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托尼・本尼特是英国文化探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重评了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性和陌生化,一方面指出其理论的关键缺陷,即不能解决文学进化问题,这使其陷入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对立立场;另一方面本尼特也指出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贡献,尝试把俄国形式主义带回到社会历史的维度,为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创造了条件。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文学性;陌生化;文学进化;社会历史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俄国形式主义者可是说是一群有着相同的理论兴趣的学者聚集在一起讨论文学理论的学术团体,比起“形式主义”这个名字,他们更喜欢称自己为“分类者”,因为他们希望把俄国文学从当时附庸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境地中解救出来。“文学性”和“陌生化”这两个理论是他们解救文学自主性的重要武器,他们也因此被冠上“形式主义”这个带有贬义色彩的名称并划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对立面上。面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主义批评所面临的困境,本尼特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应该重新审视并吸收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遗产,以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开拓一条新的道路。 本尼特认为,俄国形式主义很多作用的形成都是由索绪尔的略论语言学探讨带来的,一方面,语言学的探讨推动了诗学的探讨,它使文学探讨重新回到了语言的探讨上,正如雅各布森所说的,“语言学的优势可以帮助我们完善文学的探讨措施”。[1]另一方面,俄国形式主义者继承了索绪尔的哲学观上的内涵,即“有关科学和其对象间存在关系的哲学观”,[2] “文学探讨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工作措施和程序。”[3]形式主义的这个对象指的是文学性的对象,措施及程序指的是陌生化的手法。 文学性是雅各布森提出的理论主张,他认为“文艺学的探讨对象不是大而无当的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特定的著作成其为文学著作的东西。”[4]科学的文学探讨要与传统把文学艺术看作是各种思维和认知方式的看法断裂,传统看法把各种复杂的对象如作者的阶级与种族、著作所展示的历史时刻等内容加入文学探讨,缺乏对文学文本本身的关注,容易忽视文学著作与其它学科文本的异同性和特殊性。文学性的根本问题是文学语言的形式问题,它能使普通的语言材料经过陌生化的手法转变成为文学艺术著作,让人们重新恢复对那些已经带有习惯性的中性色彩的词语的感知能力,使人在词与词的序列形式、词的意义和内部形式间感受到文学的独特价值。陌生反常的形式手法就是通过颠覆能指和所指间的传统关系,陌生化传统的守则和公约,刺激了人们萎缩的、麻木的感知从而延长了人们对艺术著作的美的感受时间。所以文学不再是作者某种情绪的表现,也不是现实世界的冷漠生硬的反映和象征,也不是其它任何学科的附庸,更是不是表现或强化任何政治意识的手段。至此文本的社会性、历史性的力量被剔除出来,这一反历史的立场与当时日益受到“反映论”支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学派起了正面的冲突,这种学术上的冲突最后还演变为政治上的压迫。虽然最后雅各布森为形式主义者的立场进行澄清和辩护,也在历史和社会方面做出了让步,强调文学不是孤立的艺术,也是社会大厦的一部分、文学的自主性是相对的、文学的历史的书写离不开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但是他们在回答文学的发展及发展动力的问题时又回到了索绪尔的立场上,他们认为“文学形式的变化和展只是时间流逝本身的结果”,[5]本尼特认为,正是因为他们不能解释文学的发展进化的问题,所以才会被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责难。另一方面,因为从本质上说,文学性的探讨并不是真正的探讨文本,俄语论文网站,而只是探讨了一组组特殊变换的文本间的关系系统,把文学探讨还原到语言探讨上,犯了还原论的错误,不能将历史社会的因素融入到他们的核心概念之中,最终也落下了“形式主义”这个不好的名声,也一直被划为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对立面而受到批判。 关于俄国形式主义的处境,本尼特是充满了同情的。一方面,本尼特认为不能忽视俄国形式主义的成就:首先,他们能够洞察传统美学对象不明的软肋,从而严格地为自己设定了探讨对象――文学性,把文学探讨提到科学美学的位置上;其次,陌生化理论的产生使他们否定反映论中以文学文本对反映现实的逼真性程度作为评判标准的做法,提出了文学是现实的符号而不是现实的反映的正确的观点;再次,因为文学性和陌生化是对文本之间变化的功能和关系的探讨,所以俄国形式主义削弱了传统批评中的“文本形而上学”的做法,即“假定文本具有一种由其来源时的环境所标志和所决定的一劳永逸的存在和与其他文本的固定不变的关系”,[6]俄国形式主义实际上是在不经意间把文本放入了历史探讨的范畴。另一方面,本尼特也积极地为俄国形式主义翻案,因为他认为俄国形式主义其实并不是那么地“形式”,不是那么无关政治、历史和社会的。首先,本尼特认为“文学性并不主要取决于文本自身形式上的特殊,而是依赖于文本建立的这些特殊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母体中所占有的地位。”[7]他们用陌生化的手法表面上是对特殊句或诗歌的结构进行精密略论使之变得陌生,俄语专业论文,实质上他们是不自觉地挑战了人类社会中某些主流的意识形态和叙事成规,揭露的是特定的社会制度背景下的不同的意识形态冲突,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哈克身上暴露出奴隶制度的现实和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包括伦理的、政治的冲突;其次,无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反对“文本形而上学”的观点还是后期雅各布森为俄国形式主义澄清的主张,都可以看出俄国形式主义都对历史有着自觉或不自觉的诉求,因为陌生化是文学复新的技巧,它在不同历史的对比关系中建立起惯例和标准,以期不断超越僵化的文学形式;从熟悉到陌生再由陌生到熟悉,所以某一特定的文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中它的地位是不断变动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和功能,这样就赋予了陌生化历史的和社会的维度;文学性和陌生化不再是单纯的“形式”上的问题。 所以,本尼特认为要正确对待俄国形式主义这份宝贵的理论遗产,它应该受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公正对待。另一方面,本尼特也希望通过在构建俄国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话关系时能够能纠正马克思主义文学的美学理论的错误倾向,能真正地为马克思主义批评构建一种新的“文学”观念。 注释: [1][2][3][5][6][7]托尼・本尼特.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37,38,40,29,57,49. [4]什克洛夫斯基,等.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三联书店,198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