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蒙古族学院生的日语教育策略[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蒙古族学院生在自治区各高校学院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日资公司在中国出现,和我区留日学潮的出现,大批学院生加入了学习日语的行列。我区有三所高校招收日语系学院生。学习日语的公外学生也很多。蒙古族学生有独特的艺术背景和生活环境,还有其特殊的语言氛围和思维模式。在家里他们通常讲蒙语;在社会上他们通常使用双语(蒙语和汉语);在学校里他们还得学习和应用第三种语言(日语),从而造成了较大的艺术跨度,增加了他们学习日语的难度。为了更好地提高蒙古族学生的日语水平,有必要找出适合蒙古族学生学习的好措施。立足高校蒙古族学生日语教育的实际,选择适合蒙古族学生特点的教育措施,是高校日语教育的重点、难点之一。在高校蒙古族学生日语教育过程中,组织教育时我们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教育内容、不同的教育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
中国论文网
  一应用语音理论正确指导日语的发音教育
  语音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日语学生大多数是从零起点开始学,每一个学日语的学生,必须过好语音关。为了帮助蒙古族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三语”现象的干扰,首先以语音关系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语音阶段的教育,要狠抓一个“准”字,突出一个“练”字。首先,日语的声调和蒙语不同。第一,应用语音理论可以正确指导日语的发音教育。所谓声调,是指在音韵结构中一个词的调门的高低升降变化,即音高变化。物理学上讲,不同的音节有高低强弱之分,音波振动频率的多少决定音的高低,而振幅的大小则决定音的强弱。日语的声调有高低升降之不同,因此日语为高低声调,蒙语是轻重音。我们在日语教育中使学生从理论上有了这种认识,就有助于他们理解并且掌握日语高低声调的特点,这对学习日语的发音颇有好处。其次,学生在初学日语发音时,主要靠模仿。因此,日语教育活动中,在使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的构造和影响的同时,也需对各音素的发音特点做正确的指导。如当学生知道了元音体系的特点时,就能够比较正确地发出日语的元音。教授语音时,必须讲练结合,发挥学院生理解能力较强的优势,在做示范的同时,把各个音的发音部位、发音过程和口型一一讲授清楚,把理论上的把握和单纯模仿记忆结合起来,使之由被动练音逐渐过渡到主动发音,从而达到自我意识、自我矫正的程度。蒙古族学院生学日语时,母语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他们本能的语言习惯,面部肌肉、唇、舌、口腔、声带等各发音器官的运动,已经完全适应了母语的发音规律。这种本能的语言习惯,是接受与母语不同的其他语言信号的基础,也是学习者难以摆脱的习惯势力,给学习者带来不少困难与障碍。通过单音的反复练习,反复体会,掌握准确的发音部位;再通过多音组合(单词或句子)的练习,重新体会单音在多音组合中的发音要领、轻重、长短以及与他音之间的联系等。要求学生对每个词都要仔细听,积极模仿,让学生做到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顺利通过语音关,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学生积累词汇,掌握日语学习的根本
  在度过语音关之后,搞好词汇教育,指导和帮助学生尽快通过词汇关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语教育中,词汇直接作用听、说、读、写能力。准备充足的词汇量,才能听懂,读懂。词汇量的大小直接作用了学生日语水平的高低。帮助学生扩大日语词汇量是民族班日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外语学习中,记单词积累词汇历来被认为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但是要想在学习上有所突破,必须掌握大量词汇。给学生介绍记忆单词的措施和窍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记忆单词。另一方面,词汇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语境,词不但有字面意思,还有丰富的社会意义和联想意义。所以在高校蒙古族学生日语课堂教育中,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从词汇方面来看,学生最大的障碍就是记忆困难,遗忘率高。他们往往孤立地背诵单词表,或者有人干脆背诵词典,认为这样做很解渴。结果是辛辛苦苦记住一些单词,过些时候又忘掉了。针对这种现象,在日语教育时,理论上应给学生讲明:记单词是个措施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因为语言中的词不是孤立的,所以记单词首先应该考虑词义问题。
  日语单词数量虽然庞大,但是根据词的构成、组合、分类、形象、逻辑、联想等规律来学习词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词汇不但有字面意义,还有丰富的社会意义和联想意义。另外培养学生学会多用词典,借助词典来加强词汇学习也是扩大日语词汇的有效途经之一。在词义教育方面,应使学生明白词义变化的规律性经常是泛时间和泛空间的。因为词义变化的发生往往以联想这种心理影响为媒介,因联想而展开思维,这是人类普遍的特征。当然,日语基本词汇教育也决不容忽视。所谓基本词汇,是指全民族使用得最多,生活当中最必需,意义最明确,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的词。
  三找出蒙日两种语言中的共同因素,促使母语正迁移的生成
