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在日语中使用频率高,用法多样,意义丰富的汉语系接词之一。
迄今为止,关于“~的”的共时性探讨比较多,尤其是从语法论的角度来进行的对比探讨较多,而历时性的探讨较少。在词源的探讨和资料的发掘方面还不够充分,可期待的成果还不多。
历时性探讨中的成果,更偏重到清朝末期时“~的”的意义和用法的变化,清末以后并没有很深的涉及它的发展及变化,也没有谈到和日语的联系。虽然先行探讨中谈到了日语中的接尾词“~的”是来源于中日古语中的实词,伴随日本文明开化的浪潮,受欧美语言的作用而产生的。但仅仅指出了“~的”是“~tic”的翻译语,具... 引言:
“~的”是在日语中使用频率高,用法多样,意义丰富的汉语系接词之一。
迄今为止,关于“~的”的共时性探讨比较多,尤其是从语法论的角度来进行的对比探讨较多,而历时性的探讨较少。在词源的探讨和资料的发掘方面还不够充分,可期待的成果还不多。
历时性探讨中的成果,更偏重到清朝末期时“~的”的意义和用法的变化,清末以后并没有很深的涉及它的发展及变化,也没有谈到和日语的联系。虽然先行探讨中谈到了日语中的接尾词“~的”是来源于中日古语中的实词,伴随日本文明开化的浪潮,受欧美语言的作用而产生的。但仅仅指出了“~的”是“~tic”的翻译语,具体如何被作用的,并没有进行更深的挖掘。因此,本论文通过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语言交际的角度来更深层次地、历时性地考察日语“~的”的形成。同时,通过本探讨,来考察“~的”的发生、发展直至稳定的过程,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归纳梳理。希望为今后的日语语言学历时性的探讨提供借鉴。
本论文的探讨由五部分构成。
绪章主要就探讨目的和意义,先行探讨,探讨资料和措施等进行了说明。
第一章内容主要在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引言:,以鸦片战争以来的中日文资料为主,日语论文范文,对近代汉语“~的”的变化进行了论述。
第二章内容主要在日本文明开化的背景下引言:,通过调查幕府末期、明治时期的日本资料,来说明日本翻译欧美语言时的措施,着眼于接尾词“~的”的出现进行了论述。
第三章内容主要通过探析近代日语“~的”从产生到稳定的这一过程,对词形、构词方式及意义的变化分别进行了考察。
结尾部分主要归纳了本论文的探讨成果并且提出了今后的课题。
本论文主要围绕日语中“~的”的形成,通过略论近代日语中“~的”的发生、发展直至稳定的过程,从词形、构词方式、意义等角度进行略论归纳,有以下发现。
一从“~的”的形成来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受翻译西方语言的作用,中国的造词成分出现了。通过调查19世纪末的西学资料,作为造词成分的具体实例还很少,在普通的中国人的文章中也不怎么使用。英华词典中可以见到几例。而日语在幕府末期以后,翻译欧美等国的语言时,把这些汉语固有成分作为造词成分开始使用。接词“~的”就是其中一例。“~的”是在元、明时代,代替了“底”实现了助词功能,被用于通俗文学中。从幕末到明治时代开始进入了日本。接着通过对英语形容词词尾“~tic”、“~ic”的翻译被开始熟知并广泛运用。
二从词形来看,明治初年到明治三十年代,产生了诸如“~的/と”、“~的/を”、“~的/の”、“~的/たり”、“~的/なり”之类的多种用法。而在现代日语中以上各种词形几乎都看不到了。到了明治四十年代,“~的/な”、“~的/に”被广泛使用,在现代日语中扎下了根。
三从构词方式来看,明治十年代,“~的”主要与名词类、形容词类、动词类、结合类的词根相结合,并没有副词类的出现。明治四十年代,“~的”开始与副词类的词根相结合,与现代日语的用法大致相同。而“~的”与形容词类的结合在现代日语中越来越少见了。明治时代,“~的”的前面词根以两字汉语为主,直至现代日语中,两字汉语数仍居多。
四从意义角度来看,明治初年,在翻译英语形容词时,把汉语“的”看作英语形容词词尾“~tic”,接在汉语名词之后来使用。明治时代,“~的”作为形容词化的接尾词来使用,主要接在抽象名词之后,表示带有某种性质、或成为某种状态的意思,如“……一般的”“……式的”。进入了大正、昭和时代,衍生了诸如“对于”“关于”“如……”“像……”等的新意义,从而在现代日语中被固定使用。而从江户时代开始接在人名和人之后,表示亲密或轻视意义的接词“~的”至今依然被使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