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交际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测试 论文摘要:在回顾交际和交际策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口语课上三种主要交际策略(迂回表达策略、澄清策略、确认检查策略)教学的效果进行实证略论。在其他教学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控制班和实验班分别进行普通口语教学和导入策略口语教学。探讨发现在口语教学中引入交际策略,能加强学生对交际策略的理解,增加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频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一、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理论综述 自1972年语言学家Selinker提出“交际策略”的概念,众多学者开始探讨和发展交际策略理论,主要探讨工作包括交际策略的概念、分类以及它和语言的其他方面的关系。 Ellis把交际策略定义为“心理上的计划行动,是语言使用者的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这种能力潜意识存在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在语言活动遇到障碍时,起到替代和补充的影响’侧。认知语言学者Chesterfield在探讨)L童语言习得中,总结出了二语习得中使用的主要交际策略:规避、放弃信息、求助母语、延时策略、迂回表达、副语言策略、求助策略、要求澄清、检查理解。 诸多语言学者总结的交际策略分类方式各有不同,Chesterfield的分类包括了交际双方在交际中的努力过程,而且这种分类下的各策略界限相对明确,利于学术探讨,也利于语言学习者理解掌握,因此被广泛采用。 在交际策略和与其相关的外语教学探讨中,“是否可以通过教学培训来增加交际策略意识”这一问题在二语习得探讨者中存在不同观点。一些学者曾认为,交际策略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一种自发性的活动,因此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交际策略的教学培训。但是也有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并通过论证和部分实证探讨提出证据,。此外,还有学者认为,通过交际策略教学,可以改变外语学习者对某些交际策略的意识,而关于另外一些交际策略,则没有明显改变. 二、对交际策略可培训性的探讨 针对“是否可以通过教学培训来增加交际策略意识”的争议,法语论文范文,本次探讨主要证明下面的问题:在法语口语课堂引人和加强交际策略的培训,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频率和意识是否会增加? 1.探讨对象和变量 探讨对象为徐州市某全日制本科院校大学三年级的59名学生。平均年龄22岁,法语论文范文,已全部通过法语四级考试,成绩在60-77分之间。 探讨主要的自变量是学生关于Long(1983)在交互预设中列出的三种主要的交际策略(迁回表达、要求澄清和检查理解)的受训频度. 主要因变量是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这三种交际策略的频率和效果。 千扰变量主要包括(1)在处理记录时关于每个策略的界定;(2)课堂口语评估和期末口语是否可信?针对这些干扰因素,探讨采用Long的交际策略观点,所要探讨的三种策略在定义上比较明确;为保证课堂评估和口试的可信度,除采用标准口语教材外,在练习和评测活动中,还使用了国际上公认权威的雅思口语测试的话题。口试中,按照大学法语四级考试口语测试标准独立打分,尽量保证较高的信度;另外还采用了定性略论,以弥补定量探讨的不足。诸多干扰因素会对探讨结果产生一定作用,但完全可以采用针对方法确保误差不会对结果产生根本性的作用。 2.探讨措施 学生分为普通班和实验班,在其他教学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普通口语教学和导人策略口语教学。教学过程中,设计了问卷调查、课堂评估和期末口语测试,记录并略论学生课堂口语活动和测试中的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和口语活动的表现。最后,对比同一班级内受训前后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不同班级受训后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和两个班级学生口语评价中的表现。还通过和学生座谈,收集学生关于交际策略培训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略论措施包括:统计对比(百分比变化和问卷统计),统计略论(SPSS略论)和定性略论。 3.探讨步骤 (1)受训前,对59名学生进行口语测评,根据记录的结果,参照学生平时法语水平和四级考试成绩,进行分班,一个班28人(控制组,标记为A班),另一个班31人(实验组,标记为B班)。两个班的法语水平和口语能力比较均匀。然后在每个班级选取12个在口语能力上趋近中间水平的学生,作为SPSS略论的对象。并对B班发放调查问卷。 (2)然后对两个班进行口语教学。A班接受传统口语教学;B班在口语教学中导入交际策略,在教学、操练的基础上,讲解、例示并引导学生使用三个目标策略。两班级教学进度和话题均相同。为期17周,每周两个课时(100分钟)。并进行课堂观察评估。 (3)期末考试。所有学生再次进行口语测评,对考试内容录音。处理数据,统计受训前后不同班级使用交际策略的变化,并采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检查因变结果的显着性。 (4)略论调查问卷和通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口语交际策略的反应。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