上装有7.62毫米机枪,弹药基数为1250发,每250发装1个弹药箱。改进型的BTR-50PA上,装l挺14.5毫米重机枪,由车长操纵射击。 动力装置为V型6缸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240马力。该车装有发动机加温器,以利于在严寒的冬季起动发动机。 BTR-50P的水上推进装置为喷水式,与PT?76的相同,喷水推进器由进水套管、壳体、减速齿轮、尾部套管、倒车水道、驱动装置、密封盖等组成。为了防止水草等杂质混入,还装有防护格栅和可开闭的盖板。喷水推进器的主要工作件是4叶片的叶轮,即泵轮。水上最大航速达11千米/小时。为排除车内积水,在底甲板处装有电动排水泵。 车体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整体密封性好。车体各处的装甲厚度为:首上甲板11毫米(倾角80度),侧面上部垂直装甲板为14毫米,其余部位为10毫米。 车内装有R113无线电台和车内通话器。另有专用的装卸装置,绞盘的最大?力为15千牛。蓄电池和发电机的工作电压为24伏。 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 第一批BTR-60系列装甲车是在40多年以前装备的,动力装置采用两台GAZ-49B六缸汽油发动机,单台功率为120马力。其最大行驶速度为80千米/小时,行程500千米。该系列车辆为两栖型,水上行驶时依靠安装在车体后部的一台喷水推进器,速度为9千米/小时。随后 出现的BTR-60PB装甲车安装了单人手动炮塔,武器为一挺14.5毫米KPVT机枪和一挺7.62还能PKT机枪,武器的最大仰角为+30度。升级后的BTR-60PBM进行了多处改进,包括安装了与新型BTR-80系列8×8装甲输送车相同的完整的动力传动装置以及相应的变速箱和传动轴。动力传动装置包括一台KamAZ-7403 V-8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功率为260马力,最大行驶速度达到了100千米/小时,行程为600千米。 安装了新型发动机后,不仅提升了BTR-60PBM装甲车的速度和行程,换装的柴油发动机极大地改善了车辆燃油的通用性(当今所有新型装甲战车均采用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其?有的炮塔被BTR-80标准型上所采用的BPU-1炮塔替代,虽然这种炮塔所装备的武器与?炮塔相同,但其仰角达到了+60度,从而使车载武器能够对付低速飞行的空中目标或者在城市作战中用来打击高层建筑上的目标。通过升级改造,车辆的装甲防护水平也得到了改善并增加了火焰探测和灭火抑爆设备、三防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作为车辆的标准设备。?有的通信设备被新型的R-168-25U或R-173系统所代替并安装了Gamma-2地面导航系统。标准型BTR-60PB的战斗全重为10300千克,而升级后的BTR-60PBM战斗全重为11608千克。该车还可通过安装附加被动式装甲防护来提高成员的战斗生存能力。其它的改进还有新型车长、驾驶员观察设备、新型防弹轮胎、新型喷水推进器以及改良的座椅布局。 BTR-152式装甲输送车 BTR-152,根据卡车底盘,有位于前面、乘员组在引擎之后和打开被冠上的队伍隔间的引擎在后方。 车所有焊接了钢建筑与倾斜的装甲。 挡风玻璃受孪生装甲的快门的保护与缺一不可的视觉块。 司机和司令员通过门在乘员组隔间的每边进入并且退出车。 门的上部可以被打开,无需打开整个门给两个成员一张侧视图。 另外司机和司令员能使用潜望镜观看战场登上在门。 车的装甲从15毫米变化厚实在前面到9毫米厚实在边,到4毫米厚实在地板上。 这提供普通的防护从 小型武器 火和小弹片,但不保护免受更大的火炮片段或重的扫射的火。 BTR-152轮胎没有受装甲的保护并且是特别脆弱的到刺从所有种类火。 