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法语、汉语的空间隐喻[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1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 , 在对 “on ”和 “under”等方位概念词语进行系列性跨语比较探讨的基础上 , 对英、法、汉语言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 “over” 、“dessus”和“ 上边 ”另一方位概念词语进行了跨语空间隐喻比较略论 , 从中发现在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当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 “OVER /DESS US/上边 ”各自都有四个原型用法 , 居然不谋而合 , 分别以空间域作为始源域 , 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抽象域之上 , 探讨结果再次佐证了认知语言学的 “ 许多抽象的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 , 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的认知观。

[关键词 ] 概念隐喻; 空间隐喻; 意象图式; “OVER /DESS US/上边 ”  


一、 引言
隐喻是两个相似认知模型之间的 “ 投射 ” , 是概念形成的手段。或者说 , 它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 , 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以及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 1 ]。中国早期文献中出现的 “辟、譬、比、依、犹、似 ”等比喻词语 , 其实涵盖了恰似亚里士多德广义上的“ 隐喻 ”概念。例如: “ 君子之德 , 风 , 小人之德 , 草 ,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 颜渊》 ) 就分别出现隐喻的两个成分: 本体 “ 君子之德 ”和 “ 小人之德 ” , 喻体 “ 风 ”和 “ 草 ” 。 西方的隐喻发轫于修辞学 , 其探讨源远流长。莱考夫和约翰逊在 1980年发表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探讨之始 , 将语言就是隐喻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 , 使隐喻探讨从此摆脱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 , 正式纳入认知科学的新领域 。


两位作者提出了概念隐喻 ( concep tual meta2phor) 理论 , 并根据始源域的迥异 , 将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 空间隐喻 ( s patialmetaphor) , 实体隐喻(ont ol ogicalmetaphor) 和结构隐喻 ( structural metaphor)。空间隐喻以空间为始源域 , 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 , 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实体隐喻帮助我们将抽象的事物、活动、情感等视为有形的实体和物质。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都可以进一步拓展为内容更加丰富的结构隐喻 ,所谓结构隐喻就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观点 , 意象图式 ( i mage schema) 是人类在对事物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构建的认知结构 , 是在人类的经验和对事物的理解中形成的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 , 是人类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另一种基本结构 。


在人类的认知体系中 , 意象图式处于相对具体的心理意象和相对抽象的命题式结构之间。它具有固有的内在空间结构 , 关于人类来说是直接有意义的 , 因为人类的身体构造以及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中的运作模式决定了我们每天反复地、直接地体验各种意象图式。比如说 , 我们无数次地接触到某一物体置于或位于另一物体之上 , 我们便由此获得 了 “OVER /DESSUS/上边 ”这一意象图式①, 并通过这一意象图式去理解其他类似的空间关系乃至非空间关系。上述意象图式为人类的抽象思维提供了理据。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为依据 , 并以英语的 “OVER” 、法语的“DESSUS”和汉语的 “ 上边 ”这三个空间概念为比较探讨对象 , 通过略论从英、法、汉词典中收录的和其他书面语言材料中收集的各相关词语的隐喻义 , 以求揭示它们是如何沿着隐喻路径拓展其意义 , 同时比较和研讨英、法、汉三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共同点和异同处。留学生论文

本论文由外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英语论文,论文,英语论文,留学生论文,英文论文,法语论文范文,留学生论文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法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