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9-13 English Catalog 13-17 1 绪论 17-31 1.1 探讨背景 17-18 1.2 探讨意义 18-19 1.2.1 理论意义 18-19 1.2.2 现实意义 19 1.3 国内外探讨近况评述 19-27 1.3.1 国外相关探讨近况评述 19-22 1.3.2 国内相关探讨近况评述 22-27 1.4 主要探讨内容 27-28 1.4.1 主要探讨内容 27-28 1.4.2 重点和难点 28 1.5 探讨思路与结构 28-29 1.6 主要探讨措施与技术路线 29-31 1.6.1 主要探讨措施 29-30 1.6.2 技术路线 30-31 2 国际农业合作探讨的理论基础 31-38 2.1 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 31-33 2.1.1 马克思主义对于国际分工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启示 31-32 2.1.2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启示 32 2.1.3 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启示 32-33 2.2 其他经济理论 33-36 2.2.1 古典经济理论 33 2.2.2 新古典经济理论 33-36 2.3 现代经济理论 36-37 2.4 本章小结 37-38 3 中俄农业合作的可行性略论 38-48 3.1 作用中俄农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38-40 3.1.1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8-39 3.1.2 俄罗斯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9-40 3.2 作用中俄农业合作的内部因素 40-46 3.2.1 中俄农业合作的优势 40-45 3.2.2 中俄农业合作的劣势 45-46 3.3 中俄农业合作的SWOT略论 46-47 3.4 本章小结 47-48 4 中俄农业合作的近况和存在问题 48-58 4.1 中俄农业生产要素的合作 48-49 4.2 中俄农业科技合作 49-50 4.3 中俄农产品贸易合作 50-54 4.3.1 中俄农产品贸易的规模 50-51 4.3.2 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商品结构 51-53 4.3.3 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地区结构 53 4.3.4 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主体结构 53-54 4.4 双方现实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54-57 4.4.1 农业合作环境问题 54 4.4.2 农业要素合作问题 54-55 4.4.3 农产品贸易合作问题 55-57 4.5 本章小结 57-58 5 中国国际农业合作的历史经验借鉴 58-70 5.1 中国与其他国家农业合作的历史经验 58-68 5.1.1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 58-62 5.1.2 中国和以色列的农业合作 62-66 5.1.3 中国和东盟的农业合作 66-68 5.2 经验借鉴 68-69 5.3 本章小结 69-70 6 中俄农业合作模式的选择略论 70-78 6.1 我国现有的农业合作方式略论 70 6.2 我国国际农业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70-71 6.3 可供两国进行农业合作的模式选择 71-75 6.3.1 互换型合作模式 71-72 6.3.2 互补型合作模式 72-73 6.3.3 分布式合作模式 73 6.3.4 矩阵式合作模式 73-74 6.3.5 虚拟合作模式 74-75 6.4 中俄农业合作模式的比较 75-76 6.4.1 纵向比较略论 75 6.4.2 组织形式比较略论 75 6.4.3 成本比较略论 75 6.4.4 效果比较略论 75-76 6.4.5 比较略论结论 76 6.5 本章小结 76-78 7 中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互补性合作略论 78-93 7.1 土地要素 78-79 7.1.1 中国农用土地的投入 78 7.1.2 俄罗斯农用土地的投入 78-79 7.2 劳动力要素 79-83 7.2.1 中国农业劳动力投入 79-80 7.2.2 俄罗斯农业劳动力的投入 80-82 7.2.3 中俄农业劳动力要素的流动略论 82-83 7.3 资金要素 83-86 7.3.1 中国农业资金的投入 83-84 7.3.2 俄罗斯农业资金的投入 84 7.3.3 中俄农业资金的国际流动 84-86 7.4 科技要素 86-92 7.4.1 均衡需求的实证略论 87-91 7.4.2 中俄农业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 91-92 7.5 本章小结 92-93 8 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合作略论 93-103 8.1 双方农产品贸易所面临的政策环境 93-95 8.1.1 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 93-94 8.1.2 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政策 94-95 8.2 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95-97 8.2.1 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优势略论 95-96 8.2.2 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96-97 8.3 中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合作的实证略论 97-100 8.3.1 数据来源 97 8.3.2 中俄农产品贸易指标略论体系 97-100 8.3.3 实证略论的结论 100 8.4 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 100-102 8.4.1 俄制定对外贸易战略促进中俄农贸发展 100-101 8.4.2 俄入世后双方农贸合作的机遇挑战 101-102 8.5 本章小结 102-103 9 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效应略论 103-111 9.1 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的社会效应略论 103-105 9.2 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的经济效应略论 105-107 9.2.1 对中俄农业产业发展的加速效应 105 9.2.2 对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扩展效应 105-106 9.2.3 对中俄沿边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化效应 106-107 9.3 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的生态效应略论 107 9.4 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效益分配的博弈略论 107-110 9.4.1 博弈中的利益分配的准则 108 9.4.2 博弈模型中利益的分配措施 108 9.4.3 模型的求解—核仁解 108-109 9.4.4 算例略论 109-110 9.4.5 实证略论结论 110 9.5 本章小结 110-111 10 加强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的对策建议 111-118 10.1 改善中俄农业合作环境的对策建议 111-112 10.1.1 加强多边合作增强两国战略互信 111 10.1.2 制定长期合作战略 111 10.1.3 加强优惠政策和法学的协调 111-112 10.1.4 建立高效的服务体系 112 10.2 加强中俄农业要素合作的对策建议 112-115 10.2.1 加强中俄农业科技要素合作的对策建议 112-114 10.2.2 加强中俄农业劳务要素合作的对策建议 114 10.2.3 加强中俄农业资金要素合作的对策建议 114-115 10.2.4 加强中俄农业基础设施合作的对策建议 115 10.3 加强中俄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115-117 10.3.1 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115-116 10.3.2 提高中俄农产品贸易效率 116-117 10.4 本章小结 117-118 结论 118-121 参考文献 121-130 附录 130-133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133-134 致谢 134-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