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经贸合作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越双方应该怎样利用优良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双边贸易新增长点,不断提升合作质量,促进中越两国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成为两国政府重点探讨的课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越;经贸合作;利弊略论;思考 中越经济贸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以来,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和金融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我国驻越南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数字显示,中越双边贸易额1991年为3200万美元,2017年已突破400亿美元,中国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越双方可进一步借助历史的渊源、人文地理、区位优势以及两国产业互补优势,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 1.中越经贸合作strength略论 1.1 自然资源丰富,边贸历史悠久 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海洋资源很丰腴;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90多种,其中,储量较多和有开采价值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①煤、磷灰石、铝矾土、铁、铬、宝石等。石油储量在东南亚次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而位居第三。已探明的高质量无烟煤储量为35.9亿吨,在东南亚排名第一。越南是世界第10大钛铁矿资源国,2017年储量160吨,储量基础1400吨①。铝土矿是越南优势矿产之一,据越南地质机构的资料,全国铝土矿总资源量约80亿吨。越南铁矿总储量达数十亿吨,铁矿多数是含铁55%~60%的富铁矿,而且接近地表,便于开采。越南是旅游国,5处风景名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赫—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具有最基本的经济资源,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早在公元前2世纪,秦汉时代中越就开始了不等价的“朝贡”贸易;公元10世纪北宋建立的年代,除了官方贸易外,民间贸易非常频繁;双方贸易的商品丰盛而品种繁多,既有适合上层社会使用的奢侈品,又有满足大众百姓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清代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越贸易活动由朝贡贸易转向市场贸易;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两国的边境贸易得以恢复,双方的经济合作关系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双边贸易额由1991年的3200万美元,到2004年就上升到67亿美元,我国成为越南最大的大国;2017年双边贸易额为300.94亿美元,2017年突破400亿美元,我国真正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②。 1.2 自然地缘相近,民俗文化相通 从地缘经济学来看,我国与16个国家有陆地边界,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中越边界线总长1450公里,其中,陆界1066公里,水界384公里,越南是东盟重要成员国,自革新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我国与越南的经贸关系,不但可以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促进一体化的形成,而且可以增进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联系,营造良好的地缘环境。 越南在地理生态上与我国唇齿相依,两国边疆地区在民族主体和文化传统上呈现为同根异枝的发展样态,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的邻国。越南民族吸收了大量来自我国文化元素,两国人民生活习俗上相近、语言和文字基本相通、甚至有着血缘关系,文化上容易沟通,有着许许多多共同的消费偏好。依据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的偏好相似或重叠需求理论,越语论文范文,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的商品,两国均可进口和出口;重叠越大,就越有利于双方产品的交流,扩大两国的贸易。 1.3 地理位置优越,贸易互补性强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面的高平、谅山、广宁、老街、河江、宣光、莱州7省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接壤,西面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濒临北部湾、泰国湾和南海。越南介于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我国具有海陆空立体交通通往东南亚国家的最佳通道,是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关系发展的桥头堡。 中越两国贸易互补性强,我国比较优势明显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越南表现为资源密集型产品;从产品竞争力指数来看,两国的出口市场结构虽然相似,③可是出口产品结构有很大的异同,所以没有替代性的恶性竞争关系。越南经济正处于前工业化发展阶段,而我国经济已进入“准工业化”发展阶段,待升级产业,存在着向越南输出和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出口到越南市场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织品、家电和设备等;越南出口到我国市场的多为原料和初级产品,如矿产、农产品和特产等,我国的公司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设备升级,更新下来的部分设备是越南所需要的。两国的经济关系互补性显著大于替代性,这种互补性是两国贸易关系良好发展、各自获得贸易利益的动力。 1.4 人力资源丰富,政策环境宽松 外商投资的标准一般是低成本、高效率和准时交付之和,越南正于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是首选要素。2017年截止,越南总人口8693万,全国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为4390万,越语论文范文,占51.2%。其中,15~24岁约占21.5%,25~34岁约占25.3%,35~44岁约占27.1%,45~54岁约占18.4%,54岁以上约占7.7%(见图1)。据越南劳动荣军和社会部近期公布的越南劳动力走势报告显示,据越南劳动荣军和社会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7年至2017年,越南劳动力年均将增长1.5%,即年均新增劳动力约73.8万人。越南工人和一般技术人员月薪约为100~140美元(600~840元人民币)左右,中层管理人员月薪250~400美元(1500~2400元人民币)③,比我国大陆同样的工人低了一半左右。按此统计略论,越南人口结构正处于黄金时期,越南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相对较廉价。 越南外国投资局具体负责外商在越南投资和越南公司对外投资管理,为了吸引外资,在投资方面,越南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主要鼓励外商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科技产品、生物、信息、机械制造;种植、养殖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教育、培训、医疗、体育和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投资。