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日本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与教育改革[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力资源已成为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哪国拥有人力资源优势就等于拥有了综合国力竞争优势。日本产业界认为,教育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才,培养生产创造型人才就是公司对教育的诉求;而日本的学校教育则注重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及社会修养,关于直接满足公司人力资源培养的教育需求具有很强的抵触感。这种观念上的异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降低了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适配性。日本为应对社会转型期和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所带来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教育改革方法,通过实施人力资源战略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社会经济地位提高的双赢目标。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教育改革
  人力资源是日本经济赖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可持续的能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复苏、高速增长、知识经济、全球竞争等不同发展阶段,尤其是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改变对人力资源的数量、类型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日本在每一个经济发展关键期到来之前都会开展重大的教育改革,及时调整人力资源战略。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日本国内的制造业大量向海外转移,造成日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出口比例逐渐萎缩,日本的产业竞争力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大幅下降,创造新需求的能力也相应减弱。国民生活水平虽仍保持着较高水准,然而,长期经济的低迷以及关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日本国民的生活满意度降低。另外,产业界普遍关于日本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萎靡不振感到担忧。2017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了“2017年经济财政运营与体制改革基本方针”,将提高“人力”战略作为激活经济的一项基本方法。该方针指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每个人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获得稳固的社会生活基础,充分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提高和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力。无论是基于发展经济的出发点还是个体发展的需求,日本都必须加大力度提高公民的基本能力。
  一、日本人力资源近况略论
  (一)日本人力资源总量与年龄结构
  日本政府于2017年12月20日公布的国情调查表明,截至2017年10月1日,日本全国人口总数为12777万人。其中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口为1752万人,约占总人口数的13.7%;15~64岁劳动人口为8409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65.8%;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567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20.1%。老年人口超出15岁以下未成年人口比例大约6.4个百分点。根据日本政府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10月1日,日本全国人口总数为12805.6万人(其中日本人为12569万人),与2017年相比基本持平。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65岁老龄人口(2929.3万人)比例增加至23.1%;15~64岁劳动人口(8073万人)比例下降至63.7%;15岁以下未成年人口(1679.8万人)比例下降至13.2%,这表明日本的少子、高龄化问题日益显著。而与此同时,劳动人口比例逐年下降,人力资源不足状况愈加严峻,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1]
  (二)日本人力资源供需近况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2017年1月31日发布的“对于学校的生涯规划与职业教育”审议报告指出,2017年日本的劳动力就业市场近况是“中小企业占99.7%,而大型公司仅占0.3%;从固定职工的比例来看,大型公司就职人员约占31%,中小企业就职人员为69%左右”[2]。与此同时,不同业种和工种的就业人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本农林渔业从业者比例由1965年的25%大幅降低到2017年的5%左右;专业、技术方面的从业者比例由原来的6%上升到14%左右;服务性工作的从业者由原来的6%上升到10%左右;事务性工作从业者由原来13%上升到19%左右;销售工作的从业者由原来的12%上升到15%左右。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体现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和全球化发展给日本人力资源供需状况带来深刻作用(见表1)。
  (三)劳动力就业率与技能人才的需求
  日本经济形势的日渐低迷导致应届高中毕业生被录用为正式员工的机会越来越少。从1991年日本经济衰退开始,政府便以大型职业介绍所为工具,控制高中毕业生雇佣人数,导致18岁人口就业率持续下降。近年来,日本高中毕业生就业形势每况愈下,青年失业人数迅速增加,15~24岁劳动人口的完全失业率由1991年的4.5%上升至2017年的10.1%。之后经济形势逐渐向好,青年失业率曾一度有所下降,但到2017年又回升至9.1%左右。1991年日本全年龄段(15岁以上)就业人口的平均失业率是2.1%左右,2017年大约为5.3%,2017年稍有回落,约为5.1%。与此相比,15~24岁青年失业率远远高于全年龄段人口的总体水平,可见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尤其是2017年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就职内定率①仅为57.1%,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就职内定率为57.6%,应届大专生最低,仅为22.5%左右。然而,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职内定率达到了93.8%以上,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宠儿,而同样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高技校,其毕业生的内定率仅为37.9%,表明就业市场对高水平、专业化技能人才具有大量的需求。
  二、日本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与教育改革
  (一)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确保人力资源供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并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经验就是将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日本战后高质量的全民基础教育和后期中等教育(高中阶段)的迅速普及,为产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对推动日本的产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开始进入由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普及又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储备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教育先行,是日本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经验。   20世纪50年代,日本进入战后经济复苏和发展阶段,产业经济的大型化、集约化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加之经济的增长使得国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进而激发了对教育的热情与需求。日本文部省于1962年发表的文部白书《日本的文教施策》中,总结了日本教育现代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3大促进影响:其一,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战后的经济复苏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增长,使战后的日本能够从物质资源消耗掉1/4的废墟中崛起;其二,知识、技能和人才的储备使日本继加拿大、西德、以色列、苏联、美国之后跨入了20世纪经济迅速增长国家行列;其三,较高的教育普及程度使日本克服了资源匮乏和极度贫困的难题,快速逼近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20世纪6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为应对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设立了高等专科学校制度并兴建了大批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高专,以“短平快”的形式培养现代化大工业急需的产业技术人才。同时,将那些为应对人才紧缺而创办的短期学院(普通大专)永久化,多层次、多渠道地加快人才培养速度。1970年,为加大国家关于私立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日本出台了《私立学院振兴法》,将国家对私立学院的经常性经费补助制度化,以保障和促进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本此时的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指标是:国家的公共教育投入水平;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学校教育年限[4]。
