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授受补助动词句式中受益者误用“に”的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
更新时间:2017-04-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问题提起
笔者在给学生教授日语授受补助动词句式时,发现学生出现大量错误。如下例所示,学生常常将该句式中受益者用助词“に”来表示,笔者又收集了一些学生平时做的练习册和作文中出现的对于这一句式的表达,发现类似错误频频出现,这不免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为何日语初学者常出这类错误,其原因何在,有何措施可以避免或者改善此类误用的产生。私は田中さんに(○ を)ホテルまで案内してあげた。(我给田中带到了宾馆。)花子さんは弟に(○ と)游んでくれた。(花子陪弟弟玩耍。)
二、误用原因略论
经过对大量误用例句的具体略论,日语论文,笔者发现这些误用的产生既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个体情况,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笔者认为这类误用的产生,与以下两个因素直接相关。
首先,初学者易将该类句式与以前所学授受动词“アゲル/クレル”的句式混淆。初学者在接触授受补助动词句式前,首先接触的是授受动词的句式,而在这一句式中,动作的接受者(受益者)均是用“に”格表示的,学生在非常熟悉了这类用法之后,当学习其扩展句型“テアゲル/テクレル”时,难免会受到之前所学知识的作用,从而导致误用的出现。
其次,当前国内常用的几套日语教材中关于该类句式的概括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 2》中,就明确将这一句式中的受益者用“に”格来表示。学生当然也依葫芦画瓢地对此类句型进行学习。受益者不用“に”来表示的情况也大量存在。而《新编日语》关于这类句式的定义却忽略了这一点,从而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此外,人民教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北京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日语初级教程下册》、以及北京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日语第二册》中,对这一句式只是笼统地概括为“动词+てあげる/てくれる”,这样过于模糊的表述,也往往让学生在造句时模棱两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恰当的助词来表示受益者。当然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教材中会如此模糊叙述,这样的表述其实包含了教材编纂者的良苦用心,他们也是考虑到受益者无法用统一的格助词进行表达,故而模糊叙述。
三、应对方法
针对上述误用出现的原因,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加以防范。首先从学生自身来说,要注重培养学生关于外语学习的敏感度,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区分授受补助动词与授受动词句式的不同。在这一阶段,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区分,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循序渐进拓展句式,由简到繁层层深入。此外,笔者结合大量的实际例子和前人的多种探讨成果,在尝试提出一些新的句型表述方式,对原有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方便教师教育和学生自学。要求明确授受动词句式与授受补助动词句式的区别究竟在哪儿。这里所谓的“区别”并非是意义上的区别,而是指句式上的区别。这两个句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授受动词句式中,该动词本身就要求必须要有“接受者”的存在,接受者作为对象语,必须用“に”格来表示。而在授受补助动词句式中,受益者(接受者)并非是补助动词所要求的必须项,而是其先行动词所要求的,请看下列例句。
a 私は家まで社长を送った。b 私は家まで社长を送ってあげた。(我把社长送回了家。)b 王さんは私の作文を直した。b 王さんは私の作文を直してくれた。(小王帮我修改作文。)在上述例句的 a 句中,“社长”“、私”等作为动作的接受者,其格助词“を”、“の”均为动词“送る(送)”、“直す(修改)”所要求的,而在 b 句中,虽然添加了补助动词,但对受益者的格助词并不构成任何作用。也就是说,决定受益者格助词的,并非授受补助动词,而是其先行动词。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由于授受动词的句式中接受者即用“に”格来表示的,因此学生在熟练掌握这一句式之后,也会受其作用,将授受补助动词句式中受益者的格也用“に”来表示。这就要求我们要想真正掌握授受补助动词句式,首先必须要严格区分开这两类句式。
接下来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当我们有意识地开始区分这两类句式后,针对授受补助动词句式中受益者的格表示,虽然我们知道主要受先行动词的作用,但如何受其作用的,有何规律可循等问题尚待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提出一些新建议。