在税收方面,根据越南《投资法》规定,外国公司和越南内资公司实行统一税收标准,对不同领域项目实施不同的税率和减免期限。如特别鼓励投资项目所得税率为10%,减免12~15年,鼓励投资项目所得税率为15%,减免8~12年,普通投资项目所得税率为20~28%,减免3~5年。近年来,越南给外商营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越南建立了贸易关系。 1.5 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特别是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合作区域建设,跨越我国与越南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00万,中方两条经济走廊分别涉及广西、广东、云南、海南、香港和澳门地区,“两廊一圈”经济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我国西南地区与越南北部的合作,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发展和越南北部的发展。越南作为东盟与中国的海路及陆路连接最近的国家,东盟国家的部分贸易将通过越南转口中国,我国也将通过越南转口其他东盟国家,越南将充分发挥我国和东盟经贸合作的桥头堡的影响,推动中越两国贸易的发展。 1.6 政府高度重视,贸易前景看好 越南政府十分重视对我国的经贸关系,确定东盟市场、日本市场和我国市场为亚洲三大出口中心市场;出台相关法学法规,实现“早期收获”计划,从2017年开始到2017年,越南对从中国进口的95%商品实现零关税。我国出台了《对于边境小额贸易经营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了对各边境省区的边境小额贸易公司的总量限制,并给予了边境省、区自行核定和颁布本地区边境小额贸易公司资格证书的权利。中越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经济、航空、海运、铁路、文化、公安、海关、科技、避免双重征税、保证商品质量和相互认证、汽车运输等20多项合作协议,采取提高居民携带商品过境的免税额度、扩大享受免税的对象、同意人民币在越边境地区流通等方法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中越两国经贸合作处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格局和快速发展的阶段,中越双边贸易额1991年为3200万美元,2017年已突破400亿美元,增长1000多倍,两国还力争到2017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600亿美元。 2.中越经贸合作weakness略论 2.1 基础设施落后,水电邮信匮乏 连接中越两国的水路、铁路、公路和航线等主要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越南海防是中越经济贸易重要的陆路通道,道路窄小,海防港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吞吐能力弱;友谊关到越南谅山再到首都河内,越南边境一级国道质量低劣,路道弯道多。铁路方面,越南还沿用非国际标准铁路轨道,中越国际列车对接十分麻烦,直接制约两国货物的运转和旅游业的发展。澜沧江至湄公河国际水运航线不通畅,元江至红河国际航运的问题也未能得到解决。越南部分口岸没有国门、验货场、储货场;边贸互市市场30%没有公路相通,50%以上互连公路级低,路况差,货车通运困难;口岸和边贸互市点的水、电供应困难,邮电、通信设施落后,成为制约两国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市场监控乏力,腐败现象严重 中越两国同属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正在摸索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政府在经济运行中依然起主导影响。特别是越南方面,政府各有关部门可随时颁布决议、决定、通知等文件对进口商品种类和数量进行限制,甚至对具体贸易活动加以干预;边境贸易通关手续方面,程序烦琐、费用高;市场准入把握不严,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两国边贸结算绝大多数为人民币,税务机关无法给予边贸出口公司退税。另外,越南公务员,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涉及领域已从基建、房地产、资金管理、财政预算发展到各种许可证审批、报关等;利用职务和权力之便,侵吞国家财产,向报关人员索取钱财日益普遍。使两国贸易成本大幅度上升,严重制约了两国贸易的发展。 2.3 关税壁垒严重,双重待遇保护 越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薄弱,为应付国外竞争压力,奉行“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通过关税壁垒、海关估价、数量限制和配额限制等形式对本国民族产业采取保护。如越政府对食糖、钢材、植物油、化学制品、农药、化肥、印钞机械、通讯设备、药品和医疗设备等70多种商品的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对热带产品、煤、矿产原料等多种商品仍实行进出口配额限制,双方无法进行自由交换。 越南政府限制外国公司在越南独立经营航空、海运、采油、公交、开矿、国际和市内电信网等;在越投资服装、制鞋、家用电器组装、食品生产加工等领域的外国公司必须按越方规定出口80%以上的产品。在项目招标中,竞标的外国企业必须同当地公司联合或承诺分包给当地企业,否则不准参加投标;中标的外国企业必须优先选用越方技术人员和工人,外方只能选派少量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项目管理;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和机械必须优先在当地市场购。民航票价、水电费、邮资费、旅游门票等均实行双重价格,对外资公司和人员的收费标准均高于国内标准。 2.4 出口品种单一,公司管理混乱 2017年,我国出口越南商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机电产品2.2%,建筑材料6.7%,农用物资2.3%,日用五金10.8%,食品12%,纺织品40.6%(见图2)。 改革开放以来,从越南进入我国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业、矿业的初级产品,缺乏服务产品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2017年,越南出口我国商品占总额的比重为:矿产品30.5%,电气零件25.8%,塑胶制品8.33%,纺织品7.73%,食品0.5%,车船设备0.3%(见图3)。 图表数据说明,不论是越南出口到中国的商品还中国出口到越南的商品都比较单一,不利于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另外,越南各公司管理层观念守旧,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公司发展依赖于主管部门扶持;公司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主动性较差,政府有关部门、行业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不够。在与我国贸易交往中常陷入被动局面,公司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低,对两国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3.中越经贸合作的思路 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塑双边贸易平台 公路运输是越南国内的主要运输方式,里程约22万公里;铁路分为7条干线,总里程约为2600公里;航空业总共有74架飞机,17个机场,其中,4个国际机场;内河与海洋运输仅次于公路运输,共有23个主要的内河装卸码头,49个海港,年吞吐量约为700万吨。为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发展,越南必须做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提高国内高等级公路等级;加快高速铁路建设,促进国内轨道规格与国际接轨,提升铁路运营能力;利用外资及外国技术,改造、增扩建机场、港口及内河装卸码头,全面提高机场、港口、码头的吞吐;不断改善边境口岸的基本条件,加快通讯业、电力、互联网的发展,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