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指称表达 照应修正 可及性理论 阻碍点 论文摘要:对“照应修正”的探讨多是从语用学及语篇的角度进行的。本文应用Ariel的可及性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尝试性的略论。略论结果表明,“照应修正”本质上是较低可及性指示语对较高可及性指示语的修正,而修正产生的原因在于交际双方对所指实体可及性地位的判断存在异同。 一、引言 照应修正(anaphoric repair)作为会话修正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是指由于说话者不恰当地使用指称词语,以至于听话人难以在语篇或情景中找到这一指称词语的照应关系,而由说话人或听话人所执行的修正。在形式上, 照应修正往往是会话参与者使用一种信息含量较大的指称表达形式对另一种信息含量较小的指称表达形式的修正, 其中以纯词汇名词短语(full lexical NP)对代名词(pronominal form)的修正最为典型,这一类型也是本文考察的重点。照应修正中,被修正的语项,即阻碍语项被称为待修正语(reparandum),而替代阻碍语项信息量的更大的语言表达形式被称为修正语(reparans) (1)B: He said well I’m sorry we don’t cater for this you’ll just have to change your timetable or work at home. I said this means I shall do half as much work. He said very well. A:Who said this? B:The secretary of the school. A:Who’s that? B:George Fornby. 例(1)中,B首先用信息含量较大的纯名词短语the secretary of the school对代词he进行修正。在A进一步询问的基础上,B用更精确的名词短语George Fornby进行了再次修正。 近十年来,照应修正现象逐渐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大多探讨者将重点集中在语用层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格鲁肯斯、黄衍和马文。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应用阿里尔的可及性理论对照应修正进行阐释。 二、会话照应修正的可及性略论 (一)可及性理论 阿里尔指出,实体在大脑中的可及性程度与特定指称表达形式的选择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不同形式的指称词语标示了所指实体的心理表征在大脑记忆结构中的可及性。可及性是由名词短语表达的一种属性,法语论文题目,通常指一个人“从大脑系统中提取一种语言或记忆单位的便捷程度” 。会话过程中,说话人总是选择不同的指称词语来表达所指实体在认知语境中的可及性。阿里尔将指称词语划分为由低到高的可及性等级: 全名/修饰语→全名→长有定描述→短有定描述→姓→名→远称指示词/修饰词→近称指示词/修饰词→远称指示词(/名词短语)→近称指示词(/名词短语)→重读代词/手势→非重读代词→缩略代词→极高可及性标示语(如空语类、反身代词等) 根据阿里尔的可及性等级,法语论文题目,我们可以得出,照应修正是使用较低可及性标示语对较高可及性标示语的修正,因为代名词形式相对纯词汇名词短语有着较高的可及性和可激活程度。 (2)周繁漪:(问周萍)他上哪去了? 周萍:(莫名其妙)谁? 周繁漪:你父亲。(曹禺雷雨) 说话人首先选择代名词形式,表明所指实体的心理表征在其认知心理语境中有着较高的可及性和可激活程度。然而关于听话人来说,,这一实体可能存在于他的长期记忆中,或存在于短期记忆中却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于是造成其较低的激活状态和可及性。这种同一实体在交际双方的心理表征中的可及性异同,会导致阻碍点(trouble spot)的出现,于是说话者使用标示较低可及性的纯词汇名词短语进行修正,以向听话人明示所指实体。 (二)可及性四因素与照应修正中指称词语的可及性地位 阿里尔在其可及性理论中提出作用先行词语可及性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1.距离(Distance),即先行成分和回指成分之间的线性距离;2.竞争(Competition),即两个以上的先行成分在解码者心理上可及程度的大小;3.凸显(Saliency),即先行成分是否是当前话题;4.一致(Unity),即回指成分与其先行词是否属于同一心理框架、情景、观点、部分或段落。阿里尔强调了篇章话题在交际双方心理语境中的凸显程度以及指称词语与其先行成分的“一致性”。篇章话题往往是最凸显的实体, 在记忆结构中具有高可激活性。当先行成分是当前的话题时, 说话人往往使用简单的指称词语;否则便会使用相对复杂的指称形式。然而当话题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心目中具有凸显程度异同时, 说话人所使用的指称词语便会引起阻碍点的出现。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