  认知语言学认为,迁移的影响在于使习得的经验能够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而整合的心理语言结构,有效解决目前问题。迁移有一部分取决于已学东西和将学东西之间的相同因素,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越多,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与日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现象。蒙古语是一种粘着语,没有介词或者说前置词,靠单词词尾附加成份来表达语义,句子结构为主宾谓结构。名词有数或格的变化,动词都有时、体、态、式等语法范畴。日语也是黏着语,靠独立词加附属词来表达词义。句子结构也是主宾谓的结构。在语法结构方面,日语和蒙古语的语法结构大致相同,在动词时态的表达方面,日语和蒙古族语都采取动词后的变化方式来表达,日语中的“の”的写法、用法和发音都与蒙语相同;在语音方面,有些单词发音相近。在蒙语中存在用长短音表达不同词义的现象,在日语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笔者通过在内蒙古20多年的学院日语语言教育实践得出:会蒙古语的蒙古族学生学习日语时,在语言的音准和语言表达的理解上掌握得更快、更准。蒙日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语篇处理策略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蒙语写作水平高的学生,语言迁移能力较强,更易于将其成功的蒙语写作经验策略运用于日语写作,掌握的蒙语语篇知识丰富,也就意味着他们学习语篇知识的能力强。在日语教育中,教师应在加强学生日语语感教育的同时,归纳总结出蒙日语言的共性,为实现母语的正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比略论的措施总结蒙日词汇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情感意义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词义变化,搭配特点,语用限制等词汇深层知识,提高学生的用词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蒙语负迁移对词汇运用的干扰影响。
  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歌德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在教育中兴趣的培养和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兴趣是人对学习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一种情绪反映,对学习有明显的增效性。兴趣是可以激发和培养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措施,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日语学习,从而导至“两极分化”,教育质量不佳。学习语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在教育中结合课文内容尽量采用快乐教育法,避免学生因知识点繁杂而产生厌倦和疲劳感。其具体做法:一是课堂讲授和学生的活动相结合。在听说课中,尽量选一些言简易懂,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对话和小故事等作为听说训练的辅助材料。如每讲完一个新知识点,马上让学生做课堂练习,趁没遗忘之前,巩固新知识,除了笔头练习外,还做适当的口头练习,所讲的新知识基本上在课堂上消化。课后再布置一些综合练习,使学生能较扎实地掌握重点、难点。二是适当穿插看光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会话和做有趣的练习,在良好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巩固和学到了许多知识。另外,在讲课中经常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介绍一些日本的艺术、历史、风情、民俗等,调节、活跃课堂气氛,扩大知识面;有时还教唱一些日文歌曲,通过歌曲复习所学过的知识。这样,每次上完课,同学们感到轻松愉快,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热情。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蒙古族学生由原来的张不开嘴,不敢说日语,到后来愿意说日语,这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活动,激发了蒙古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日语听说能力“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堂环境如何,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刚开始学习假名的时侯,不是枯燥地学而是让学生看“从零开始学日语”的光盘,这对学生进入日语世界是一个很好的导入,同学们看着有趣的画面,听着老师生动的介绍和讲解,顿时产生了一种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在学假名的同时,还教一些日常用语,一节课下来就能开口说日语,使同学们一开始就有一种成就感。实施快乐教育,注重教育措施的多样化。
