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为了扩大越南战争,美国直接参战,把战火从越南南方烧到了北方。他們派出大量飞机对越南道路实施反复轰炸。在美军的轰炸下,越南的交通运输随时都有中断的危险。在此情况下,应越南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派出人员帮助越南抢修、抢建铁路、公路,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1965年4月14日,解放军总参谋部下达命令,派出以铁道兵学院副院长龙桂林为首的铁道防勘组到越南,对河内至老街、安员至太原、河内至友谊关3条铁路进行了实地勘察并提出了抢修维护所需要的兵力。根据勘察情况,4月18日,总参谋部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进入越南担负修建道路的任务。不久,根据形势需要,铁道兵奉命以第二师和第十三师为主,先后组成了援越工程部队第一支队和第六支队。 第一支队主要负责铁路修建 第一支队保障的铁路管区,原有铁路不能迂回,而且轨距窄,标准低,通行能力小,难以保障战时运输。为了改善战时网络,争取主动,保障战时运输畅通,第一支队决定抢在敌人大规模轰炸升级之前,以大部兵力,担负16个协议项目的路网改造工程。 新建了联络线路 新建了克夫至曲荣段准轨铁路。这段铁路系一级干线,在曲荣与曲荣至刘舍的原有专用线相接,连成克太线,全长55公里。为适应战时需要,在设计施工中,线路走向选择了比较隐蔽的地带,并设置了有利于机车待避的4条隧道。1965年10月全线开工,1966年12月25日提前建成通车。后来又在克夫、安员、刘舍、东英等枢纽大站各新建联络线一条,构成了四站的迂回线。新建联络线5条,延长56公里。克太线建成后,河内以北铁路即联结成网,一旦河友线克夫以南到河内的水网地带受阻,即可绕道通行,从而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 改造原有线路 按河内以北铁路规划方案,部队对原有的北线和中线铁路,越语论文网站,因陋就简地进行技术改造,增建运输设备,提高运输能力,使之能够适应越南抗美救国战争和战后经济建设的需要。 改轨。主要有克夫至友谊关改混合轨;安员至克夫,先改准轨,后改混合轨,共改建363公里。中方工程技术人员反复探讨后,决定采取在通行米轨车辆基础上按准轨铁路轨距,增加一条轨的办法进行施工。这既可以保证运输不中断,又能使改轨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项任务要求急、难度大。担任改轨工程的第一支队第六、九团,利用通车间隙,逐段集中突击。在高温灼热、阴雨连绵、敌机不断袭击的情况下,他們坚持作业,工程一再提前。经过努力,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克友段于1965年12月23日提前完成任务。接着,第二期、第三期改轨工程相继开始。第二期改轨工程于1967年6月完工,第三期改轨工程于1969年3月完工。改轨后的河友线,年运量由146万吨提高到280万吨。 改线。对受地形限制,标准过低的路段分两步进行改造,先改为混合轨,维持通车,后正式改线,提高运能。主要有两项工程:一是梅花段改线,新建正线8公里,解决了圻罗桥难以加固以及谅山车站受地形限制难以发展的问题,并使之成为战时谅山咽喉的迂回线。二是同(模)本(施)段改线,新建正线23公里,车站一座,使北线在必要时,可以绕过同模至本施地段,提高了通行能力,这一段还可以利用隧道待避列车。 新建。在改轨的同时,新建了克夫、安员北、古螺和曲荣换装站和三龙、中野、普安、良山站,解决了米、准轨换装和提高运输能力的需要。另外,新建了同模机务段和良山车辆段,使河内以北通向中国的主要干线得到彻底改造,线路质量明显提高。从中国广西凭祥起运的援越物资,不用换装即可直达河内,既有力地保障了战时运输,也满足了战后发展经济的需要。 建设战备工程 第一支队管区内江河密布,河内至北江跨越溪河、泸河、嘎罗河等水域,有不少桥梁。这些桥一般长150米左右,跨度近40米。最长的是红河上的龙边大桥,长1681米,跨度100多米。红河在此段平时深10多米,雨季时更深,洪峰时水位达20多米。龙边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为了战时需要,桥上都架设有通信线、电力线和输水管道。这座桥对运输保障极为重要。 为了利于保障运输畅通,中越两国政府协议,在改造路网中,还安排了73项战备工程任务,其中铁路战备59项,通信工程14项。为加快工程进度,第一支队在改轨、新建的同时,抽调兵力,投入到重点桥梁的加固和便线桥的抢建工程。对河宽水深难以修建正式桥梁的地方,抢建了轮渡线或简易桥。对龙边大桥,修建了两套高、中、低水位的轮渡线和一座简易桥。与此同时,还完成了桥梁加固、加支点及预做工程10项。在此基础上,抢修车站迂回线15项,近25公里;隧道迂回线2项,5公里;机车待避线及卸货线等工程7项,延长3公里。59项铁路战备工程,总计延长100公里。 这些战备工程的完成,使重点桥梁、车站,能有多桥(渡)、多线实施保障,一旦遭到破坏,可互相迂回,即使同时遭到破坏,抢修工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便于运输保障。 第六支队主要负责公路修建 8、10、12号三条公路位于越南西北地区的老街、菜州两省境内,是越南西北地区的重要公路干线,也是沟通越南北方边远地区与内地联系,加强中越、越老(挝)陆上交通的重要通道。第六支队主要担负了这三条公路的修建任务。 三条公路中,8、10号公路为第一期工程,12号公路为第二期工程。按照总的要求,施工按先通车后完善,由东向西,逐步伸展,分期分段,集中突击的准则展开。整个施工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5年11月至1966年8月,基本建成8号公路,并使10号公路达到初步通车,同时做好12号公路的施工准备。第二阶段,1966年8月至1967年2月,建成交付8号公路,力争10号公路基本通车,12号公路莱州以北展开重点施工,莱州以南初步通车。第三阶段,1967年2月至1968年底,全支队集中兵力投入到12号公路的施工,争取早日竣工交付。全部工程预计3年完成。 8号公路,由老街至孟康。线路从老街的谷柳桥起,穿越老街市区,沿南溪河东行,经板菲,越南语论文,过板楼、扣周等村镇,长48公里。根据战争需要,要在这条公路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这里施工条件复杂,环境异常艰苦。这条公路由第六十一团负责施工。当地气候炎热多雨,官兵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奋战在施工现场。为了加快进度,部队将人员分成29个分队,大家互相竞赛,昼夜轮班突击。1966年12月12日,这段工程比原计划提前近3个月交付使用。这条道路全线共完成土石85万立方米,修建桥梁5座、延长145米,涵洞174座、延长1860米,防护工程2775米,铺设路面30万平方米,取得了入越抢建公路的首场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