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日本文化的发展史[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中图分类号:I109
中国论文网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7)03-0064-01
  摘要:进入21世纪“地球村”融合的新时代,国际联系不断更新与重组,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的往来与合作不断加深。中日间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采也日益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彼此交流与合作中,因缺乏了解彼此文化深层内涵而产生一些摩擦,本文希望借介绍日本文化的发展史来达到增进友谊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日本文化 日本民族 吸纳 发展
  
  日本是我们的邻国,中日两国有悠久的交往历史。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在交往过程中,人们迫切希望正确及时地认识和了解对方。尽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以外来文化为媒介,但它有着自己悠久而独特的文化发展历史。
  
  一、日本绳纹、弥生、古坟原初文化的开端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历史进入弥生时代。弥生陶器器形简单。花纹也不繁杂,与绳纹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一般认为,弥生陶器是从海外输入的,即可能是从大陆迁入的民族带去了新的弥生文化。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中心,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入古坟文化的时代。这个时期,日本从大陆不仅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文明,而且开始导人大陆的精神文明。
  日本原初文化的萌发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迄今对于绳纹、弥生和古坟文化的探讨来看,日本原初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日本人在与外部自然的斗争中、在寻求和丰富自身物质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一旦岛国日本与外界取得关系,外来先进文化便立即被导入,成为日本文化的生长激素。其次,在精神文化上,巫术和祭祀支配着原始社会日本人的社会生活,日语论文题目,这种原始信仰为日本民族宗教一神道教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第三,日本原初文化的形成与日本民族、国家的形成几乎同步,二者联系密切,不可分离。即以大和地区为中心,融合诸民族而形成为“大和民族”;“大和国”也终于统一了“百余国”,建立起天皇制国家。
  
  二、日本封建文化的三个时期历程
  
  大和国统一日本后。不仅吸取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日语论文,而且开始吸取中国的政治制度,特别是以圣德太子为首的改革派精心探讨中国经典,博采从中国和朝鲜传人的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尤其是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更是兼取中国法、儒、墨及佛家等思想,结合日本具体情况制定的。在大化革新(646)中,孝德天皇则仿照唐代官制,全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而把日本社会推进到法制完备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从7世纪到19世纪中叶,是日本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这期间,经历了早期的白凤、天平、平安文化。中期的镰仓、室町文化和后期的安室桃山、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化。
  
  三、日本开国、大正与明治文化的递进
  
  1868年明治维新,结束了200余年的锁国政治,从此,日本揭开了近代史的新篇章。明治时代(1868―1912)是日本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并走向帝国主义的时代,也是日本从19世纪迈入20世纪的世纪之交的时代。从文化史上看,明治文化一方面要为明治初期新政府建立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提供依据,又要为其后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日本文化还要完成自身的转型,展开文化本身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明治文化大体经历了启蒙与西化、批评与反思、折衷与创造这样三个阶段。
  大正时代(1912―1926)是短暂而相对稳定的时期。该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大正民主主义风潮席卷文化的各个领域。自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日本垄断资本迅速发展过程中,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中间阶层及中产阶级。这一阶层在政治上反对当时的军阀官僚专制,要求实现政党政治,实施普选,从而形成大正民主主义运动。在此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大正文化带有鲜明的现代性,主张确立近代自我,宣扬个人主义、理性主义,成为大正文化的基调。
  
  四、日本昭和文化的浮沉
  
  昭和时代(1926-1989)可以说是日本现代史上唯一能够代表20世纪风云变幻及其特质的重要历史时期。无疑,这种变幻与特质在昭和文化史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昭和前期,伴随日本社会的激荡与变幻,日本文化也在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的较量中谱写自身的历史。昭和前期正是日本加速帝国主义法西斯化并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直至失败的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则是国家主义:超国家主义思潮和日本主义思潮逐渐泛起进而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政府在提倡和推行法西斯文化的同时。还不断强化思想统治,镇压一切进步文化。迫害一切进步的文化人士,战前日本文化完全失去生机,而被血腥的侵略战争所吞没。
  战后日本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为文化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其特色最重要的是生活文化、物质文化的发达及其大众化现象。这是因为战后扩大了思想言论的自由度。且从制度上得到保证:战后劳动者权力的扩大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成为大众文化昌盛的契机。文化的大众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提高了作为社会主人的大众的主体素质,使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得以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导致文化商品化,使人片面追求文化的消费价值,从而导致创作热情锐减,以至颓废文化泛滥,也就是说,战后日本文化繁荣的同时。却出现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负面现象即文化的颓废与停滞。
  
  五、平成文化的发展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皇太子明仁即位,年号平成。上世纪的最后十年是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的十年。在冷战结束,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新的国际环境也给日本文化带来作用。素有吸纳多元文化之长的日本文化在把自身融入世界文化的过程中,将更繁荣。
  综上所述,日本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以上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如今的日本,西方文化看似遍布全国,但传统文化依然生息不绝。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从7世纪的“大化革新”大规模地输入大唐文化。到19世纪的“明治维新”大规模地吸收与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影响,并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基础。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受许多因素的作用,本国的和外国的历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对日本文化起过影响,日本在变化,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