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 教育 ,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习俗与礼仪是 法语 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主要 内容 。因此在法语教学中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礼仪;跨文化意识;小学法语教学 【Abstract】Etiquette is that one people demands even a nation,a country culture accomplishment and morality accomplishment external show the form,the basic being to conduct self.Go deep into the education carting out etiquette among the students in teen-agers,highIy value the new image moulding“civilized etiquette of the Chinese nation”,train civilization new courteous generation,be very necessary,be also very important.Social intercourse convention and etiquette are the main content that culture educates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culture seeping through etiquette therefore step by step in English teaching is aware of,social intercourse ability training student’s striding over culture thereby step by step. 【Keywords】Etiquette; Trans-Culture consciousness;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
1礼仪教育利于学生的健康 发展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 社会 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法语教学与礼仪文化新的法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 历史 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 艺术 、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法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法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法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法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 学习 法语的兴趣。在法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法语课程标准规定了法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文化因素教学是法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法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应用法语语言。 3在法语教学中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3.1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准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准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法语论文题目,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异同,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 3.2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法礼仪文化的差异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学生学习了Family tree以后。了解中法称谓礼仪的异同并能正确地应用法语进行交际。在 中国 的称谓礼仪中,不能对父母辈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叔叔等。而西方人强调人人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亲近。 现代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极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称谓温暖,亲切,能有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但如果套用到法语中效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在汉语中,出于礼貌,常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长者,这种称谓能使被称呼者觉得受到尊敬。而在西方礼仪文化中。忌讳“老”字,因为“老”意味着“old,useless”,“年龄大,体衰,失去活力”等,如果直呼其名他们会感到亲切, 自然 ,若被称为“old grandrna”,则会感到反感,更可能恼火。他们不崇尚老,而崇尚的是年轻,活力,权利和能力。可见,一种文化礼仪未必在另一种文化中也适用。 在学习Food and drink话题中,学生了解到法语国家的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正规西餐的常规菜序大致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 course)、甜品(dessert)和饮料(ddnks)等几道菜式。中餐则没有那么复杂,但有丰富的酒文化。法国人就餐时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中国是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入座;中国人用筷子吃,而法国人用刀叉就餐,而且西餐规定不许将胳膊肘放上餐桌,这样是不礼貌的。同时教育学生在就餐时注意餐桌礼仪,如在家里要请长辈先入座,吃东西或喝汤是要小口吞咽,不发出响声,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吃完后要说“大家慢慢吃”。在学校就餐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入餐厅,坐在指定座位,安静文明进餐,不偏食,不挑食等。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又学会了自己该如何注意餐桌礼仪。 学习Clothes话题时,学生学到了各种颜色,不同服装的法语名称,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服装及颜色搭配的同时进行穿着礼仪教育,如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不穿背心、拖鞋、裤衩等进教室,课堂上不敞衣和脱鞋,不佩带项链、耳环、戒指或手镯等饰物。按要求修剪头发,做到仪表整洁,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 在学习Travel和Zoo的内容时,学生掌握了一些公共场所的劝告语:如:Don’t leave 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 pick the flowers(不要摘花),Don't throw things at theimals(不要向动物扔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图书馆、 旅游 景点等的一些制度,从而进行公共礼仪教育。如在影剧院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在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整洁,保持安静,法语论文,不乱丢垃圾,爱护公共财产;在旅游景点要爱护旅游观光区的公共建筑、设施、文物古迹等,不要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要乱扔果皮和杂物而污染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