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国民性看中日钓鱼岛争端[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国民性又称民族性格,是政治、经济、地域、文化等多方面影响的结果。由于长久以来地域和文化因素的作用,日本国民显现出弱肉强食和强烈危机意识的国民性格。中日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无不显示出其国民性对两国联系走向的作用,这更提醒中国政府应沉着冷静应对。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国民性;钓鱼岛争端;丛林法则;忧患意识
  一、国民性概论
  1、国民性的内涵
  国民性(national character):用来表示文化精神和心理结构的集合概念,指一个民族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起影响的文化精神、心理特质和性格特征,又称民族性格。[1]所谓日本的国民性是指日本民族大部分人所具有的性格, 是渗透在大和民族文化中的内在精神和心理模式。
  2、国民性的成因略论
  国民性的成因非常复杂,其形成的基础是同一种族、地域、语言、经济组织形式和政治组织形式。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的心理特征会随社会文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把人格特征理解为个人对其生活于中的文化环境的反应才有意义。《菊与刀》一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在她另一部作品《文化模式》中也曾说过:“在现实中,社会和个人并不是对抗的两极。社会文化提供了个人赖以生存创造的原材料。”因此,“文化贫瘠,个人便会受害;如果它丰富灿烂,个人便可以得到大大发展的机会。”[2]而由于同一国家或民族的人们身处相似的文化环境之中,因此他们会形成相似的人格特征及社会行为,国民性便由此产生。同时,国民性的形成还与其历史因素和生活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3、国民性的作用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地理环境的作用,国民性是一个国家国民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传统,不仅仅在国内问题上会表现的很突出,而且关于一个国家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联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各民族的文化交织在一起,这种曾是一国独具民族特色的群体人格也会出现剧烈的消长变化。但是,无论是日本还是其他民族,其国民的根本特性不会发生轻易的改变。因此,从日本国民性特征的角度探求日方挑起钓鱼岛争端的原因和背景,有利于我们看清事件的本质以及日本外交的根源和动因。
  二、日本国民性对钓鱼岛争端的作用
  1、丛林法则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指出:“冷战后, 主导人类最大纷争和冲突的因素是文化上的异同。”[3]因此,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特性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也为我们深人探讨和略论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每个民族国家, 统治本身和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种文化背景中发生的。”[4]因此,要深入挖掘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背后的原因,我们不得不从日本的等级制文化以及由于这种等级制的文化所形成的丛林法则的国民性特征说起。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这般将等级制度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长期以来,以等级制为基础的文化渗透在日本家庭、社会、阶级以及国家等各个层面。首先,在家庭中,妻子走路时必须跟在丈夫的身后,孩子给父亲鞠躬,弟弟向兄长弯腰曲膝,长子是家族产业的继承人。他们要无条件地尊重父亲以及兄长的权威。“每一个日本人最初是在他的家庭内部养成等级制度的习惯,然后再把他在家庭中学到的习惯应用到经济和政治等更为广泛的领域”。[5]其次,在社会上,“尽管日本近年来欧洲化了,日语论文题目,但他仍是一个贵族社会”[6],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通常使用敬语,在适当的场合还有鞠躬和跪拜的礼节。他们要严格地按照身份等级行事,不可有所违背。最后,从阶级联系方面看,“在整个民族的历史上,日本是一个严格的阶级和卡斯特社会,是一个有几个世纪历史的卡斯特体制习惯的民族……在日本,卡斯特贯穿了日本整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直是日本人的生活原则”。[7]
  在如此森严的等级制下生活的日本人,形成了日本民族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日本人认为世界其他民族都是劣等民族,只有大和民族才是优等民族。因此,日本接纳西方的新技术,进入强国俱乐部的行列之后,她对身边国家的秩序不满,因而将自以为完善的等级制强加于他国,使中国和朝鲜摆脱西方,而生活在日本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之内。日本人认为, 弱者服从强者、强者欺负弱者,天经地义。
  日本政府不顾中方的坚决反对和严正交涉,非法“买卖”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的行为。从日本的国民性来看,就是其典型的丛林法则。一方面日本认为他是亚洲之首,从日本将发动侵华战争认为是对中国及朝鲜等东亚弱小民族的保护,维护大东亚共荣圈繁荣的解释看,无论出于何种理由,日本都有权力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行管辖和治理,日语毕业论文,钓鱼岛理应归日本管理和开采,实现钓鱼岛的“国有化”。另一方面,日本等级制文化下衍生出的丛林法则在其外交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战败后,日本人对不如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拒绝承认战败的事实。因为他们骨子里浸透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是,日本却对美国俯首称臣,表示出了“唯美首是瞻”的外交特点。1954年, 时任自民党干事长的池田勇人向美国驻日使馆经济参赞韦林表达了对美依附、希望与美国结盟为伍的外交思想:“日本人渴望你们某个强大国家的有意义的保证, 正如人们渴望雇主, 政治上的良师或富有的朋友的支持一样。”[8] 21世纪以来,日本借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东移”等政策,为充当美国在亚洲推行霸权主义的“马前卒”,想在钓鱼岛问题上作威作福来制约中国的发展、以重新实现其亚洲第一的目标。
  2、忧患意识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关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有人认为,“地理环境在文化发生发展的初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 并左右着民族心理、性格结构的形成, 但随着人类改造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即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作用力就会逐渐减弱, 并且越向近代、现代及未来推移, 这种作用力就越接近于零”。[9]自然地理环境在国民性的形成中, 虽不是唯一的因素, 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因素。日本是个地理环境非常特殊的国家,国土狭小, 资源贫乏,四面临海且多火山地震。地理环境的孤立无援, 使得日本民族形成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