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和第二语言阅读的文化异同与认知体系[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阅读之间尽管有许多共同的基本要素,但阅读过程却异同很大。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为是否存在着两个平行发挥影响的认知过程,或着是否存在着对两种语言的处理都适应的策略。本文将着力研讨母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的差异之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异同,如语言文化内容或背景知识认知体系,形式上的(或字面的)认知体系、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等。

〔关键词〕文化异同;认知体系;处理策略

引 言

阅读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中公认的最稳定、最持久的模式。换言之,学习者虽然可以应用刚学得的技能,但更多地是应用现有的能力水平去理解文本。无论是在母语还是第二语言的语境中,阅读都包含读者、文本和读者与文本间的互动等内容,尽管母语的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国语阅读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重要基本因素,但是其阅读过程异同很大。引人感兴趣的问题是有没有两个并行发挥影响的认识过程,或着有没有同时适应两种语言的处理策略。尽管人们有这些兴趣点,但是由于第二语言阅读的探讨与母语的阅读相关意义不大,前者甚至被一些人简单地视为后者的自然派生,对第二语言阅读的探讨经常被排除在外。例如,第二语言的阅读时常被视为用母语进行同样任务的一个较慢的版本而已。这种理解意味着第二语言任务无非是以一种行为模式取代另一种行为模式。我们不仅要明确母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过程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一事实,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还有许多不同因素在起影响,大量复杂的变量使对这两种语言的处理异同很大。因为大量的复杂变量使母语的阅读过程基本上难以观察,所以教师们在课堂上需要努力了解学生的阅读行为并能够帮助他们理解那些行为。既然这些因素会作用第二语言语境中的阅读,教师就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其读者的文化、语言和教育背景等。本文将研讨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阅读的差异,尤其是在文化因素方面:内容(即背景知识)认知体系(schema),形式(即文章的)认知体系、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等。尽管这一领域的探讨需要包含大量文学知识,而此处又不可能完全谈到,但本人仍希望本文的讨论能为读者提供了解这一领域的一个视角。

认知体系的类型让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认知体系的概含。Widdowson把认知体系(schemas,或schema)描述为“cognitive constructs which allow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in long-term memory(1983)即能对长期记忆中的信息进行组织的认知体系。库克认为“大脑在文本中的关键词短语或语境的刺激下会激活一种知识的认知体系”。Widdowson和Cook都对schema的认知特点加以强调,认为认知是使我们把正在吸收的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其中已知信息含有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从日常知识到很专业的知识,以及语言结构知识和文本形式等语言知识。除了使我们能够更节省地组织信息和知识以外,认知体系还能使我们能够预测口语和书面语是否会持续下去。文本的第一部分可激活一个认知体系,即唤醒一个尚未被下面的内容确认或否认的认知体系,对认知体系理论的探讨大大地促进了对阅读理解机制的了解和利用。探讨者们已经证实了若干类型的认知体系。其中内容认知体系是读者对文化背景或对世界的了解,它为读者提供了文化比较的基础。形式认知体系,通常被称为文本认知体系,是指书面文本的组织形式和修辞结构,包括各种不同文体类型和体裁的知识,不同文本的组织形式、语言结构、词汇、语法、及正式或非正式文体等。形式认知体系涉及的是语篇层次,而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则包含单词识别所需要的解码特征及其在句子中的组织形式。第一语言读者能通过反复的例句,把本不是他们自身语言结构的词纳入某种语言模式或猜出其含义。第二语言认知体系的形成基本上遵循同样的模式。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认知体系在理解母语文本及第二语言文本中都起着很重要的影响。比如,我们可以推定,读者无论以母语还是第二语言阅读,只要熟悉文本的内容、形式和语言等认知体系,就能对文本有较多的理解。但是,如果一个第二语言读者不具备这种知识,那他就可能因认知的障碍而理解甚少。对此我们将在后面进一步说明。内容认知体系,或者说背景知识方面文化取向也是作用第二语言或外语阅读的重要因素。Johnson(1982)等都曾对此进行过阐述。但许多探讨这种认知体系的影响或背景知识的措施都只不过是Carrell1987年试验的变化而已。接受这次实验的有28名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24名来自拉美的信奉天主教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法语都处于中上等水平,并参加了中西部某所大学组织的法语强化训练。实验要求每人读两篇文章,一篇对于伊斯兰教,一篇对于天主教。每篇文章的修辞格式或者组织严谨,或者不为人熟悉。读完文章后,每人要做一项选择题,并默写出文章内容。对他们的回忆措施及理解成绩的略论表明,认知体系明显作用把法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他们对所阅读的文本越熟悉,文章与其民族的文化特征越相似,阅读内容就越容易得到理解和记忆。进一步探讨表明,读者的内容认知体系要比他们的形式认知体系对理解和记忆的作用大得多。如前所述,在Carrel的探讨中,当接受试验者对文本的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很熟悉时,记忆的就最多。但若只熟悉两者之一,因内容不熟悉而造成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Steffensen和Joag-Dev在1984年也做了类似的探讨实验。他们选用两篇用法语写成的描写婚礼的文章,一篇描写美国人的婚礼,另一篇描写印度(次大陆)的婚礼。然后让一些把法语当作第二语言的印度学生和把法语作为母语的美国学生阅读并记忆描写的内容。探讨发现,对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那篇文章的理解比另一篇要精确得多。尽管有学生声称语言本身容易理解,但不熟悉异域文化的都是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
    Johnson(1981)则以法语水平中等的46名伊朗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探讨了文章的文化渊源对其阅读理解的作用。每个学生读两篇文章,分别源于伊朗和美国民间传说的法语小故事。一半学生阅读未经改编过的,另一半学生阅读改编过的。测试的方式是选择题,目的是检验其理解程度。同时还让另外19名美国学生阅读并记忆文章内容,以作比较。结果显示,故事的文化来源要比文本的句法或语义的复杂性对理解的作用远远大得多。在另一项探讨中,Johnson(1982)对学生回忆一篇有关万圣节的文章的情况进行了比较。72名拥有大学水平的学生阅读了对于万圣节主题的一段文章。从受试者近期对习俗的经验来看,其中既有不为他们熟悉的也有熟悉的。一些受试者琢磨了文本中的一些不熟悉的词。对礼仪的回忆结果显示,此前的文化经验使读者对理解对于万圣节这种熟悉的信息有所准备。然而直接面对不熟悉的词汇却似乎并没有对他们的阅读理解产生多大作用。Kang(1992)也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探讨,检查了第二语言读者通过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从第二语言文本中过滤信息的能力。韩国学过高级法语的大学毕业生阅读了故事并回答了相关问题。一份评价其理解和推理能力的口头礼仪试验表明,其文化特定认知体系和推理措施会对文本理解产生作用。尽管关于文化如何构成背景知识从而作用阅读等问题的变量和因素尚未完全明了,但是对于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和内容认知体系对阅读理解的整体影响的共识却已经形成。


形式和语言认知体系与文本理解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