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渡边淳一《失乐园》在中国境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其鲜明的人性理论和爱情观引起了许许多多读者的关注与思考。笔者认为,《失乐园》作为一部日本文化的缩影,它展现了渡边淳一对完美人性的召唤和追求。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失乐园》;日本文化;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66-01 14年前,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被引进中国,讲述了一位37岁的书法女教师凛子和一位55岁的男编辑久木的婚外恋故事,小说的结局是主人公把今生未能实现的爱情寄托于来生,选择了日本人所谓的“心中”之死。整本书可以认为是 “一个社会,日语论文,两种人和三种悲剧”对缩影,渡边淳一借此讲述了自己对人性缺失是思考和感悟,也对日本冷漠社会进行了黑色幽默式的批判。 渡边淳一创作《失乐园》的主旨,根据他本人在受访时所说,就是想表达爱到极致的一种境界,在全译本里的性爱场面比之前更完善了,他希望大家通过小说感受一下什么是爱,什么是男女性爱的交流,两性之间如何达到身心的融合,然后结合自己的体验,对爱进行一个全面的思考。 一、失乐园 “失乐园”一词源于《圣经・创世纪》,亚当和夏娃受叛逆之神撒旦的诱惑,偷吃了伊甸园的果实,因而有了智慧,结果被恼怒的上帝逐出伊甸园。 渡边淳一借以“失乐园”做题,我想应该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久木和凛子由于各自家庭的悲剧,促使两人的联系飞速发展。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中的性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个是欢愉感,日语毕业论文,一个是罪恶感,这两种感受都是非常极致的,而且都埋藏在人体的深层。男女陷入到这种性爱中就必须要面对和正视这两种东西。也正是这种负罪感,两人又无法承担,最后只有双双殉情。作者渡边淳一同样很好地捕捉了90年代后半期中年人不安的心理。此时社会正处在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动荡不安中,“失乐园”在日本便有了“意义”。 二、 一个社会,两个家庭,三种人的象征 书中对于男女主人公的自杀,有过这样的对话: “我理解他们的心情,太幸福的话,就担心这个幸福能持续到什么时候。” “他们想要永远永远持续下去吧。”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凛子对着夜空自问自答:“只有死了。” 两人躲进性爱的象牙塔里,最后又双双殉情,一方面是外部原因,久木的妻子逐出久木,凛子的丈夫逐出了凛子;另一方面则是内动力了,久木和凛子放逐了他们自己。这种象征寓意是深刻的,“真、善、美”是三位一体的,三者的结合才是完美的人性。而小说中的人物的心理结构都是不健全的,可以说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造就了这样一个怪胎,久木和凛子的殉情就是这种不正常的社会、不完满的人性的必然的结果。 曾经有一位日本老师在上课时,写下家人、企业、亲戚、朋友几个词,让学生们按重要程度排序。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的排序是:家人、亲戚、朋友、企业。日本学生的排序是:企业、家人、朋友、亲戚。看似简单的排序,实则反映出内涵很深的文化异同。日本人的排序显然体现出集团本位的思考方式。 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来说,原发性的部分对其后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日本文化发生于分隔、封闭的狭小地域。众多分隔、封闭的生存空间又叠加为整体结构,相互形成对立、排斥、竞争联系,从中引出你我分界的政治逻辑。 但书中男女主人公所认为的神化的爱,被外人认为不伦的爱,在他们看来难免是那么的神圣,神明在上也无法释怀。在其父的守灵之夜,他同时的服丧之夜,他们依旧缠绵。但这种形式的真爱与社会伦理的不相容,被排斥。因而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日本虽是亚洲国家,和中国一衣带水,但很显然与我们包括其他的亚洲国家明显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很与众不同,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的文化。鲁思・本尼迪克特写的书中说:日本的文化具有双重性,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象征。菊与刀揭示了日本人的本质性格:生性好斗而又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而又有礼;顽梗而又柔弱;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 书中还详细描写了三种人的悲剧。久木和凛子算是一类,久木的妻子和凛子的母亲算是一类,而凛子的丈夫又可代表一类。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可以说分别是这三种人的陪衬。 作者渡边淳一通过他的著作,告诉了大家更加真实的人的一面,把各种各样复杂的大千世界人性的真相呈现给了我们,而对于“如何让爱不消退”话题的答案,不光是久木凛子一样的日本人所应考虑的问题,同样也是需要我们每一个读者去寻找答案,小说只是创造了一个契机,而作者也并没有给我们下达“爱到极致一定要死”的指令,我们自己的婚姻生活中能够找到一份让自己满足的幸福感就好。 参考文献: [1]崔春鹏.人性的残缺和圆满――浅谈渡边淳一[J].淮北职业技术大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