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法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正确理解和应用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文化。但是东西方文化异同,经常困扰大学生的 法语 学习的难题,通过略论在语言范畴内的汉 英文 化异同产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障碍, 对在大学法语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法语教学;文化异同;交际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作用,我们学习一种语言实质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在大学法语教学过程中,向 中国 大学生教授法语就面临着两种文化相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异同就经常成为困扰大学生法语学习的难题,这些文化异同所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不易接受,严重阻碍了他们正确得体的应用法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通过略论汉法文化异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大学法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语言范畴内的汉法文化异同
  语言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了解该语言的文化是真正理解和应用该文化的语言的重要前提。虽然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从而产生重叠现象,但更多的是文化异同的广泛存在。汉语和法语仅仅在语言学的范畴就存在着以下几大异同。
  1.1 在语音方面的异同
  汉语和法语在语音方面最大的区别在于汉语有四声,读起来抑扬顿挫,而法语没有四声,只有轻重音。中国学生受到汉语语音特点的作用,在讲法语时往往是力求把每一个单词都清楚地说出来,这种不论单词重要与否的发音习惯往往使得他们的话语缺乏重点,不易懂。同时,他们自己在听法语时也不易找出话语重点,结果作用了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1.2 在词汇方面的异同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文化的载体,在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一些词汇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意义,从而导致一些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理解和联想,法语论文范文,如: 政治 (polices)一词在汉语中是一个褒义词,政治家(politician)是令人尊敬的伟大人物,而在法语中,politician仅指一种职业,不仅不会令人联想到德高望重,反而会令大多数英美人联想到“耍手段”、“弄权术”、“虚伪”等贬义词。松树、仙鹤在中国是长寿的象征,而在西方并没有这种涵义。孔雀在中国象征繁荣、吉祥,在西方则有虚荣、自大的涵义。再比如,“个人主义”在中国更多的是一个贬义词,在西方却受到极大推崇,因为他们将个人尊严看成是高于一切的人生目标,把个人奋斗看成是最宝贵的行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法汉两种语言中,不难发现许多看起来对等但是实际意义有微妙甚至很大异同的词汇。如果中国的法语学习者在使用时对此不加注意,便会引起误解,导致交际障碍。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风俗习惯存在的异同,有一些词汇在两种语言中是没有对等的词汇的。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血缘关系、等级间的异同,主张长幼有序、尊卑有序。因此汉语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称谓名称比法语中的要多得多,而法语中的称谓除了亲人之间的dad ,mum ,grandpa ,grandma ,uncle,aunt 等几个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不用。即使跟外人说话,为了表示礼貌,中国人会根据对方年龄、性别称呼“大爷、大叔、大娘、阿姨”等,而西方人只用“先生、女士”,只有对亲戚才用uncle,aunt 等。
  1.3 在段落中的异同
  由于西方人受到古希腊逻辑体系的作用,他们多喜欢用演绎的思维方式,喜欢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主题,再列出论点。而中国人则正相反,他们喜欢常用归纳的方式,把次要观点放前面,把主要观点放后面。这一点导致了中西方语篇顺序的不同,法语文章的结构一般遵循从普遍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从整体到个体的准则,而汉语文章的结构由于受到思维方式的作用喜欢把主要观点放在文章的后面,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学生对英美人和中国人在遣词造句谋篇顺序的异同不够了解,仍沿用汉语的语篇顺序习惯阅读外刊文章,结果肯定会作用他们的法语阅读能力。
  1.4 在语用中的异同
  词语的语用意义离不开双语交际的语境,一个能说一口流利法语的人也可能因为出现语用失误而导致跨文化言语交际失败。现在以汉语和法语中的寒暄语为例说明汉法两种语言存在的语用异同。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吃过饭了吗?”或者问“你去哪?”在汉语的语境中,说话人并不是关心别人是否已经吃过饭了,或者是打听别人的真实去向,确切得说,他只是想和对方打个招呼。但是如果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我们仍然套用此方式,用“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lunch/dinner?”或“Where are you going?” 两句话来和对方打招呼,受话者不但会感到意外,还会以为说话者在间接地邀请他们吃饭呢,第二句话还有可能引起受话人的误解,以为说话人多管闲事,结果必将导致交际失败。
  2 汉法文化异同敏感性低造成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
  我国大学生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低是造成他们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大学生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低的原因具体表现在:
  2.1 习惯按中国人的思维来表达法语,给交际带来了障碍
  中国学生学法语时,他们往往习惯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法语表达中去,或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同起来,根据本族文化的模式、思维定势,来理解、思维而后表达法语,因而常常产生误解。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而换在某个外国的文化背景下,就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礼貌的语言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带侮辱性的话。
  2.2 学习法语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学习语言必须要有语言交际的亲身体验。婴儿习得母语是从要吃要喝这些实际生活的需要开始,逐步习得母语的功能和结构 规律 。我国大学生学习法语缺乏 自然 习得法语的环境,且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 教育 的作用,大学法语教育还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措施,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2.3 我国的外语教学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只把语言当作孤立的符号系统传授给学习者,语法和词汇学习当作为语言学习的全部,脱离实际应用。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但反映出接受信息的能力很差,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综合交际能力低下。绝大部分大学生完成多年的法语学习,脑袋中也装满了单词和短语,可惜无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学到的仍然是“哑巴法语”。这就导致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尽管有些学生的法语语言能力很强,但是语言交际能力却难令人满意,无法达到真正使用法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3 提高大学生文化异同敏感性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大学法语教学面临的文化异同和由此产生的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4方面的方法:
  3.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汉法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法语国家的政治、 经济 、 历史 、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语言等。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法语毕业论文,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