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系综合实践教育体系的探究与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通过略论日语系实践教育的特点,结合现行的实践教育环节,提出构建日语系综合实践教育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校内实训与国内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综合实践;教育体系;实习基地;赴日研修;教育成果评价机制
  作者简介:向洁(1979-),女,湖南常德人,长沙大学外语系,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大学“教育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2017年教育改革探讨项目的探讨成果。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7)05-0142-02
  
  2017年,教学部颁布《对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院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切实提高学院生实践能力”。2017年,教学部、财政部又联合下达了《对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改革,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在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改革大多侧重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材以及教育措施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针对实践教育对复合型运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影响与作用方面的探讨不够深入。实践教育是本科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相关于理论教育而存在的综合性教育方式。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只有在大量的外语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学院外语专业教学必须重视外语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外语实践的机会。
  长沙大学外语系日语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并一直致力于构建一个系统化、制度化的日语实践教育环境。希望通过日语系综合实践教育体系的建立,增加学生的日语实践机会,提高日语综合运用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建立日语系综合实践教育体系进行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与探讨,并及时对实践教育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今后的日语实践教育工作有所助益。
  一、日语系综合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功能
  1.日语系校内实习基地的构建形式
  当前,日语系正在使用的校内课程实习基地主要由外语广播电台、外语有线电视台、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日本艺术研习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外文图书及资料阅览室、标准计算机信息中心等构成。
  2.日语系校内实习基地各种形式的主要功能
  (1)外语广播电台、外语有线电视台。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感受到日语的实际性和实时性,日语系建设了卫星天线和有限电视系统。当前,外语系所有教室均已完成电视和广播电台等硬件设施的配置,并积极组织学生收听收看外国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例如,定期收看日本NHK电视台的1套新闻节目,并配有教师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日语听的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2)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在这里,教师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授课。而课后,实验室又可做普通的语言实验室使用,配有多种教育资料、各级别的考试资料以及内容丰富的外语学习软件,学生可根据需要及实际水平,利用这里的语言实验设备,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语言训练。
  (3)日本艺术研习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湖南省首创的,集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小型报告厅和艺术演习室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的实验室。内部采用和式房间的装修风格,并配有人形玩偶、和服、茶具等传统日式风格的装饰物。日语口语、日本概况、日本礼仪、语言演习等课程均安排在这里进行。另外,日语系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承办者――日语学生联合会的组织下,定期在这里播放日文原版电影或专题节目,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真实语言能力的培养和熏陶。而日语角也会在这里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学生可就任何话题用日语交流,并配备一名日籍教师做辅导。
  (4)同声传译实验室。为了把翻译理论付诸实践,日语系已建成同声传译实验室,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该实验室是一个具有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等语言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制作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室,具有教育、考试、自主学习和会议管理等四大功能。课堂教育时,教师利用同声传译设备模拟真实会议场景,让学生进行跟读、概括及口译实战练习,同时可以实时录音,供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选词,如何用口语表达等一些口译技巧。可以实现多人同时进行口译和同声传译的考试,节省了时间,实战性更强。在自主学习功能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软硬件资源,进行口译、同声传译和听力等练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模拟真实的国际会议场景,使学生更加熟悉会议的模式。
  (5)外文图书及资料阅览室。这里备有多语言、多种类的外文期刊、报纸,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和爱好,查阅最新印刷版的外文文献,增加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外语阅读能力。
  (6)标准计算机信息中心。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和规定的网址,利用该信息中心现有的多媒体课件、教育软件以及其他相关的网络教育平台,实现课后网络自主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最真实、最现代、最实用的日语;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独自完成老师规定的日语读、写、译能力的训练。当前,综合日语、日语口语等课程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案、电子课件、课后习题、试题库等均已上传,可供学生在线或下载使用。
  3.日语系校外实习基地的形式及主要功能
  日语系一直致力于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先后开辟了国内实习基地6个,海外实习基地21个,在人才培养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建设国内实习基地方面,日语系拥有日本东芝家用电器制造(南海)有限企业、长沙佳程国际酒店、长沙中国国际旅行社等数个条件优越的实习基地。以东芝企业为例,我们努力探求与公司合作的切入点和共赢点,此次合作正是对校企合作形式的积极探究。日语系学生在生产线上实现了与公司、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真正做到了理论关系实际。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开辟海外实习基地方面,日语系与日本株式会社JTB企业合作,与日本南�串本ロイヤルホテル、コガノイベイホテル等21家宾馆、酒店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分批派遣学生赴日,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带薪实习,而这种全免费、带薪金赴日实习的实践教育模式在湖南省尚属首例。赴日酒店实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实习,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更接近于实际就业。它在研修内容及组织、人员选拔方式、赴日保障及安全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均密切结合目前国内日语院校教育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院生就业实习的实际需求,是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了解日本社会,了解日本职场特点,增强日语能力的海外实习项目。
  国内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自然的语言艺术环境和工作环境,对日语系课程体系、教育措施、教师队伍、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必将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这些实习活动,日语系学生得到了来自各方的高度评价,特别是赴日学生在日研修情况受到了中日媒体的广泛关注,多次被日本的新闻媒体和新华社等中国媒体进行专题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并取得了重大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这些实践探讨成果对我国同类型、同层次高校的日语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实践教育方案是确保实习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
