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借新课程、新课标试行推广之契机,我们教师应回顾昨日,展望将来,正确透视、把握新课程标准,在高中 法语 教学中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探究性、探讨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正确应运牛津高中法语的Task和Project部分,培养他们自己扑捉“灵感”的措施。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要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毫无疑问是高中法语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 教育 、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 发展 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在不断进行外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执教者们逐渐认识到,探究教学 规律 ,改进教学措施,是搞好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而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并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丰富课堂教学,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改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高中法语教师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材 、自主探究、自主探讨、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继承、创新、合作、引导、关注、促进、转变、 拓宽、 创造、 提高 翻开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并极力提倡在教学中采用“新课标”,课改的浪潮再次波涛汹涌。许多教师在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同时,有意无意中全盘否定了传统教学。我认为只有对以往应试教育进行理智的略论,对将来教育发展进行正确的预测,才能更好地正视、把握新课标。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 科学 探索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相关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法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应用能力,法语论文,着重提高学生用法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略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法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对以往传统教学的看法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把数学教学重点放在了法语知识的认知和解题技能的训练上。在某些人看来,衡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学会了多少法语知识点,掌握了多少解题措施。正因为如此,在传统教学下, 中国 中学生 “学习措施的绝对被动”与“知识面的相对广博”几乎是同样出名。最近从教学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带团赴德交流的教师谈了自己的在德的见闻,法语论文,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中提到我们的孩子对德国学校教育所提供的知识面的浅显显出极端的不屑,但同时又被德国学生的所具备的自主探究、自主探讨的精神所深深折服。不论是我们的 音乐 ,还是我们的日常语言,德国的孩子都能很快掌握,并能熟练应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提出了“差距究竟在那里呢?”的问题。这也正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多少年来所探求的。 作为教师,我曾在电视中留意到:在德国的教室里,墙上的德国地图是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彩笔画出来的(虽然德国生产的“海德堡”是世界上最精密的胶印机之一)。回看本国,学校里的所有挂图(包括教学用图)都是用此类机器印刷出来的!“探究/创新”与“机械/重复”,这种反差造成的结果太可怕了。要知道“得到了一桶水的人”和“学会取水了的人,他们完全处于不同的起跑线。我们的学生虽然先“得到了一桶水”,但不会“取水”,不但没有“鲜水”吃,原来的水也会变质变臭,坐吃山空是早晚的事。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我们的学生若不能及时学会“取水”的本领,那么他们恐怕又要重蹈“花高价买水喝”的覆辙。被社会无情地“淘汰”。或成为廉价的劳动力,或成为唯唯诺诺的幕僚… …每每想到这,我就不寒而栗。而与此同时,应试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助于教育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的东西,如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思想,学科教学技术与 艺术 ,学习的某些措施等等。我国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特别是运算和推理)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亦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要想培养出有强大竞争力的21世纪高素质数学人才,关键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废弃应试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地探讨性学习,掌握学习的措施和途径,学会学习”。 二、对数学新课程的正视 “新课程标准”的试行推广,再一次把问题摆放在我们教师面前。如何在法语教学中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探究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自己扑捉“灵感”的措施?我们教师应正视新课程,抓住此有利契机,及时转变观念,大胆放开脚步。 我们该如何正视新课程呢?我个人认为,应在理智略论的应试教育和准确预测教育趋势基础上,正确认识以下几方面: 1. 新课程学习方式(继承/创新) 有些老师一提到“新课程”,就认为必须“否定传统教学”,其实这样理解是极片面的。新课程、新理念并非否认过去,而是对过去的继承、创新和丰富,要求我们根据学生、教材、环境和教师自己等因素,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法语课进行“整合”,就要做一名辛苦的“编剧”。千万不能让学生机械地进行“旧知练习-→听取新知-→尝试练习-→知识梳理-→巩固练习-→复习训练-→测试评估”,陷入无穷无尽的一系列训练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角色,使之能更投入地进行“演出”。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他们不仅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还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更重要的是他们也能用各种措施发现、获取新知识。 语言是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外语,听说是最重要的基础和技能,要学好语言,首先得过好语音关。语音是否正确,对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获得都有很大作用。而要过好语音关,最主要的是靠听说训练、靠模仿。作为一种约定的符号系统的语言,如果不通过模仿,不依靠一定的外部的强化影响,是难以获得的。所以课堂上教师应注意"精讲",不宜过多占用时间,主要应对学生进行操练,广泛进行语言实践。一是在讲与练的时间分配上,进行语言略论的时间最好不得超过课时总量的五分之二,大部分时间都由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二是注重练的措施,提高练的效果,培养实际能力。因为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外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其实,交际性和实践性是外语教学的实质所在。而学生要想掌握这种交际能力,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具备。然而我们的学生缺少这样一个外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也得不到像学习自己母语一样的训练。所以,最重要的途径,还在于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效进行有关训练。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都能让学生在快乐,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的高空。让学生从心底爱上法语课,使“新课程”释放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手,还有学生的心情。 2. 新课程教学方式(合作/引导)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正在被“你说、我说、大家说(教师说、学生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新课程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和学生成为好朋友,彻彻底底地放下教师的架子,学会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态度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合作,和学生共同研讨、探讨,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以“共建”的方式来“以教促学”“以学长教”、“互教互学”。 课改以后,有些教师反映课堂纪律变差了,又不得不板起脸孔整顿乱哄哄的场面。我个人认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调控,让学生“乱”得有“形”,“形”乱而“神”不乱,又何尝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活”与“乱”是等价的。教师如能正确地处理好“收乱”与“放活”,使学生在一定的自由探索的“放”与教师不露痕迹的“收”结合起来,必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己,让他们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教师的用武之地也随之拓宽了。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