  五有机输入日本艺术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将思维引入了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进一步扩大至整个互联网这一庞大载体,使得我们能够做到随时从网上截取及时有用的信息用于教育和探讨,从而更大范围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这是以往的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应补充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使学生观察到日本的艺术风情,从中了解中日语言的艺术异同,了解到各自不同的艺术底蕴,增强学生的艺术意识,扩展国际视野。不仅可以锻炼说,而且可以了解日本人的真实生活,了解艺术异同,培养艺术交际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直以来使用传统文字教科书,在教室里以黑板和教师的说明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措施,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迅速提高日语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教师采用学生看图片、录像、或电影等反映日本艺术的多种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思维方式、人际联系等。现代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日益普及,各种局域网以及全球性网络的逐步完善,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更为便捷、迅速,这就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来达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习日语的兴趣。
  在尊重蒙古族的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客观地介绍异国艺术,而不应该盲目加以推崇或应用。例如,中国有给客人夹菜的习惯,以表关照,日本则没有。有些好意还有可能会引起反感,特别是筷子对筷子夹菜的行为在日本示为一大忌。又如,日本人同事或朋友之间一起吃饭时,付款时都“割勘”,日语论文题目,即我们所说的AA制,即使共同请客,也是个人付个人的帐,而且可以在客人面前公开算账、掏钱,甚至是恋爱中的男女朋友也不例外。这种日本人“小气”的行为被许多国人所不屑,实际上“割勘”也是外来艺术的一种表现。二战后,日本社会以往的“義理人情”逐渐淡薄,人们不再追求真正的感情和友谊,而希望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今,在日本,“割勘”不仅表现在共同餐饮时的付款方式上,而且几乎表现在所有共同消费的行为之中。因此,不能简单地说AA制就是“小气”。又如,在介绍饮食习惯时,蒙古人吃饭时,尽量不发出过度的响声,这一点日本也是一样,但经常会谈到他们喝汤或者吃拉面时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并不表明日本人没有修养,因为按传统日本人是习惯坐在塌塌米上利用一张低矮的餐桌用餐,餐具离嘴比较远,因此,养成了把碗端至嘴边吸食的习惯。这并非有无教养问题,只是习惯、礼仪不同而已。另外,吃拉面时发出很大的声音也表示好吃,让店主听着开心。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单纯的说日本的艺术习俗有好与坏之分,只能辩证地引导学生认识日本的传统艺术习惯。
  总之,在日语教育过程中,注意结合蒙古族学生的母语特点,发挥其掌握母语的一些优势,同样能够提高教育效果。同时,必须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学习日语就是一件难事,不下功夫是不行的,日语论文,要背单词,背课文。作为老师要化难为易。有鉴于此,应该紧密结合蒙古族学生的母语特点,进行民族高等院校日语教育改革。从提高少数民族学院生和探讨生的艺术素质这一大局出发,转变将外语教育与母语教育相对立的传统的、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观念,将在日语教育过程中结合少数民族学院生的母语特点置于民族高等院校日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地位,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出相应的外语教育改革方案,并督促实施,这样才能使民族高等院校日语教育改革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蒙古族学院生的日语课教育尚在摸索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去努力实践积极探究,笔者认为今后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和提高: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如到外资公司和外商直接交流,提高在实际生活中的会话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创造条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日语教育,使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激发蒙古族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提高日语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铁军.对于高校日语系本科教育措施与手段的研讨[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1).
  [2]秦明吾,张永旺,李玉麟.日语语言艺术探讨[M].旅游教学出版社,2017.
  [3]徐一平.日本语言[M].高等教学出版社,2017.
  [4]来小子.对蒙古族学生汉语语法教育探讨[D].内蒙古民族学院,2017.
  [5]管秀兰.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问题探讨[D].山东师范学院,2017.
  [6]彭佳.小议日中思维方式的异同对日语教育的引导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7(35).
  [7]谭爽.新兴教育手段在日语教育改革中运用的研讨[J].林区教育,2017(9).
  [8]陈文静.论日本艺术与高校日语教育的共生效应[J].长春理工学院学报(高教版),2017(7).
  [9]奚晓宁.对于高校日语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7(1).
  [10]吕兴师.日语教育新模式的探究[J].中国成人教学,2017(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