车有时符合有5吨一个最大容量的绞盘和符合一70 m缆绳。 BTR-152可能拖曳重枪和运输1.9吨步兵货物或一半排。 在APC角色,步兵射击他们各自的武器或卸下在边或者能通过后方出口退出。队伍隔间打开被冠上。 它可以盖以篷布保护被运输的货物然而或队伍从雨和下雪它使它无法为了队伍能下船在车的边或登上7.62毫米中的任一 SGMB 轻机枪。 被运输的队伍坐二个长木凳。 双胞胎门在船身的后方提供存取关于隔间。 有三个射击的口岸在船身的每边和另外二在后方。 司机和炮兵是有顶上的保护的唯一部分。 BTR-152K是有唯一的APC变形一个装甲的屋顶在队伍隔间和NBC安全系统。 所有BTR-152变形缺乏NBC保护。 BTR-152 APC用是典型的军备为它的时间APCs的一把唯一扣钉套登上的7.62mm SGMB光机关枪武装。 它可能也登上一12.7毫米DShK 1938/46重的机关枪。 机关枪可能横断45度和举起在-6和/24度之间。 由于?始的BTR-152 APC使用了组分从ZiS-151,它分享了卡车的维护问题和恶劣的横越全国的流动性。 最新变形使用ZiL-157组分以减少车的缺点的更多力量和更大,唯一轮胎为特色,但没整个地消灭了他们。 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依然是低。幅射器被保护免受敌对火用司机控制的装甲的快门。 这可能导致突然过度加热引擎在作战期间并且迫使司机慢慢地驾驶和不损坏引擎。 这导致车的操纵性巨大减退并且做它一个容易的目标为敌人。 AT-3反坦克导弹 弹采用无尾翼、后置弹翼气动外形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方案。4片双后掠弹翼分布在弹体后部,呈X形配置,并有3.25°的安装角,产生导弹右旋的滚动力矩,获得8.5r/s的巡航转速。每片弹翼由上下两部分铰接而成,前缘后掠角分别为45°和15°,上部翼面可向下拆叠,便于装箱运输。早期型号上用的1支曳光管,位于后舱外部第2象限翼片左内侧,从翼根延伸到接近弹体尾端,供直升机或装甲战车射手对发射后的导弹进行人工跟踪控制。该曳光管装两种发光药,副装药与助推发动机同时点火,在导弹初始飞行段(0.5~1.0s)发出弱可见光,不作用射手观察跟踪导弹;主装药在巡航段发出强红光,使射手能对3000m处的导弹观察跟踪。最新型号上用2个红外辐射源,装在后舱外部第1、3象限2片弹翼根部。 为便于装运,在结构上将导弹分为前后两个舱段,即战斗部舱和弹翼筒舱,两者通过卡簧快速安装连接。聚能破甲战斗部由风帽组件、壳体组件和装药组件构成,穿甲厚度180mm(均质钢板)。压电触发引信位于战斗部后端,触发时间20~30μs,解除保险距离70~200mm。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位于后舱,前端为助推发动机,后端为主发动机,两者同轴套装连接。助推发动机的4个逆向喷管位于前端外壳上,各喷管轴线与弹体纵轴呈15°夹角。 为增大导弹的自旋速度(达到8.5r/s),喷管轴线与弹体母线呈50夹角。环形助推药柱外径112mm,长度90mm,重量0.68kg,工作时间约0.65s,推力210.9dN。主发动机的两个喷管与弹体轴线呈7°夹角,尾喷口各有1个摆舵,用于推力矢量控制,其极限偏转位置为±14°。圆柱形主药柱直径65mm,沟槽宽度9mm,重量1.525kg,推力7.26dN,由延时器保证在导弹发射后0.45~0.90s点火燃烧,以防止导弹制导控制系统开始工作之前,发动机燃气进入舵机使摆帽偏至极限位置。 弹上制导控制系统位于后舱主发动机喷管与壳体空间,包括线管、配电器、三自由度基准陀螺和脉冲调宽电磁式舵机。线管内的电缆和弹上三芯导线,使车载/机载制导控制系统与弹上制导控制系统相连,供射手对导弹实施跟踪控制。该陀螺采用?索获得旋转动力,1根钢索通过圆柱形转子中间的开槽,缠绕在转子轴颈上,钢索一端通过两个销钉固定在转子上,另一端通过?