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2017年3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和近来对日本将来地震的预测都使人震惊。但是,日本人在与之相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震文化,却也引发了世人的高度关注。 中国论文网 日本的地震 日本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接合部。板块运动使太平洋周围形成了巨大的地震区域。太平洋板块挤入欧亚板块的移动速度大约为每年数厘米,当变形累积到极点时,板块界面将不能维持原有的稳定状态,欧亚板块将发生反弹,从而形成巨大的地震。 地震的产生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将破坏建筑物、交通设施等以及次生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极大。近100年来,从1923年关东地震到2017年东日本大地震,日本共发生15次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社会破坏是不可估量的。 日本的地震文化 如果将1923年至2017年日本发生的大地震按年份与里氏级别绘制成图,可以发现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约30年;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2017年,约20年。两个阶段50年所发生的大地震次数占近100年大地震总次数的93.3%。地震的里氏级数主要集中在7.1~8.1,占大地震总的80%。2017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是近100年里氏级数最高的,属于罕见情况。 如果将1923年至2017年日本发生的大地震按年份与死亡人数联系绘制成图,就能发现在1923年关东地震死亡14万人之后的近100年期间,除了2017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外,在15次大地震中死亡人数小于5000人的占80%。 日本国土约四分之三是山地与丘陵,狭窄的平地上生活着1亿3千万人。如此频发的地震和较少的伤亡人数,引发了我们对日本地震文化的深思。美国灾难预防专家丹尼斯·米莱蒂评价,日本有一套“地震文化”,时刻准备着“下一场”地震的到来。也正是这一整套的地震文化,多次拯救了地震危机四伏的日本。 难民意识 在日本,地震、海啸、台风之类的自然灾害时常发生。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感和孤独感,使日本人产生天生就是“难民”、永远都是“难民”的难民意识。 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造成超过14万人死亡或失踪,这次大地震给日本人留下了惨痛深刻的记忆,从此日本人思想上的难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每年的9月1日成为日本民族的防灾日,这个防灾日不仅提升了日本人的防灾意识,而且也间接地造就着日本人的性格 ,即“生于忧患”和沉默、忍耐、奉献的文化性格,这种性格使人们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这个国家地震已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必然的事件,每个日本人在面对必然的灾害时都显得十分冷静与沉默,在地震面前显得丝毫不恐慌,并且能保持井然有序,而不是惊慌失措、大呼小叫。因难民意识而形成的冷静地面对地震的态度,或许正是日本近百年来大地震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认真态度 早年留学日本的鲁迅曾经高度肯定日本人国民性中的“认真”,他认为即使中国人排斥日本人的一切,也要买日本人“认真”的这剂药。显然,“认真”在日本国民性格中占据着不可忽略的地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认为“认真”是儒家毕生修炼的一种道德与态度。起源于中国的日本儒学对日本的社会文化作用甚深,日本民族吸取了“认真”这一儒家思想。同时,地震这一自然条件同样不断地造就了日本人 “认真”的态度。日本工程师在建筑房屋、公路、铁路、桥梁等工程时都不会有半点马虎,因为如果制造豆腐渣工程就是在间接杀人,他们潜意识地建造最具抗震功能的工程。现代作家老舍曾说日本人捉一只老鼠也会拿出捉牛的力气,因为这个国家需要认真地对待地震灾害。 自救与共救 作为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提倡“自救”、“共救”、“公救”的理念。在大型灾害发生的时候,日本民众根据长期养成的技能和习惯自主避险,媒体、社会组织、政府也都以最快的速度和非常专业的方式投入救灾。日本首相将设置“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并亲自领衔调度指挥。2017年,日本宫城县东部发生7级地震,这次地震救援的参与者向世界展现了“惊人”的一幕:震后6分钟,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迅速成立对策室召开各部门紧急会议;10多分钟后,宫城县警察总部直升机开始向首相官邸传送灾区图像;1个多小时后,内阁防灾大臣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政府救灾方法。 政府责任 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危机四伏的国家,政府其主要任务就是应对危机,政府不仅应高效率地处理事务,而且廉洁与否也是要受到日本民众关注的,因为只有廉洁的政府才是高效的政府。1995年发生阪神大地震的时候,时任首相是高龄政治家村山富市,因为没有及时赶到震灾现场,他便受到严厉的质问,首相受到国民的质问展现的是政府必须对灾害承担起相关责任。村山富市进入震灾现场了解灾情的时候,没有灾民来迎接、感谢,相反,一位灾民当场对救援不及时、食品缺乏表示不满。 