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法语歌曲的“邪恶之花”[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1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第一章 19 世纪法国歌剧及作曲家


第 1 节 19 世纪法国歌剧概述
意大利歌剧对欧洲各国的文化发展作用深远,法语论文欧洲各国诸多的作曲家也努力发展本国的音乐文化艺术,这种与意大利歌剧相斗争的过程是相当困苦的,然而在这曲折的斗争中,只有法国吸取了意大利的经验,与之相融合,创造出法国人自己风格的歌剧。法国歌剧风格的确定最早的形成是路易十四的专制王朝的年代,歌剧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宫廷和贵族之间,其形成的范围小且时间短暂。根据史料记载,法语论文,1659 年,法语论文题目,法国人罗贝尔•康贝尔与诗人皮埃尔•佩兰合作出了歌剧《伊西牧歌》,成为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然而这只是歌剧的一个小小的开始,真正发展了法国歌剧的则是被称之为“歌剧鼻祖”的意大利人吕利。
吕利将意大利的声乐与器乐融于法国音乐与舞蹈之中 ,创造出了带有序幕的舞蹈音乐与舞台视觉形象并重的五幕大型歌剧结构,且将意大利的宣叙调引入法国歌剧结构中,创造出了法国式的宣叙调。1672 年,受路易十四的授权,吕利称为法国歌剧的掌权人,成为当时法国的歌剧专制帝。吕利的歌剧重视歌词,将法国歌剧中的抑扬顿挫、音色变化及演员的朗诵风格融于歌剧中,减少或去除意大利歌剧中的“白话宣叙调”,创造了法国歌剧独有的新颖风格。18 世纪至 19 世纪,法国音乐文化在经历拿破仑独裁统治和激烈的阶级斗争下不断地受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作用,出现一批反映时代文化的作曲家及音乐著作。其著作多具有英雄气派和奢华的场面,及时的反映了当时大资产阶级的趣味。直至波旁王朝复辟,法国的歌剧才再次陷于停滞的状态。柏辽兹和梅耶比尔的出现对法国的音乐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影响,梅耶比尔于 1831 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法国歌剧—《恶魔洛伯特》,人们普遍认为此时具有法国的浪漫主义风格歌剧诞生。不难看出此时法国的歌剧发展,风格趋向吸收传统歌剧和意大利歌剧的风格,进行改良和创新,加以浪漫主义的思想,形成具有法国音乐风格的新歌剧。
在经历了不断地战争及改革后,尽管法国增设了很多新的剧院和音乐厅,音乐文化受战乱的作用基本是属于衰落时期,但是作曲家们仍然不断地努力为法国的文化艺术努力做出贡献。在拿破仑独裁和波旁王朝的复辟时期以及第二次共和国的成立的历史波动下,法国歌剧发展的创作也经历了英雄主义及恢宏场面和轻喜歌剧的时代,轻喜歌剧的创作填补了社会各阶层对歌剧新空气无限的渴望。同时以古诺为代表的抒情歌剧的发展更进一步的满足了法国人民对歌剧的要求,其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此时比才与圣桑则顺应时代的潮流创作了《卡门》及《参孙与达丽拉》,这两部歌剧成为 19 世纪末以女中音为主角的法国抒情歌剧的代表作。


第 2 节 19 世纪法国抒情歌剧及作曲家


1、 19 世纪法国抒情歌剧剧目概述
法国第一部歌剧是 1659 年在巴黎上演的《伊西》,这部著作实际上是一部以音乐为基础的带有戏剧风味的田园剧。“歌剧鼻祖”吕利在垄断法国的歌剧事业后,不断地对法国歌剧进行创新,1673 年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成功的歌剧--《卡德米斯和赫尔米奥内》。17 世纪至 18 世纪法国则以喜歌剧发展较为盛世,《乡村卜者》则为这个时期法国第一部喜歌剧。19 世纪三十年代,法国音乐界以柏辽兹和梅耶比尔为音乐界的代表人物,而梅耶比尔更是为法国歌剧做出重大贡献,其作品有歌剧《恶魔洛伯特》、《先知》、《新教徒》等,《新教徒》中女中音侍童于尔班的《尊敬的先生们》和《先知》中女中音菲德斯的咏叹调《我的儿》均为现在较为上口,广为流传的女中音著作。五十年代末梅耶比尔的大歌剧旺盛时代消逝,在取而代之的新型作曲家们当中。古诺 1859 年上演了他的第一步成功的歌剧著作《浮士德》,其中《若让幸福微笑》和《陪伴他的花朵》为剧中女中音西贝尔的浪漫曲。继古诺之后比才创作了法国歌剧中流传最广,且上演率最高的女中音歌剧著作《卡门》,《卡门》为比才最后一部且最成熟的一部女中音著作,其中卡门的三首咏叹调--《爱情像一只顽皮鸟儿》、《听得铃儿响》、《塞维利亚的城墙边》为最著名的女中音歌曲


第二章 19 世纪法国抒情歌剧女中音


第 1 节 19 世纪女中音的发展及划分
约 1575 年至 1625 年,阉人歌手与歌剧的兴起成功推动声乐发展。早期受教会的作用,女歌手被排挤在教堂外,一般的女性角色由阉人歌手所代替。阉人歌手因生理的变化,有的可以演唱女高音的角色,亦或者演唱女中音的角色。阉人歌手自 1600 年歌剧兴起之后的两个半世纪在乐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优秀的女音乐家大多身份卑微。直到 16 世纪前半叶,女歌手才慢慢地进入到演出中,且部分优秀的女音乐家为有势力及背景的贵族妇女,其中代表人物以曼图亚侯爵夫人最为著名。17 世纪女高音和女中音并无明确区分,随着 18 世纪末阉人歌手的衰败,观众才逐渐接受女音乐家,作曲家们也才逐渐的划分女中音与女高音的音区,发展其各有的音色特点。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曼契尼 18 世纪提出对于声乐的四个声部的划分。
19 世纪女中音声部的确立,是以历史性地涌现出一批新型女中音歌唱家为前提的,她们以高超的声乐技艺与高度文化修养、卓越的表演能力,展示了女中音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丰富了人类声乐艺术宝库。19 世纪,帕斯塔、玛利勃兰和庇萨隆尼、维阿尔多特、阿尔波尼均为当时女中音中最优秀的歌唱家,他们的出现改变了女高音占有女声部的现象,丰富了音乐的创作,确立了女中音的地位,为声乐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