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的食农教育及启示[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日本是世界长寿大国,食品安全有保障,民众饮食也健康。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小学的食农教育
中国论文网
  一、 日本小学的食农教育
  1.食农教育的背景
  随着日本饮食习惯的日益西化、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产品进口的增多,日本在食物方面遇到诸多问题,例如欠食孤食、粮食自给率严重不足、饮食营养不均衡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本在小学开展了食农教育。
  日本认为食农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食品安全意识,及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认识,让他们传承本土饮食文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为进一步探究未来的世界奠定扎实的基础。食农教育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小学生,其对农业的认知由此开始,并不断得到深化。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要素,而食物又源自农业,故而食与农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动脉和静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以说,日本小学的食农教育,就是要在都市化进程加快、农田不断萎缩的状况下,重新架构人类与食物和土地的正确联系,让小学生关于自己日常所吃的食物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小学生自主选择食材的技能,加深小学生对农业重要性的了解。
  2.食农教育的三个阶段
  日本小学教育实行的是六年制。“日本小学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饮食情况,渐进式地选择当地不同的农作物作为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对象。”[1]
  初级阶段: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
  红薯种植措施简单,田间管理方便,是日本小学生幼年时经常吃的食物。日本一年级的小学生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就是红薯。红薯把日本小学生带入食农领域,他们的食农教育由此起步。日本老师让一年级学生用红薯做游戏,讲述自己与红薯的故事,例如,与奶奶一起用柴火烤红薯,在妈妈的带领下制作红薯干,第一次与大人一起烹调红薯粥,用红薯秧跳绳等。日本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了解红薯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引发他们对农作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农作物的深厚感情。
  日本小学二年级学生食农教育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土豆。土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易于种植,产量大,与小麦、水稻、高粱、玉米并称世界五大主粮。借助于土豆,日本老师给小学生讲述了食物传播史:土豆原产自南美洲,印第安人是最早的土豆食用者,16世纪世界地理大发现期间,西班牙人把土豆带到了欧洲。那时,欧洲人只是把土豆当作一种观赏植物。17世纪初,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发现土豆可以食用,于是,土豆开始在法国大规模种植。17世纪末,土豆已经在欧洲普及,并且传到中国和日本。18世纪上半叶,土豆被引进到美国。此后,土豆传遍世界。土豆的传播史使得日本小学生明白了农业文化交流是怎么回事,关于土豆,他们有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感觉。日本小学老师给学生讲述土豆的营养价值,并且指导他们如何用土豆粉制作面包、馒头、面条。一块小小的土豆,不但身世复杂,而且可以做成不同的食品。日本小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农作物的魅力,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对农业的兴趣。
  中级阶段: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
  日本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黄豆。黄豆是味噌的原料。味噌是日本人日常饮食中必备的调味品,它在日本历史悠久,是日本传统饮食文化的象征。在食农教育中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黄豆,表明日本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走出一、二年级激发兴趣的初级阶段,正式进入食农教育的中级阶段:食育。三年级的小学生栽培黄豆,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味噌,品尝同学父母制作的味噌。他们逐渐认识到,不同地区生产的黄豆是有异同的,不同的家庭制作的味噌味道也是不一样的。
  四年级和五年级日本小学生食农教育的重点仍然是食育。食育阶段的目的是让小学生认识食物的多样性,进而传承日本饮食文化。
  高级阶段:小学六年级。
  日本小学生在六年级进入食农教育的高级阶段,即最后阶段:人农合一。六年级的日本小学生仍然种植白菜、西红柿等农作物,但这不是他们学习的重心。六年级小学生要调查自己家庭通常都做什么饭菜,要到农村、林场、山区、海边体验不同的饮食。通过调查和体验,他们加深了对饮食文化的理解,知道饮食文化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不但需要土地提供原料,而且还需要人类对原料进行再加工。人农合一的实质是教育日本小学生爱护自然环境。
  循序渐进的食农措施激发了小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盼望早日升上新的一个年级,以便种植更高级别的农作物,学习更加深入的饮食文化。小学六年,食农教育见证了小学生的成长,扩大了他们的饮食视野,增长了他们的农业知识,使得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3.食农教育的实践
  日本小学与农民合作栽培农作物,小学生午餐的食材绝大部分来自合作的农民。例如,游佐町小学蔬菜的81.5%,水果的78.5%,大米、肉类的100%由农民供应;二井宿小学午餐原材料的50%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小学生种植的农作物不但品种多样,而且单位面积产量也不低。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日本小学生松土、播种、施肥、灌溉、收获,他们见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芽、结果、枯萎,恶劣气候对农作物的作用,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折磨。小学生全程参与农作物生长过程,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及农作物对维持人类社会繁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到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违背。小学生种植的农作物最后变成自己的食物,他们以往不好的饮食习惯得以纠正。可以说,食农教育培养了小学生正确的饮食态度。
  日本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每学期都要到农村进行为期一周的生活体验。他们吃住在农民家,在农民的指导下种植农作物。农业劳动强度大,小学生除了依赖自己的手脚之外,他们还需要与其他人互相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农业生产。在这短短的7天时间里,农民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给小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农民身上,小学生也学到了面对生活压力该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可以说,农村体验活动为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带动了城市和农村的交流。   有些日本小学除了与农民合作之外,还直接在校内种植花生、芝麻、水稻、玉米、黄豆、红薯、白菜、西红柿等农作物。这样,他们不用出校门就可以在校内直接进行农事活动。老师带领小学生来到田地,指导他们如何种植管理农作物。在校内种植农作物,书本知识可以直接用于实践,打破了小学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生也接触到了原来不敢想象的东西。