依法抗震救灾 日本人对灾害预防和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高度的法学意识,并且制定了完善的法学法规体系,按法学内容和性质,分为防灾基本法、灾后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灾害应急相关法、灾后管理组织法等五大类,共52部法学法规。其中,与地震灾害有关的基本法就有《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方法法》《有关东南海、南海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方法法》和《有关日本海沟、千岛海沟周边海沟型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方法法》等3部。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财政金融方法有直接联系的有《耐震改修促进法》《严重灾害特别财政援助法》《受灾市街区复兴特别法》《地震保险法》《公共设施灾害重建工程费国库负担法》《有关灾害抚恤金支付的法学》等24部。 定期抗震演习 日本人防震演练流程:家门口放一个背包,装入瓶装水、压缩或罐头食品、急救包、现金、衣物、收音机、手电筒和多节新电池……地震频发、台风频袭、火山活跃,催生日本人的危机感和防灾意识。同时日本的避难所可谓是“星罗棋布”,避难所的仓库内储备的专用防灾食品保质期长达5年。1995年神户地震后,日本政府逐渐强化防震应急演练力度,定期在学校和办公场所举行地震演习。如东京都内的小学每个月都要进行防震防火的避难演习。新宿区立江户川小学全校有118名学生,为使学生在地震真发生时不会慌乱,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地震体验车可以模拟七级地震时的震动。在演习中,当广播说地震发生时,学生们立刻从平时被系在教室课椅背后的口袋里取出防灾头罩,日语论文,戴在头上并跑出校舍。 存在的不足 日本地震文化在被肯定的同时,也有很多令人反思的地方。在东日本大地震中,集团心理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当大地震来临时,很多人觉得海啸不会超过4 米,所以大家没走,而当高达8米的海啸到达时,大家一起遇害。其次,日本民族隐忍与谨慎的性格特征,使得日本人在组织内部是没有自由度的,要消灭私欲才能在组织中生存下去,时间长了就会造成精神压抑。在阪神大地震中,很多人长时间生活在避难所里,因为怕过多表现自己,就尽量压抑,最后竟得了忧郁症。但凡有些许的情感宣泄,哪怕是轻微的哭泣,也不至于造成这样的惨剧,可是那样的环境是不允许你哭的。 从1923年关东大地震至2017年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地震近100年期间,日本共发生15次大地震,80%的地震里氏级别都在7.0级以上。自1923年以后,80%地震伤亡人数均不超过5000人。日本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地震文化体系,包括难民意识、认真态度、自救与共救、政府责任、依法抗震救灾和定期抗震演习等。尽管日本地震文化仍存在不足,但面对灾难,日本国民表现出了超常的冷静,秩序井然,震惊了世界。 日本地震大事记 1923年9月1日,日语毕业论文,日本关东地区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史称关东地震。城市中大部分建筑物倒塌,造成142807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 1927年3月7日,日本西部京都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2925人死亡。 1933年3月3日,本州岛北部三陆发生里氏8.1级地震。巨大的海啸袭击了北海道和福岛县,造成3008人死亡。 1943年9月10日,西海岸鸟取县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83人死亡。 1944年12月7日,中部太平洋海岸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998人死亡。 1945年1月13日,中部名古屋附近三川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2306人死亡。 1946年12月21日,西部大面积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1443人死亡。 1948年6月28日,日本福井发生7.1级地震,造成3769人死亡。 1964年6月16日,日本中部地区新潟县发生里氏7.5级地震,未有人员伤亡报道。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市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6437人丧生,4.4万多人受伤。 2017年9月27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虽然造成火灾和基础设施破坏,但仅有1人死亡,约480人受伤。 2017年10月23日,日本中部地区新潟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导致200多人死伤,新干线高速铁路甚至出现脱轨事故。 2017年3月25 日,日本本州能登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100多人受伤,交通封闭,火车站和飞机场关闭停运。 2017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人死亡,12人失踪,数百人受伤。 2017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地震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海啸还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