首先,笔者深入探讨了日本学者仓光雅己和日高吉隆的提议,将这一句式表述为“もとの文(原文)+てあげる/てくれる”。这里所谓的“原文”,指的是去掉授受补助动词之后的句子。同时,笔者在此进行一个概念区分,我们将原文中动作的对象称为“接受者”,日语论文,将授受补助动词句式中的动作对象称为“受益者”。例如:
お志保さん、贵方に好事を教えてあげる。(志保,我告诉你个好消息。)这个例句的“原文”就是:お志保さん、贵方に好事を教える。从这一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文中动作接受者是用“に”格表示的,加上授受补助动词之后,日语论文,句型中的受益者仍然还是用“に”格来表示的。也就是说,原文中动作接受者用什么格助词表示,授受补助动词句中的受益者也就用什么格表示。那么,如果再进一步研讨,问题又变成了“原文”中动作的接受者应该用什么格助词表示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又做了具体略论。前文中我们对授受动词句式中的接受者和授受补助动词句式中的受益者进行了定义区分,那么在进行深入阐述时,我们可根据接受者和受益者是否一致将其分为两大类。首先,当动作接受者和受益者一致时,我们根据接受者与先行动词的联系,再细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接受者是先行动词的直接对象
先行动词指的是授受动词句式中的谓语动词,在授受补助动词句式中,即是指连接授受补助动词的主要动词。有些动词可以只需要一个主语,就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需要宾语也不需要对象语,而有些动词除主语外,还要求宾语或者其它对象语,这样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那么这个主语、宾语和对象语就叫做这个动词的“项”。此外,不需要带宾语的动词称为“他动词”,需要带宾语的动词称为“他动词”。我们根据动词对宾语和对“项”的要求,我们再划分为以下三类情况具体略论。
1.先行动词是二项他动词。当先行动词是二项他动词时,接受者相当于是先行动词的宾语,这时需要用宾格助词“を”来表示。例如:患者は医者に助けを请い?医者は患者を助けてあげる。(患者求助于医生,医生帮助患者。)原文:患者は医者に助けを请い、医者は患者を助ける。
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些例外,当先行动词的直接对象是接受者的一部分或者所属物时,接受者通常要用“の”格来表示,也可以用“のために”来表示。例如:
仆はおじいさんの/のために肩を揉んでやった。(我帮爷爷揉肩膀。)原文:仆はおじいさんの/のために肩を揉む。
2.先行动词是二项自动词。当先行动词是“结婚する(结婚)、付き合う(交往)、话しかける(谈话)、会う(见面)”等二项自动词时,除主语外,动词还要求动作的对象或者共同执行者是必须存在的,用“に”或“と”格来表示。例如:最後に彼女に告白した。彼女は别段断りもせず、仆と付き合ってくれた。(最后我向她表白了,她并没有拒绝我,而是和我交往了。)原文:最後に彼女に告白した。彼女は别段断りもせず、仆と付き合った。
3.先行动词是一项自动词。当先行动词是一项自动词(除主语外不要求其他项必须存在的动词)时,接受者必须用“のために”格表示。例如:太郎は、花子のために走ってやった。(太郎为了花子奔跑。)原文:太郎は、花子のために走った。
(二)接受者是先行动词的间接对象。上文中我们讨论了接受者是先行动词的直接对象时的几种情况,接下来我们再详细讨论一下当接受者是先行动词间接对象时的情况。
当接受者是先行动词的间接对象时,这个先行动词通常情况下多为“话す(讲述)、渡す(交付)、贷す(借出)、见せる(让他人看)”等三项他动词(即要求主语、宾语和对象语都必须存在的动词),接受者通常情况下要用“に”格表示。例如:母亲は娘に『白雪姫』の话を话してやった。(妈妈给女儿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原文:母亲は娘に『白雪姫』の话を话した。
上述情况均是针对接受者和受益者一致时展开讨论的,那么当接受者和受益者不一致时,二者分别应该用什么格助词来表示呢?经过笔者的大量探讨总结发现,当受益者与动作的接受者不一致时,受益者只能用“のために”表示,而动作的接受者仍然沿用“原文”中的格助词表示,即可根据先行动词的具体要求来判断。例如:私は、心配する花子の母亲のために、花子をほめてやった。(我为了安慰花子的母亲,而表扬了花子。)原文:私は、心配する花子の母亲のために、花子をほめった。
四、结语
今后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正确掌握授受补助动词句式中受益者的格表示,首先学生应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先明确分辨授受动词与授受补助动词句式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依据授受动词句式中“接受者”与授受补助动词句式中“受益者”的不同联系,同时也要结合先行动词的性质,综合多方面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格助词来表达。
【参考文献】
[1]仓光雅己.日高吉隆.行为の授受表现「~てあげる/くれる」の文型と提示[J].创価学院别科纪要,2017,(16).
[2]堀口纯子.授受表现にかかわる误りの略论[J].日本语教学,1983,(52).
[3]森田良行,误用文の略论と探讨――日本语学への提言[M].东京:明治书院出版,1985.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