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学 法语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 运用 能力,适应全球化趋势下频繁的国际交流。纯粹 学习 语言知识而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了解,是无法进行有效交际的。教师应该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大学法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文化背景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 文化现象,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于语言,两者密不可分。学习法语就是学习与汉语完全不同的文化,熟悉法语国家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用法语交流信息……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 措施 ,提高文化素养”[1]。即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与语言应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一、大学法语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在大学法语教学中一般按照大纲要求传授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忽视了对法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不了解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就难以准确地把握、理解和使用语言。 法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并在日常交际中正确使用法语。日常交际都是在具体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不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轻则会造成彼此误解,互相留下不好的印象;重则会损害双方的关系,造成合作失败。此种交际失败的例子举不胜举,这说明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双管齐下,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二、大学法语课堂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着名法语 教育 家胡文仲认为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如开设课程,法语论文题目,举行讲座,举办展览,开展课外活动等等,但最有效的是结合日常的外语教学从事文化对比。并提出结合日常教学可以从各个层面进行,例如,词汇、语用、语篇等[2]。 根据胡文仲先生提出的文化教学的几个层面,笔者认为大学法语课堂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做到: 1.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词汇教学相结合。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概念的指代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法语词汇(包括单词和习语、成语等)的含义和用法,需要对法语国家文化深入了解。 例如汉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几年 中国 养狗人数在增加,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植于汉语文化中。而在西方法语国家,狗则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法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受其他语言 作用 含有贬义外,大部分没有贬义: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相反,中国人喜爱猫,常用“馋猫”形容一个人贪嘴,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又如,intellectual(知识分子)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大不相同。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在中国 农村 的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而在欧美,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指范围小得多。此外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也用于贬义,就像我国文化大革命中称知识分子为“臭老九”一样。 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法语中几乎没有与汉语完全对等的词,即使有一些 英文 词汇概念意义和中文一致,也可能是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这方面词汇时应特别注意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充分理解这类词汇在法汉意义上的区别,避免日后实际运用时出错。 2.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翻译教学相结合。大学法语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英文句子或文章段落的翻译。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例如汉语中人们常用“挥金如土”比喻花钱大手大脚,但是在翻译成法语时,“土”变成了“水”(water)。因为法国是一个岛国, 历史 上航海业十分发达;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正确的翻译应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3.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课文讲解相结合。讲解课文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文章蕴涵的法语国家文化知识,法语论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 内容 。 以新视野大学法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二单元A课文为例,文章从事业和情感两方面简述Charlie Chaplin的生平。单纯从语言角度看,文章没有太难的语法知识,但要充分理解文章中一些句子的内涵,学生就必须了解Charlie Chaplin的一些生活经历和法国作家Dickens的相关着作。比如课文第一段提到“Dickens might have created Charlie Chaplin’s childhood”[3](狄更斯或许会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这句话的翻译不难,但是学生理解时可能会出现偏差,狄更斯在卓别林出生时早已去世,怎么可能“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此时教师在讲解时应加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卓别林一岁时父母分居,六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发疯,很小就和同母异父的兄弟流落街头,生活凄惨,这些卓别林早年的生活经历与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中的Oliver Twist很相似,因此才有了文章中的那句话。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