  日本小学让小学生到市场上售卖自己种植的农作物,学习制作各种各样的料理,让老师带领小学生把自己种植的农作物送给鳏寡孤独,体会互帮互助的道理。在食农教育实践中,日本小学老师要求小学生了解自己居住的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建议小学生多吃本地产的农作物。
  食农教育实践培养了日本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强化了他们的独立判断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小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相关农作物的知识,他们对食物的关注度、对植物乃至自然的兴趣大幅度提升。
  与食农教育相关的其他知识,比如农耕日记、食物营养成分图谱、食物热量的计算、农作物的形状、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等,则与小学的相关学科衔接。可以说,日本小学把食农教育贯穿到该阶段的每门课程中。
  4.食农游戏
  日本小学设计了有趣的食农游戏,以纸上谈兵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食农教育,常见的游戏有食安大王跳棋、食农小区大游历等。食安大王跳棋的玩法与普通的跳棋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棋盘和棋子的新颖设计上。食安大王跳棋的棋盘与棋子被设计成饮食红绿灯,在棋盘和棋子上面都写着一种农作物的名字。如果棋盘和棋子是绿色,则表示这种农作物是健康食品;黄色表示该农作物要适量摄入,而红色表示该农作物要尽量少吃。食农小区大游历是一种闯关游戏,每闯过一道关口,就可以见到不同的农作物。闯关者如果能够叫出农作物的名字或者让农作物生根发芽,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奖励。通过玩游戏,日本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食物和农业的价值。
  5.饮食
  日本小学把校园午餐作为食农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日本小学的校园午餐积极使用地方农作物,实现了校园午餐、学校课程和地产地消的有机结合,小学生对传统饮食和乡土文化的热爱潜滋暗长。
  日本小学不定时地举行厨艺大赛,全校的小学生都参加。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地制作食品参赛。最终胜出者会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奖励,其著作也会被同学们分享。
  关于日本小学生在家中吃饭的情况,小学老师会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比较详细,例如,小学生吃饭的时间长不长?吃饭的坐姿端正吗?是否存在挑食问题?咀嚼食物的力度是否适中?饭量是大还是小?吃饭时是否边吃边聊?吃饭时看电视吗?日本小学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方法。
  日本小学生自己动手种植庄稼和蔬菜,自己动手做饭菜。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成为餐桌上香喷可口的美食,日本小学生的激动之情、自豪感、成就感可想而知。通过食农教育,让小学生亲自参与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做成食物的全过程,小学生体会到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惜食物。
  6.食农教育的特点
  日本小学的食农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日语毕业论文,形成了如下特点:(1)充分挖掘地产农作物作为贯穿小学教育始终的教材,并让小学生与老师和农民自由互动,不同地方的小学生耕种的农作物各有千秋;(2)在食农教育过程中,小学生要撰写农业体验、进行调查探讨、对比农作物的差异,因而食农教育是一种体验学习;(3)借助电脑和互联网,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多项活动;(4)各门课程的老师都参与食农教育活动,并根据自己任教课程与食农教育的关联度,给小学生讲授相关的知识,布置相关的作业。
  7.对食农教育的评价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高尚的情操,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小学生有求知的欲望,但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奖罚及竞争的手段从效果上看压制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食农教育符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食农教育在实践中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克服了眼高手低的弊端,使得他们建立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现在的城市小学生受居住环境的作用,玩伴越来越少,这关于他们性格的塑造是不利的。食农教育增加了小学生与社会接触的频率,拓宽了他们的交往渠道,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对他们提升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大有裨益。
  食品安全联系到国计民生。通过食农教育,日本小学生储备了丰富的食物知识,锻造了他们较强的食物质量分辨能力,使得他们对假冒伪劣产品有着切肤的认识。从小耳濡目染的食农教育,再加上日本完备的法制,二者为日本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美国学者西森・史密斯中肯地评价了食农教育的影响:“第一,传播健康饮食的意义;第二,日语毕业论文,传播地方风味的饮食文化;第三,传播大自然的多姿多彩;第四,传播农业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第五,传播饮食的享受;第六,传播生活的乐趣。”[2]
  二、 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小学食农教育兼具社会教育的功能。中国的小学教育在应试的阴影下,过于追求小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漠视如何让小学生多接触社会。我们应该借鉴日本小学的食农教育,利用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让小学生多去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休闲农庄等地感知社会,培塑他们健全的人格。
  目前中国的小学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设立了为数众多的素质教育基地,喊出了让小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口号。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食农教育,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升中国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民众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加、文化水平的提升、经济收入的提高,对环境和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成为中国民众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们可以参考日本小学食农教育的经验,从小学开始就进行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及实践,培养全新的一代接班人,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Mavis G.Sanders. 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nerships Focused on Japanese Primary Education[J].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Summer, 2017.
  [2] Sessom Smith. A Food Project in Japanese Elementary School[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Sep., 2017.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