杆固定在发射架上,发射时导弹飞离发射导轨,使缠绕着的钢索?开,从而使陀螺转子旋转,转速达到2700r/min。电磁式舵机根据射手按照弹上陀螺仪发回的滚转基准信号,通过指令传输导线?由配电器分配的控制信号,带动位于发动机尾喷口燃气流中的摆舵偏转,从而改变导弹的推力矢量方向,获得改变导弹飞行方向的控制力。 SA-7防空导弹 ① 筒身细长,射击手柄之后的筒身无变化曲线。 ② 筒口段略粗,下方热电池/ 冷气瓶平行于筒身安装,瓶底有一细柄前伸,与 SA-14/16/18 的配置有一定区别。 ③ 导弹细长,采用两组控制面,第一组位于弹体底端,4 片弹翼,似弹体的自然外张,第二组位于弹体前端,尺寸较小,弹头为钝圆形。 海军 The Navy 兵力:42000人 主要变成:海军军区4个 主要基地:河内(司令部),金兰湾2,岘港,海防,河修,胡志明市,芹苴。 主要装备 小型潜艇2艘:均为“玉高”级。 护卫舰7艘: 苏制“别佳”Ⅲ级护卫舰2艘,苏制“别佳”Ⅱ级护卫舰3艘,越语专业论文,“范奴老”号导弹护卫舰(美制“巴奈加特”级护卫舰)1艘,俄制“胡”A级轻导弹护卫舰1艘。 巡逻与小型作战舰艇26艘: 苏制“毒蜘蛛”级导弹艇4艘,苏制“黄蜂”Ⅱ级导弹艇8艘,苏制“大胡蜂”级导弹艇5艘,“图里亚”级水翼鱼雷艇5艘,苏制SO-1型近岸巡逻艇4艘,美制PGM-59/71型近岸巡逻艇3艘,苏制“甲虫”式近岸巡逻艇10艘,苏制“巴鲁恰特”级近岸巡逻艇2艘。另有相当大数量的内河巡逻艇。 水雷战舰艇10艘: “尤尔卡”级沿海扫雷艇2艘,“索尼亚”级海岸扫/猎雷艇3艘,“连云”级沿海扫雷艇2艘,“瓦尼亚”级近岸扫雷艇1艘,“叶芙根尼亚”级近岸扫雷艇2艘。 两栖战舰只6艘: 波兰制“北方”级登陆舰3艘,美制LST1-510型坦克登陆舰3艘,另有通用登陆舰12艘,机械化登陆舰18艘。 支援辅助舰船30余艘: 其中训练舰1艘,调查船1艘,油船4艘,小型运输舰12艘,潜水支援舰3艘,浮船坞2艘。 “玉高”级潜艇 排水量90吨(水面)/110吨(水下),装备短鱼雷发射管2具。 苏制“别佳”Ⅲ级护卫舰 排水量950吨(标准)/1180吨(满载),装备双联装76毫米舰炮2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座,多管反潜深弹发射装置4座,可载水雷22枚。 苏制“别佳”Ⅱ级护卫舰 排水量950(标准)/1180吨(满载),装备双联装76毫米舰炮2座,五联装406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多管反潜深弹发射装置4座,可载鱼雷22枚。 “范奴老”号导弹护卫舰 排水量1766吨(标准)/1180吨(满载),装备127毫米舰炮1座,SS-N-2A型舰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四联装SA-N-5“?盘”式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双联装25毫米舰炮2座。 俄制“胡”A级轻导弹护卫舰 满载排水量517吨,装备76毫米舰炮1座,四联装SS-N-25型舰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SA-N-5/8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备弹24枚),6管30毫米近防炮1座,12.7毫米机枪2挺。 苏制“毒蜘蛛”级导弹艇 排水量385吨(标准)/450吨(满载),装备76毫米舰炮1座,双联装SS-N-2D型舰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四联装SA-N-5“?盘”式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6管30毫米近防炮2座。 