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针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在探讨公司组织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片面性,以及对公司间联系形态,特别是协作联系探讨的长期忽视,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综合了现有各种公司理论中合理成分,并能够比较好地解释公司组织形态、内部结构及公司间联系形态发展演变的新的理论框架。 这个框架建立在对现代公司理论交易成本略论思路,和古典公司理论对生产成本与组织变迁之间相互影响联系的考察基础之上,吸收了战略管理学在探讨公司问题时所提出的“资源依赖”和“核心竞争力”等观点,并且采用了进化经济学所提供的,从“实体”角度来认识公司的探讨视角... 引言:
本文针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在探讨公司组织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片面性,以及对公司间联系形态,特别是协作联系探讨的长期忽视,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综合了现有各种公司理论中合理成分,并能够比较好地解释公司组织形态、内部结构及公司间联系形态发展演变的新的理论框架。 这个框架建立在对现代公司理论交易成本略论思路,和古典公司理论对生产成本与组织变迁之间相互影响联系的考察基础之上,吸收了战略管理学在探讨公司问题时所提出的“资源依赖”和“核心竞争力”等观点,并且采用了进化经济学所提供的,从“实体”角度来认识公司的探讨视角。该框架从竞争与协作两个维度出发,考虑到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者合成效应、及其在相同组织层面内部和不同组织层面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引入了公司的“异质性”和组织变迁过程当中的“遗传性”等范畴,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解释公司组织形态、结构和公司间联系形态的变化。 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首先利用这一理论框架提供的思路,对日本公司间复杂的联系形态进行了实证考察。主要探讨了日本制造业中大公司和中小企业之间下包联系的具体形态,尤以汽车和电子行业作为考察重点。接着又考察了日本独立系、财阀系公司集团内部和集团之间联系形态的一般状况,从而得出了日本公司之间竞争与协作联系并存,并呈现出鲜明网络特征的结论。还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日本式公司网络的未来演变趋势做出了预测。 最后,本文还通过大量的实证材料,对我国工业公司间联系形态,主要是分工协作联系的发展演变历程、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实证考察,并应用前述理论框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略论。此外,还着重揭示了长期的非专业化倾向和重复建设所导致的积弊,及我国当前在推行“抓大放小”和公司集团构建战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特别是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未来新型公司网络的特征,对我国公司,特别是工业公司间的联系优化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日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