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期是可谓知识爆炸时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期。更大地促进了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语言更重视其传递和负荷信息的影响。因此,在外语教学领域就必然要从单纯的学习心理过程的探讨转向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去探讨外语教学法。即把语言的社会功能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更强调把社会需要作为外语学习的动力。交际法就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中诞生的。成立于1958年的欧洲共同市场,1973年由于法国、丹麦等国的加入而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各成员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更加密切。这些国家讲9种不同的语言,沟通之难,可想而知。为了迅速消除语言障碍,必须尽快掌握一门通用的外语——法语。因此交际法首先出现于西欧,并最早运用于法语教学,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交际法最初叫意念—功能法(Notional-functional approach)。意念是思维的单位,功能是语言表达意念的影响。而交际则是语言作功的过程和效果。由此,当1978年CJ Bromfit和K Johnson的着作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出版后,人们便逐渐把交际法这个概括力很强的讲法接受下来。交际法的理论基础是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应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学说,以及D.H.Hymes首先提出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理论。这个观点既包括“语言能力”亦包括“语言应用”。Hymes的交际能力观,也是使“交际法”这个专有名词得以约定俗成下来的有力依据。 交际法的教学基本准则是:1)把言语交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2)力求使教学过程交际化;3)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4)把听、说、读、写四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交际法的发展到目前阶段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比如1)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其教学顺序不容易确定;2)语言形态和结构有时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继续研讨,不断加以完善的。 交际法(弱势交际法)的教学特点,可用图解表述 从外语教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四个教学法流派的简单介绍,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外语教学观点的演变过程,从单纯的着重语言形成(语言知识)的学习的语法翻译法到重视模仿获得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对形式(语法知识)注意较少的直接法,到重视通过反复实践,形成习惯锻炼语言能力,而相对地忽视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听说法,我们都可以触摸到语言知识(形式)与语言能力关系的发展轨迹。这反映了外语教学观念在客观条件变化的推动下在不断进步。但是它们所注意培养的能力,除口语能力外都是语言能力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能力。只有到了交际法时代,才产生突破性的发展。不仅使知识/(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取得平行,而且从此基础转到交际能力上,而交际能力正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社会目的。 交际法作为人类语言高探讨的最新的成果,在外语教学领域的贡献在于它正确处理了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辩证关系。从而解决了人类应用语言的目的是为什么的根本性问题。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述 图A为语言能力,图B为交际能力,其重叠部分显示两种能力在交际时合二为一。 图A的空白部分为与交际能力无关的语言能力;而图B的空白部分则为人与真语言无关的交际能力,如“身体语言”。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应用交际法策略和技巧的依据。 (二)交际法生命力的基础 1.在未研讨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首先就有关交际法的几个概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1)对于强势交际观教学(Strong Version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与弱势交际观教学(Weak Version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的定义问题。 第一种观点是把Hymes的交际能力概念观为静止的、抽象的和理想化的东西,因而把它称为强式交际能力,即强势交际观,在实践上极难达到。另一方面,在交际法语言教学中,它就不再是绝对的、静止的和抽象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和具体的,可以有程度高低之分的,也就是弱式的交际能力,即弱势的交际观。 第二种观点对强弱的区分是放在交际法的具体教学实践上。前者的教学准则是,通过使用外语学习外语,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是交际活动的结果而不是交际活动的目的,应用交际法毋须专门学习语法,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pick up)所需的语法规则,因此就要把生活中的交际语言编入课本中,以培养和发展有效的外语交际能力。这种学习模式W.Littlewood称之为自然学习模式(Natur Learning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