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硕士论文:《适合基础法语教学特点的探讨型教学模式研讨》
摘 要:探讨型教学理念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基础阶段的法语教学中引入面向“探讨性任务”的教学措施,能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实现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英语论文本文具体略论了该教学措施中任务的概念、性质及在基础法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旨在摸索出适合基础法语教学特点的探讨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探讨型教学;任务;法语
现在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成为热点话题。革新教学观念是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改革滞后的以“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为特征的知识输入型模式,转向以“探讨型”的启发式教学为主的创新性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观念,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但仅仅改变观念是远远不够的,从观念的变革到具体的授课模式的转变,需要科学措施的支持。现在所提倡的“探讨型”教学理念,主张把科学探讨措施引入教学过程中,革新教学形式,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探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探讨型教学措施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 而无论是哪种措施,主要以问题引导、讨论、探讨、演讲或是报告等形式为主。这些措施非常适合于数学、物理等理论课程或是商学、法律、文学等以开放性问题为基础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在与现实相近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解决开放性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可是大学法语系的教学与其他专业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一、学生从零起点开始进行语言学习,有大量需记忆的知识点;二、基础阶段的教学以掌握语言规则为主,答案多为唯一性,法语论文题目,不适宜设置开放性问题;三、由于学生在语言上尚处于启蒙阶段,讨论、报告等形式均不适合零起点的学生。 那么如何在基础阶段的法语教学中引入探讨型、启发式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并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 21世纪伊始,欧洲理事会重新修订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用以指导和创建语言教学和评估的准则和实践探讨,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即是提出了外语教学的新理念。该框架提出:“任何形式的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都具有以下特征:语言使用,包括语言学习是作为个体的人,或者作为社会人完成的行动。在此过程中,他们发展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应用与交际的能力。他们会根据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应用所掌握的各种能力,包括随遇而安的能力和选择完成任务所需的最恰当策略的能力,去实施语言活动,处理(输入和输出)具体领域的文本。对话方这类语言活动的监督有助于加强或是改善语言使用者和学习者的能力。”其核心意义在于,将语言学习者定义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活动主体,以语言为载体完成某种社会活动的语言使用者。 由此,学习语言的意义不再表现为听、说、读、写、译五要素,也不是单纯的交流工具,而是培养语言使用者“策略地应用掌握的能力去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的能力,即完成“任务”的能力。这种面向任务的教学理念其突出特点在于综合能力的养成,与探讨型教学的宗旨不谋而合。那么,如何在基础法语教学中以面向任务的教学措施为基础达到探讨型教学的目的呢? 首先,有必要明确在教学中“任务”的概念。在《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中,将“完成任务”定义为:“个人完成一项任务,意味着策略地应用相关能力,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在某个方面采取一系列定向行动。”即为达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师须设定具体的目标(此处指交际目标)以及要达成该目标所必须的内容,设定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可能选择的策略以及所可能需应用到的能力。 一旦任务完成,即标志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目标的设定可以是单级的,也可以是多级的,法语论文范文,由此决定了任务的设置也可以是多级的,如需要很多步骤的复杂任务可以分解为多个子任务。例如,交际目标定为“电话询问信息住宿信息”(se renseigner sur les informations d’un logement par téléphone)。 关于基础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个任务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将该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电话用语(Appeler/répondre au téléphone),住房类型(Type de logement),住房设施描述(Décrire les équipements d’un logement),时间表达法(Indiquer l’heure/la date)等等。 简言之,须根据学生在完成总体任务的过程中所可能应用到的能力、达成交际目标所必须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备的能力,设定多个子任务,为最终任务的完成做准备。 其次,需要规定教学任务的性质。 探讨型教学理念的重点在于突出教学中的“探讨性”。 但此处的“探讨”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以科学探讨的方式来学习语言,而是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由接收型学习转向思考型学习。由此,教学任务也应凸显“探讨性”的色彩。 例如,交际目标为“描述已发生事件”(Evoquer les événements passés),其中一个子任务为区分复合过去时(Le passé composé)和未完成过去时(L’imparfait)。传统讲授型模式倾向于先详细讲解两种时态的区别,而后举例、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记忆各种语法规则,然后套用到例句中,失去了自我思维能力,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若教师将整个任务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学生可在完成如下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发现规律: 1)提供一个完整的背景材料,材料难度可以依据学生水平选择,但必须包含两种时态的不同用法,如一篇日记、简易读物节选等。 2)在粗略理解材料后,引导学生将材料中的过去时态的动词依据句意分类,如过去完成的动作(Action finie dans le passé)、外貌描述(Description physique)、心理描述(Description mentale)、环境描述(Description du cadre)、过去重复的习惯性动作(Action habituelle dans le passé)。 3)归类后学生很容易发现除第一类使用复合过去时外,其他情况均使用未完成过去时。这时教师只需通过设置几个小问题核实学生的归纳是否正确即可。 在完成以上任务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学生的水平、课程进度、课堂人数)决定是否以小组口头讨论形式完成。这样,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传教士”,而是任务的布置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而学生须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经过自己理解、略论、推理、归纳等过程,才能完成既定任务,最终达到目标。简言之,探讨性任务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略论、解决问题,主动思索、探索新的事物。 最后,教学任务应符合特定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三个层面,除纯语言能力以外,其他两个层面均建立在社会文化因素和互动式交流语境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语言活动总是在一定领域内进行,如公共领域、职场领域、教育领域、个人领域,无论哪中领域中进行的语言活动都是在“社会真实的互动情景”中完成。 相较于传统的没有语境的机械练习,围绕实施任务进行的交流和为顺利完成任务所使用的语言,能让学生在提升纯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建构。 因此,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结合交际目标将任务设定在模拟的“真实的”环境中。如上文中提到的区分复合过去时和未完成过去时,应该让学生以真实的材料--—如日记--—为依托略论、推理、归纳,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例如任务设定的背景可以为面试中回答工作学习经历的问题、访谈节目中介绍自己某一方面的经历等等。又如,在学习比较级(le comparatif)和最高级(le superlatif)时,设定购物时比较两件物品或是旅游前比较几家酒店等。传统的单纯机械性练习只能让学生对规律性的结构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记忆,而围绕“真实的”任务进行的交流,既能帮助学生记忆规律,还能让他们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理解、区分该规律的实际用途。这样,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能同时得到在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本论文由外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英语论文,论文,英语论文,留学生论文,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