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日语教育模式的创新[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创新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堂教育是创新教学的主阵地。要培养创新型日语人才,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创建新的教育模式,组织高效课堂教育。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创新 高校 课堂教育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Japanese Teaching Mode
  JIANG Y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atur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7)
  Abstract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front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must change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teaching ideas, innovative educational concepts, create new teaching model, organization and efficient classroom.
  Key words innovation;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0 引言
  随着市场对日语系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为了适应新形势,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日语人才。创新型日语人才首先是合格的日语人才,然后必须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还要融入创新素质,即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日语课堂教育模式的设置直接联系到整个人才培养的途径选择和质量规范,因此其关键在于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创建新型教育模式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向既传授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重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模式的转变。因此,日语教育要坚持以 “创新”促发展的教学理念,把创新教学渗透到日语教育中,以“五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型优秀日语人才为总目标。其中创建新型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措施、优化教育过程、改革教育评价以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有效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拟对这五方面进行探索。
  1 创建新型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和组织教育,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类型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教师是教育模式的执行者,是教育活动和教育改革创新的决定力量。课堂教育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拓展素质的主要渠道。传统教育课堂重教轻学、教师唱独角戏的求同式思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识语言的规律,没有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课堂教育没有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质量就无法提高。因此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首先必须创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学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目标的教学价值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其核心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的整个过程,倡导师生合作学习。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应用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和评估者。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和师生互动的新型教育模式。
  1.1 学习意识养成
  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育的原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并参加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逐步内化为素质、转化为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基础要有较全面、明确的了解,以所教内容为主题,围绕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来组织教育,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或有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同伴协商解决,然后教师再酌情指导。这种课堂教育模式由“重教”转变为“重学”,让学生凭借自身的需求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性学习的创新意识,其教育过程切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2 师生互动的新型教育模式
  师生互助的新型教育模式,其教育过程重在教师启发引导,实现师生互动。其基础是师生互为主体,双向能动。参与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知识建构中愈加重要(曹贤文、高荣国2017)。师生双方在教育中都应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观或教育模式。在教育措施上要保障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互助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和调控,是学创结合的教育,是促进教育相长的教育,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在创造性的教育课堂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和知识的发现,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协作活动和会话环境,让学生在讨论问题和展示学习成果中增强自信,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实现课堂教育的最大效益。
  2 创新教育措施,优化教育过程
  心理学家威台海姆在《创造性思维》一书中说:“严格的机械训练使学生思维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探究、灵活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即是说教育措施的应用直接作用其教育效果。创新教学措施,要使教育实施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就必须构建活力课堂,改进驱动方式,实现师生协同共振。课堂教育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性地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课堂教育设计
  课堂教育设计应依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对象的特点,运用科学系统的观点和合理选择和设计教育媒体信息,并在系统中有机组合,形成优化的教育系统结构。从建构主义的教育设计准则出发,日语课堂教育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情境性、合作性和探索性等基本特点。德国的教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文化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恰如其分地应用激励机制,以情感为纽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营造有利于学生交际的语言环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建构课堂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或心理状态。例如:(1)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精心筛选有趣的文字游戏,让学生上台表演;讲寓意深刻的励志故事;看一段录相,听一段录音;或教唱一曲时尚的日文歌曲,都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求知与创新知识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教育效果。(2)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创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智能素质。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探讨中的实在因素。”因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首先要训练学生想象力。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促使学生应用头脑中的已有想象创造新的形象,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对学生细心点拨、潜心诱导,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大胆进行发散思维,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进行针对性教育。教育措施的核心是进行针对性教育。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接受、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育中要了解他们的学习要求,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以饱满的教育热情感染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交流,给予每位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机会。教师应努力营造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共同构建起乐学、善思、笃行、自省的生态型“学习场”,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4)“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改革教育内容和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张尧学,2017:3),可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理想的认知工具。教师通过网络课件等教育手段有效地利用课堂教育时间,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丰富了教育内容,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语言氛围,提供更加直观的语言艺术信息,让学生在学习地道标准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掌握相应的语体、语态,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上升为兴趣、志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创新,增强了课堂教育的趣味性、探究性、适应性和开放性,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这是传统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提升教育效果。
  2.2 倡导探究探讨的创新思维
  探讨性学习是在素质教学和创新的思想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在日本被称为综合学习。开展探讨性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前提,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是根本。课堂要求实施“过程教育”,培养学生更适应生活实际,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略论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切实感悟知识形成过程是一种学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更能直接促进他们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的发展。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的关键是:创设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过程表现为一种学创结合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苗,燃烧则是学生自己的事。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把自学措施教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同时要培养学生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在求异、求奇、求新中寻找灵感;在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追求“独到”和“最佳”的领先精神。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学习与探究的氛围,日语毕业论文,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3 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学院日语课堂教育的创新,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是创新教学的指导者,教育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传统的教育功能和影响无法触及学生的精神内需,无法有效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前瞻性引领,教师的主导影响有边缘化倾向。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于启迪学生智慧,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尤其是外语课程,语言更新快,新知识层出不穷,真正有效教育不在于教师给学生讲了多少或学生学了多少,而在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领悟他们自以为已经明白的东西,并学会透过现象探索本质,自觉实现对问题背后的价值反思,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领域保持知识更新,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为创新教学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并在学生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影响,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学,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所以我们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创新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教育的指导者。
  4 创新教育、改革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教学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激励导向、检测与诊断、区分与优选”等方面。因此创新教育,必须重视教育评价的改革。传统评价体系:重书本,关注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精细度,考查内容往往是学生学了什么,学得怎样。创新教育思想下的评价体系:自主学习是基础,创新思维是核心,自我管理是目标,三者要有效融合;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展示自我,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评价过程也是学习,交流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是测试。它是学校检查学生成绩和教育效果的一种措施。要求各种语言活动的测试都应在具体的情景和语境中进行,学生不仅要应用所学知识,更需应用各种交际策略来完成任务。首先对试题的革新要加大力度(如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少一些识记内容题,多一些略论、理解题;少一些填空题,增加一些选择题等);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考查要兼顾。完成试题的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小组讨论等,充分体现语言交际的互动性。其次,测试评价手段应采用笔试、口试、听力测试,日语课程的考试除期中、期末考试外,还应有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相结合。评价方式以体现激励为主的准则,积极的自我激励是创新教育评价的主流。为了使考试和评分真实地反映学生水平,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时,形成性评价可作为辅助,增加学生日语学习的热情,调动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日语论文,增加了测评的有效性。
  5 结语
  随着学院日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院日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知识结构都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迅速转变教育观念和角色,注重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探究课堂有效教育的新思路、新措施,培养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只要我们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育中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实践、科研能力的创新型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遠山淳·中村生雄·佐藤弘夫.2017.日本艺术論[M].有斐閣双書.
  [2] 小島聡子.2017.日本語の教え方[M].株式会社アルク:7-10.
  [3] 高見澤孟.1997.初めての日本語教学基本用語辞典[M].アスク(凡人社)
  [4] 久野彰.1978.談話の文法[M].大修館書店.
  [5] 姚泉.高校日语课堂教育改革一基于创新教学的理念.内江科技,2017(9).
  [6] 丁志诚.试析创新课堂教育策略.林区教育,2017(2).
  [7] 李永安.我国学院课堂教育的改革策略.中国高等教学,2017(5).
  [8] 马庆春,徐丹.日语系教育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7(8).
  [9] 施海燕.探究日语精读的阶段性教育[J].读与写(教学教育刊),2017(5).
  [10] 许锦.浅谈高校日语系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吉林省教学大学学报,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