苏制“黄蜂”Ⅱ级导弹艇 满载排水量245吨,装备双联装30毫米舰炮1座,SS-N-2B型舰舰导弹发射装置4座。 “图里亚”级水翼鱼雷艇 双管30毫米炮2座,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尤尔卡”级沿海扫雷艇 满载排水量460吨,装备双管30毫米舰炮2座。 “索尼亚”级海岸扫/猎雷艇 排水量350吨(标准)/400吨(满载),装备双联装30毫米舰炮1座,双联装25毫米舰炮1座。 “连云”级沿海扫雷艇 满载排水量400吨,装备14.5毫米机枪2挺。 空军 兵力:30000人。 主要编成:具体分为1个空军司令部,4个航空师,6个防空师,1所航校,总计13个飞行团(其中战斗机团5个,运输机团3个,教练机团3个,强击机团2个)、17个导弹团、7个高射炮团、6个雷达团。 主要装备 战斗机136架: 其中米格-21 比斯/PF型124架,苏-27型12架。 战斗轰炸机57架: 苏-22M-3/4/MR 架53,苏-30MKK型4架。 水上飞机4架: 别-12型。 运输机28架: 其中安-2型12架,安-26型12架,雅克-40型4架(专机)。 教练机约40架: 雅克-18型10架,BT-6型10架,L-39型18架.米格-21UM型若干架。 直升机75架: 米-6型4架,米-8/-17型30架,米-24型26架,卡-25型3架(海军),卡-28型10架(海军),卡-32型2架(海军)。 空地导弹: AS-9(Kh-28)“海峡”式反辐射导弹,AS-14(Kh-29)"小锚”式空地导弹,AS-18(Kh-31)“克里普顿”式空地导弹,AS-18(Kh-59M)“科?”式空射巡航导弹。 空空导弹: AA-2“环礁”式,AA-8“蚜虫”式,AA-10“杨树”式,AA-12“蝰蛇”式。 地空导弹: SA-2型,SA-3型,SA-6型,SA-7型,SA-16型。 高射炮: 37毫米,57毫米,85毫米,100毫米,130毫米。 苏-27战斗机 苏-27飞机采用了双立尾布局、翼身融合体先进气动技术,置于机身下方两侧的方形二元进气道有可调进气斜板, 并配有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良好的气动外形和操纵品质可以使飞机一改机头在前的飞行姿态。1989年在巴黎航空展览会上,普加乔夫驾驶苏-27飞机做出了机尾前行,机头后仰, 最大飞行?角为 110度-120度的“眼镜蛇”机动,在时速为125公里的条件下不失速,引起了西方国家航空界的轰动。 安-2运输机 它可在田野等处起飞降落,滑跑距离只有180公尺,能作5公尺低空飞行;设有最新的无线电导航、定向、盲目飞行和着陆设备;操徽和维护简单;载重量大,用作运输机可载运一吨半货物或十多名旅客;可作播种、灭虫、施肥、除草等四十多种用途。此外装上浮简可在水上使用,装上雪橇可用在雪地。 L - 39型教练机 L-39,绰号“信天翁”,是由捷克沃多乔迪航空企业研制一种高中级教练机,也可作为轻型攻击机使用。在教练机中,L-39的名声并不小。苏联空军曾把它作为主力教练机,至 1993年底L-39各型别已生产2800多架,并出口到世界上15个国家。 L-39是L-29的后继机。L-39价格低廉、可靠安全、易于维护。既能对学员进行中级飞行训练和初步武器训练,也配备有高级飞行训练用的设备,还可作为一种轻型对地攻击机使用。 安-26中短程运输机 安-26中短程运输机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双发涡轮螺桨中、短程运输机.是在安-24PT货机基础上研制的,但后机身是重新设计的,并使用功率更大的AH-24BT发动机。安-26的标准型是货运机,但可以方便地改成客机、救护机或伞兵运输机。安-26于1968年首次试飞, 1969年开始服役,至1982年生产总数已超过700架, L - 39型教练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