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化的异同对比喻的作用[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1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中法文化异同对比喻的作用                    
摘 要:比喻是经常被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作者不但向读者传达一个信息,而且使读者享受到由此信息产生的特有的文学美。留学生论文一个好的比喻,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无限联想,使读者深入领会原作的精神。
关键词:法语;修辞;比喻;异同文化    
        
一、 中法文化的异同对比喻的作用              
由于中法两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惯都有其特点,反映在语言中的比喻形象也很不相同。由于思维习惯、文化心态、生活经验与审美习惯的异同,造成了我们队比喻形象的接受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喻体,也不能唤起相似的情感,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而比喻则是其中富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的代表,不同的文化社会就使其语言中的比喻有很大的异同。
下面主要从自然现象.颜色.动物和植物这四个方面来阐述社会文化异同对法汉比喻的作用.
1、 自然现象表达                       
在众多的喻体中,我们发现自然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共同认知对象。这类现象对人类来说,无古今之别、疆域之分。因此尽管不同的民族以自然现象作为喻体的语境不同,传达的情感有异,但基于共同的认知经验,人们对这种比喻的接受心理大体相同。比如说英语比喻中的“un tonnerre d’applaudissements”(雷鸣般掌声)、“être rapide comme l’éclair”(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之势),在汉语比喻中,有些比喻的表达在法语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手法,如汉语成语“水中捞月”“vouloir saisir la lune dans l’ eau”,法语中就有类似的比喻。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类中西通用的事物在认识方向不会产生误解,但是这种中西方通用的事物一旦与民族的特定的心理因素、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在跨文化的语言交际中就会产生附在文字信息上的“超语言信息”。例如关于“西风”和“le vent d’ouest”的理解,中国人与法国人如果不互相了解各自的文化,法语论文网站,就很有可能产生误解。由于两国的地理位置不同,当大西洋上的西风刮起来的时候,在法国正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季节,而在中国,则正是深秋或隆冬,天气变冷,树木凋零。因此,“le vent d’ouest ”关于法国人和“西风”关于中国人所产生的联想必然是截然不同的。 “西风”这一法国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在汉语中却成为了凄凉、萧条的代名词。如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写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在《忆秦娥》中写道:“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这些诗句中,“西风”都被赋以悲凉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会作用一个词的文化内涵,从而反映了自然环境关于思维的作用。
2、 动物的比喻                   
不同的民族心理对不同的事物做出了迥异的价值取向,在法汉比喻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异同。关于表达同一个含义的喻体的采用也是各不同的,而其中动物所引起的词义联想的异同及文化内涵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人有被称为龙的传人,在中国龙享有崇高的地位,古代皇帝被叫做“真龙天子”,法语论文范文,更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之类的成语,然而在西方人看来“dragon”(龙)是一种凶残肆虐的怪物,常用来比喻邪恶势力或恶人。如果说“son père est un dragon.”其意思是说“她母亲待她像个恶魔{泼妇}”。
可见中西传统文化的异同使得人们关于龙的褒贬也是不一致的。就“chien”而言,中法两国人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它在中法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所反映的民族价值观念是不同的。在法国,狗被看作是人类最忠诚可靠的朋友,对其有一种特殊的爱惜之情,甚至将它看作终生伴侣、外语论文网生命的寄托,故在法语中对于赞扬狗的习语很多,如“qui aime Martin, aime son chien”(爱屋及乌)、“avoir du chien”(有魅力的)等等。也有少量含有贬义的词,如“caractère de chien ”{坏脾气}、“Le chien!”(卑鄙小人)。
而在中国人的眼中,狗是令人讨厌的动物,常常象征一些反动势力。“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狼心狗肺”,这些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农村常把刚出世的孩童起乳名叫“狗娃”,其实这是一种“贱名”的民俗,意思是以狗为贱,能够使孩子的到平安。
3、颜色的比喻                 
法 语 比 喻 中 的 “ les feuilles devient jaune à automne”( 秋天叶子变黄了);“être rouge de honte ”(羞得脸通红)可以看出颜色在本质上对各个民族是一致的,中西方人对颜色刺激的感受从理论上讲并无质的区别。
4、植物的比喻            
法语中有些词独特的联想意义是汉语中所没有的。如“branche d’olivier”(橄榄枝)象征和平。 “être jolie comme une rose”(艳如桃花),玫瑰花在法国人心目中非同一般,是美丽、圣洁和爱情的象征,也是他们拜访长辈、造访朋友、向人表示祝贺或爱慕是的常见之礼,。玫瑰花在中国是外来品,中国人眼前美的代名词是桃花,在汉语中指一个女子容貌姣好的还有“美如天仙”,“如花似玉”,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喻体的选择都与法语不同。
二、 小结                
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著名的语言学家爱德华 萨丕尔在《语言论》中写道;“语言是一个环境,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的(或几个种族),也就是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不同于的集团的集团。此外,语言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的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各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
造成了比喻中的蕴涵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使比喻本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比喻作为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在翻译的时候,就要充分理解其内在的文化因素。通过法汉比喻对比,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法汉比喻性用语,恰当的把握起深层次民族特性,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毛意本论文由外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英语论文,论文,英语论文,留学生论文,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