  日语系在制订和修改实践教育方案时,充分结合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不断完善实践教育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方向知识的运用能力,严格按照教育计划和实践教育方案实施教育。为此,日语系在时间上充分保证各个实践环节的教育,国内学生实习期不少于半年,实践性教育环节达到总学分的25%以上。海外实习学生实习期为一年,实践性教育环节不少于总学分的30%。
  为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日语系制定了《长沙大学日语系实践实习工作管理办法》、《日语系国内实习基地管理办法》、《海外出国实习学生选拔培训管理办法》、《长沙大学日语系海外实习基地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从报名、培训、选拔、面试到赴日手续办理、赴日前培训以及赴日后信息反馈等,环环相扣,做到科学管理,日语毕业论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日方也制定了《实习制度》,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准则,对每天的日语学习、实习工作和生活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创造实习生安心学习的环境;建立实习日志制度,定期由指导员或日方负责人记录意见,了解实习生的动态,从而达到及时沟通、互相交流的目的。
  另外,《外语系实践环节教育管理规定》要求日语系学生必须参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第二课堂等实习活动,并确定了各项实习活动的时间、负责人、实习程序等实施细则。大学教务处每学期按照培养方案将实习活动编入开课计划,由日语系自行组织实施。学生通过实习找到了平时学习的薄弱点,锻炼了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效果良好。
  三、教育成果评价机制是对日语实践教育效果的最佳检验
  日语人才培养具有适应行业需要、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艺术交际能力等特点,但是传统的教育评价不能充分体现这些要求。既有的评价内容多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考查,评价措施仍以纸笔考试为主,很少采用体现多元质量观要求的评价手段与措施,评价主体单一化,尚未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影响的评价模式,忽视评价者积极的反馈与被评价者积极的认同,评价结果反馈的反思、导向影响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近年来,中国高校力求改变传统的“重学科结构,轻实用性、跨学科、社会导向”的教育模式,希望建立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多元化、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崭新的评价机制。纳入用人单位的评价,形成以社会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价值取向,这一思路为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探讨和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前,日语系探究和实践了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教育成果评价机制。在学校方面,继续采用传统的任课教师和学生自评的方式。教师在课程考试结束后,须认真填写《考试成绩略论表》,通过具体数据,略论教育过程中的得失,包括题量是否适中,难易是否适度,成绩是否客观,考试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等,并针对问题和差距提出解决办法。而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价一般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种形式是组织学生代表座谈,既要求学生反映教师的教育状况,也要求他们总结自己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用人单位的参评主要体现在实践教育环节,公司和学校需共同参与评价。实习结束时,由实习生填写实习成绩报告表,然后由双方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相关考核成绩以及组织纪律、思想政治表现、工作能力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占60%,学校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占40%。以海外研修实践教育活动为例,海外实习包括在日本国内的集中培训(实习前研修、实习后研修)、实务性研修(宾馆酒店实习)和学生自修(每日研修日志),最终通过总结研修,得到JNTO和JTB企业的公正评价,对合格者颁发日本公司认可的结业证书。
  这种评价方式建立了校企双方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对话机制,将实践能力明确纳入教育评价的考核范围,不仅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更客观的结论,而且为日语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了导向和依据,有利于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综合实践教育体系的建立对日语系教育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日语论文,随着中日经贸合作和艺术交流不断发展,跨艺术交际活动日益频繁,日语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实现教育模式的变革,建立怎样的实践教育体系以增强学生的跨艺术意识和日语综合运用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仍是日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日本,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已步入成熟期,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已经从“传授知识的内容和构造类型”转型到“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相比之下,我国实践教育水平明显滞后,尽管人们已经改变了“为了语言而学习语言”的教育观,逐渐把目光转向了语言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它的交际功能上,但对日本的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及其他广义艺术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却不甚理想。在与日本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在恰当场所使用恰当语言的能力,或者不自觉地用中国的艺术标准衡量日本的艺术,按中国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来选择说话方式,因而容易产生跨艺术交际摩擦。究其原因,日语系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育准则和测试评价等没有针对外语教育的社会人文目标进行描述,只能靠教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在有限的范围内得以实现,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育环节与社会、公司需求脱节,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语言、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原因。
  建立日语系综合实践教育体系的终极目标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即以建设国内外实习基地、学生在日语语言环境中实地实习为突破口,带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教育体系的系统变革,将实习环节纳入日语系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穿艺术教学,以培养学生对日本艺术的积极态度和跨艺术接触的适应能力,实现促进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目标。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日语系综合实践教育体系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日语使用的社会环境,为日语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实践依据,有助于日语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五、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对建立日语系综合实践教育体系的探究和探讨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在改革目标上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国内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真实自然的语言艺术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这一体系的建立对课程体系、教育措施、教师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变革,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对日语系教育改革必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和积极作用。但由于当前正处于探究阶段,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如何实现海外实习基地与校内以及国内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如何将本专业的国内外实践教育成果和我国同类专业作交流,以达到经验相互参照、资源共享的目的,等等。笔者希望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走出自己的特色,为我国其他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