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涨让公司主们苦不堪言,一位服装厂厂长告诉记者:“人工与前几年相比更贵之外,我还遇到了用工荒,尤其是过年这段时间,很难招到工人。”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这导致部分公司主开始把目光投向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一时间业内纷纷热议制造资本“东南飞”。如今,较早前往东南亚设厂的公司已经历了一两年的适应期,中国制造与东南亚制造究竟有何区别呢? 越南制造: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2000年以后,随着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越南制造业发展迅速。据了解,2017年越南制造业收入占GDP的21%,产值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 与中国相比,越南有着极为廉价的劳动力,这直接降低了服装厂的生产成本。另外,作为东盟成员国之一,制造业产品在东盟地区享有关税优势。再者,越南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充足的石油资源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设厂条件得天独厚。 而近几年,越南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2017年开始,越南受经济危机作用,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使得在越南投资的制造公司深受其扰,这些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罢工风潮以及成本压力。 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罢工事件开始在越南各地蔓延,人心不稳也使得工厂的效率连连下跌。华坚集团在越南的一位经理告诉记者:“当时工人动不动就要求罢工,已经成了习惯性动作。” 当年5月,同在海防市的某台企有8000名工人连续罢工一星期,工厂停产,损失巨大。最后商议每位工人加薪150元人民币才平息风波,即使如此,该公司还是损失了2000名工人,而前一个月,越语论文,同样是因为罢工,已有600余名工人流失。据了解,该公司已转向泰国考察投资环境。 浙江湖州一家丝绸公司负责人今年专程前去越南考察,回国后他告诉记者:“虽然越南劳动力成本非常低,越南语毕业论文,但近期我还不会考虑去那里投资。” 据他了解,现在越南用工成本在1200元人民币每人每月,国内用工成本是越南4倍,而在他看来,越南与国内工人的素质相差实在太大。 中国工人有一份稳定工作后,一般都会勤奋工作,很少有迟到早退现象。越南当地按周发薪,这也产生了一个在国内难以想象的现象:当地工人在一周领完工资后,没有存钱或理财的考虑,而是专心玩乐把薪水花光,等薪水用光后,再来工厂上班,如此周而复始。 工人素质不比国内,产业配套也很难满足公司需要。 东莞一家公司领导肖总告诉记者:“在越南办厂,成本并不低。” 这一切源于产业配套问题,在国内上游厂商很容易达到的标准,越南往往没有这些工艺,这就导致部分原材料需要进口,运费、关税……加上越南工人无法替代的技术工人也需要从国内带过去,这就导致一些高端产品的制造成本并不比国内低。 因此,即使越南当地大力发展制造业,不少公司主仍打消了在越南设厂的念头,转而考察印度。 印度制造:我也有个中国梦 为了发展印度经济,印度政府近年来大力支持制造产业,在全国各地兴建工业园区,希望能够把握好自己的人口红利,外媒称,印度也有一个“中国梦”。 目前,印度在全球竞争力排行榜排名第60,远低于中国,这缘于印度的长期经济繁荣基本动力不足。印度能否利用人口红利实现国家的快速发展呢? 答案是很难。 在2017年,印度人工最低达到了250元人民币每人每月,这对服装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低廉的价格意味着低下的生产力。 印度官方普查表明,印度文盲率高达36%,在比哈尔邦,更有53%的人根本不识字,而识字的标原则是:能否写出自己名字以外的任何一个字。印度约有8亿农民,这些人很难从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中脱离,即使进入大城市,也难以胜任现代大工业要求,这些农民进入大城市后的工作往往是清洁、安保等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 即便一部分能够胜任服装厂工作的印度工人,也鲜有加班,加上为数众多的节日,这就导致工厂在印度很难处理加急订单。 近年来,因为工资待遇与休假福利等问题爆发的劳资冲突层出不穷,为了恢复生产,多数外资企业只能息事宁人。相比国内工厂,印度工厂也显得不那么省心。 今年7月份,汇丰银行报告显示印度制造业PMI由上个月的51.5增至53,创17个月新高,这表示在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印度制造业正在高速扩张。这或许预示着印度员工素质也将逐步提升。 中国制造:压力巨大 亟须转型 回到国内,虽然我国号称世界工厂,但不可否认这一称号已逐渐向东南亚倾斜。 相比东南亚几百一千元左右的用工成本,我国用工成本已经达到了4000到5000元左右,然而这还不是最为严重的问题。 绍兴一家纺织公司负责人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件报价75元的衣服,面辅料成本50元,加工费25元。在加工费中,需缴纳国税3.63元,地方教育附加0.44元,水利基金0.02元,社保2.77元,总税费6.86元,税负达到了27.44%。 虽然税负高企,但对公司而言,这还算是有预见性的。“加上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就不知道怎么核算成本了。”该负责人感叹道。 浙江省工商联2017年的调研显示,七成以上的公司认为税费负担加重了。 人口红利的结束也使得中国制造“雪上加霜”。 “现在大多孩子都能上大学了,大学生都想在写字间做白领,没有希望进工厂当工人的,找一个熟练工越来越难,开的工资也越来越高了。”另一位公司家也显得非常无奈。 更多的中小企业则在融资渠道上苦不堪言。 为了从银行借到钱,有一些公司甚至不再称自己为服装厂。“因为银行一听你是服装厂就觉得你是夕阳产业了,不想借钱给你。”业界人士解释道。 在难以从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不少公司开始寻求民间借贷,最高利率甚至高达30%,这无疑使公司经营雪上加霜。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亟待转型升级。可以看出,虽然经营成本数倍于东南亚国家,但我国制造业在产业配套和员工素质方面远远优于对方,这将是未来中国制造的突破口。另外,在通过各种方式“节流”的同时还应注重“开源”,以更好的设计和做工,更优的品牌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缓解来自东南亚的压力。 两年前,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预测到2017年“中国制造业将会全面解体”。是否真如他所言?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