  (二)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应经济高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也带动了国民的教育热情日益高涨,高中入学率早在1974年就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这些都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显著增加。根据1960年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由于产业规模扩大,日本在1960~1970年这10年里大约需要17万新增科技人员。根据这一推算,日本文部省于1961年开始实施理工科扩招计划,每年扩招两万名理工科新生,实现了10年内新增理工科毕业生20万人的培养目标,日语论文,为即将到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储备了必要的人力资源。高等教育机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以此来应对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大量社会需求,同时满足民众持续高涨的教育需求。1975年,日语论文,从世界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来看,日本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日本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其高等教育入学率便迅速提高,大大超过其他各主要国家;达到顶峰后,便出现停滞和下降趋势。1971年至1984年,日本经济进入稳步增长期。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成为20世纪现代化产业社会的主要标志。而作为先行发展领域的教育现代化进程早在转型期到来之前就已基本完成。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日本高等教育入学率的迅速提高为产业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促进了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制定国家创新战略与顶级人才培养目标
  以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为契机,日本政府于上个世纪90年代确立了科技立国等一系列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全面启动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培养世界顶级优秀探讨人才的主要阵地,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方法,是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创新国家的人才战略是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2017年,日本制定了以知识创造为目标,以创新国家建设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立国发展“长期战略方针——创新25战略”③[5],确立了到2025年将日本建成富饶、充满希望的美丽国度的发展目标以及进行探讨开发、社会制度改革、人才培养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与政策方法。以创新为核心动力,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是21世纪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审议会人才委员会认为,“日本当前正处于由追赶型国家向领跑型国家过渡的发展阶段,科研人员是直接参与和创造优秀探讨成果的主体,无论是从激发经济活力还是从保护知识产权战略的角度,都要不断创造出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创新战略的核心”。[6]
  (四)产学联合,培养实践型技能人才
  高等教育机构很难独自培养出能够灵活应对国际形势复杂变化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而在终身学习背景下,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这一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教育模式。为了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样化社会需求,培养出能够开创新兴产业的创造性人才,日本以学校教育为主线,在全国各学院、短期学院(大专)、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大学)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产学联合教育项目,希望通过产学一体化教育,提高和巩固学院等教育机构关于实践型技术转化和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职能。为此,文部科学省专门设立了“合同制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促进计划”“制造产业技术人才培养支援计划”“服务创新人才培养促进计划”;从2017年起,为加强产学联合的培养力度,将把专业人才支援计划整合成“公司长期顶岗实习开发计划”。上述一系列促进计划是为了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中对于“中坚厚——培养大批具有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基础创新、技能创新的实践型创新人才”所采取的一系列支持方法。不同于以往以建立职业观、劳动观和生涯规划为目的的短期见习活动,公司长期顶岗实习计划首先要求构建产学联合培养实践型创新人才的合作机制,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本人要充分理解社会现实问题以及产业自身的管理形式,进而培养出能够支撑以知识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创造型人才。2017年进入验收评价阶段的长期顶岗实习项目有20项,其中有两项超出了项目预期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6项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只有1项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标准。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率先实现人均GDP4000美元、8000美元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典范,其 “压缩追赶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模式。而其适度超前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之一。日本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为我国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日本的实践证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是提高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注释:
  ①本表参考日本内阁府统计局 1945—2017各年度《日本の統計年鉴》第2章、第3章、第22章对于人口、经济增长、教育等相关数据编制。
  ②就职内定率即毕业离校前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的学院毕业生比例。
  ③“长期战略方针——创新25”(『長期戦略指針-イノベーション25』),2017-1025年日本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于2017年6月1日由日本内阁决议通过并正式启动。
  参考文献:
  [1]内閣府統計局.平成17(2017)年国勢調査 第三章 日本人口の男女別と年齢別; 新産業分類特別集計 > 結果の概要2017年2月26日[EB/OL].http://www.stat.go.jp/data/kokusei/2017/sokyu.htm,2017-5-14.
  [2]中央教育審議会.今後の学校におけるキャリア教育?職業教育の在り方について、平成23(2017)年1月31日答申案[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0/toushin/1301877.htm,2017-6-18.
  [3]内閣府統計局.日本の統計、総人口の推移、経済成長率産業別事業所数と従業者数の割合など[EB/OL].http://www.stat.go.jp/data/nihon/index.htm#mokuji,2017-05-10.
  [4]文部省.教育白书、わが国の文教施策, 昭和37(1962)年、39(1964)年、45年(1970)、50(1975)年、55(1980)年度[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kyouiku.htm,2017-04-25.
  [5]日本内阁決議『長期戦略指針-イノベーション25』.平成19(2017)年6月1日[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gijyutu/gijyutu4/010/siryo/07070520/005.htm,2017-5-12.
  [6]科学技術?学術審議会人材委員会 、世界トップレベルの探讨者の養成を目指して、平成14(2017)年7月[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gijyutu/gijyutu10/toushin/020702a.pdf,2017-07-29.
  编辑:许方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