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7 Abstract 7-9 第1章 导论 16-34 1.1 探讨背景、目的及探讨意义 16-20 1.1.1 探讨背景 16-18 1.1.2 探讨目的 18-19 1.1.3 探讨意义 19-20 1.2 国内外探讨文献综述 20-29 1.2.1 对经济制度变迁模式的探讨 20-23 1.2.2 对具体的经济制度创新的探讨 23-28 1.2.3 对从经济绩效角度对制度创新的探讨 28 1.2.4 对中俄两国的制度创新的比较探讨 28-29 1.3 探讨内容、框架与措施 29-32 1.3.1 探讨内容 29-31 1.3.2 探讨框架 31-32 1.3.3 探讨措施 32 1.4 论文主要创新 32-34 第2章 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 34-49 2.1 制度创新的定义 34-37 2.1.1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界定 35 2.1.2 作用制度创新的因素 35 2.1.3 制度创新过程 35-36 2.1.4 三级制度创新的比较 36 2.1.5 制度创新的趋势 36-37 2.2 创新经济学相关理论 37-39 2.2.1 经济学理论与统计学理论 37 2.2.2 技术创新在部门间的模仿与推广 37-38 2.2.3 对作用技术创新的市场因素的探讨 38-39 2.2.4 强调了国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影响 39 2.2.5 组织制度创新 39 2.2.6 制度创新 39 2.3 新制度经济学派理论 39-41 2.3.1 产权理论 40 2.3.2 制度变迁理论 40-41 2.3.3 交易费用理论 41 2.3.4 公司理论 41 2.4 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理论 41-47 2.4.1 马克思理论中对于制度与经济增长的论述 42 2.4.2 对于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经典模型 42-45 2.4.3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探讨 45-46 2.4.4 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其他理论 46-47 2.5 国内对于制度创新理论的探讨 47-48 2.6 小结 48-49 第3章 俄罗斯经济制度创新历程 49-110 3.1 苏联时期的经济制度创新历程 49-54 3.1.1 1922 年-1952 年:计划经济制度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 49-50 3.1.2 1953 年-1964 年:赫鲁晓夫的经济制度改革 50-52 3.1.3 1965 年-1982 年:勃列日涅夫的经济制度改革 52 3.1.4 1982 年-1984 年:安德罗波夫的经济制度改革 52 3.1.5 1985 年-1991 年: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制度改革 52-54 3.2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期--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54-77 3.2.1 俄罗斯关于“休克疗法”的选择 54-55 3.2.2 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具体改革方法 55-60 3.2.3 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经济绩效述评 60-77 3.3 普京时代的经济制度创新--“第三条道路” 77-94 3.3.1 普京提出了“强国富民”的复兴口号 77-78 3.3.2 普京的“法学专政” 78-81 3.3.3 普京选择的“第三条道路” 81-84 3.3.4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经济绩效概况 84-94 3.4 俄罗斯经济制度创新的实证检验 94-104 3.4.1 俄罗斯农业和对外开放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94-100 3.4.2 俄罗斯金融领域制度创新及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100-104 3.5 小结 104-110 第4章 中国经济制度创新历程 110-141 4.1 1949 年-1979 年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 110-115 4.2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制度创新历程 115-128 4.2.1 邓小平经济改革的制度创新理论--共同富裕 116-118 4.2.2 中国在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制度创新 118-121 4.2.3 中国所有制改革进程中的制度创新 121-122 4.2.4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制度创新 122-125 4.2.5 中国对外贸易进程中的制度创新 125-127 4.2.6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制度创新 127-128 4.3 中国经济制度创新的实证检验 128-138 4.3.1 中国农业和对外开放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128-134 4.3.2 中国金融领域制度创新及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134-138 4.4 小结 138-141 第5章 中俄制度创新综合比较 141-191 5.1 解析中俄制度创新比较略论的价值 141-144 5.1.1 俄罗斯曾经也是社会主义国家 141-142 5.1.2 中俄两国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42 5.1.3 中俄两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动因和目标基本一致 142-144 5.2 中俄经济制度创新模式的比较 144-149 5.2.1 中国的渐进式经济制度创新模式的形成 144-146 5.2.2 俄罗斯的激进式经济制度创新模式的形成 146-148 5.2.3 中俄经济制度创新模式孰优孰劣 148-149 5.3 中俄产权制度创新比较 149-159 5.3.1 俄罗斯的产权制度创新 150-156 5.3.2 中国的产权制度创新 156-158 5.3.3 中俄产权制度创新比较 158-159 5.4 中俄分税制创新比较 159-168 5.4.1 中国的分税制改革进程概述 160-161 5.4.2 俄罗斯的分税制改革进程概述 161-162 5.4.3 中俄分税制改革模式存在共性 162-165 5.4.4 中俄现行分税制度存在的异同 165-168 5.5 中俄经济制度创新综合绩效比较 168-189 5.5.1 国内经济发展总指标比较 169-174 5.5.2 农业经济指标比较 174-176 5.5.3 工业生产指标比较 176-178 5.5.4 对外贸易指标比较 178-182 5.5.5 金融方面经济指标比较 182-186 5.5.6 税收指标比较 186-187 5.5.7 其他经济指标比较 187-189 5.6 小结 189-191 第6章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中俄经济制度创新比较 191-201 6.1 俄罗斯在经济制度创新过程中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 191-194 6.1.1 普京时代--稳定的政局与经济发展政策 191-192 6.1.2 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 192-193 6.1.3 俄罗斯科技潜力雄厚 193 6.1.4 俄罗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 193 6.1.5 加入世贸将促进俄罗斯经济体制的完善 193-194 6.2 俄罗斯经济制度创新过程中阻碍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 194-197 6.2.1 俄罗斯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出口 194-195 6.2.2 俄罗斯存在较长期进出口逆差 195-196 6.2.3 俄罗斯投资环境较差 196-197 6.3 中国经济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 197-198 6.3.1 资源与环境问题 197-198 6.3.2 加大与各国经济合作,建立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 198 6.3.3 中国缺乏国际核心竞争力 198 6.4 中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绩效比较 198-200 6.5 小结 200-201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201-207 7.1 中俄经济制度创新过程中存在共性 201-202 7.2 中俄经济制度创新过程中存在异同 202-203 7.3 论文的创新内容 203-204 7.4 中俄经济制度创新的展望 204-207 7.4.1 俄罗斯具有一定的经济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 204-205 7.4.2 中国具有良好的经济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 205-207 参考文献 207-218 A.图书类 207-208 B.论文 208-209 C.报纸 209-210 D.期刊类 210-216 E.论文集、会议录 216 F.电子文献 216-218 攻读期间的主要论文及主持并参与的课题 218-219 致谢 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