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曼先生毕生热情传播俄国文化,积极参加中国革命,曾发起创建“九三学社”。今年恰逢“中国――俄罗斯文化年”,又正值“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我们在此深切缅怀张西曼先生,继承他的遗志,为增进中俄友谊,建设民主富强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多次访学俄国 热衷俄文教学 张西曼(1895-1949),湖南长沙人,1909年入京师大学堂学习。1911年赴俄国远东地区的海参崴入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俄语论文网站,学习政治经济。1912年他到彼得堡和莫斯科考察,接触到了普列哈诺夫和列宁的作品。1918年冬,他又一次来到海参崴,读了大量对于俄国革命的资料,开始翻译《俄国共产党纲领》等重要文献。 1917年,他与邓洁民等在哈尔滨创办东华中学,以后该校成为革命者赴苏俄的据点。1919年,张西曼任北京大学俄文专修科教员。1920年促成北京大学俄国文学系的组建。1925年在北京创办中俄大学,并亲自讲授俄文,在此期间他曾编写有俄文教材:《俄文文法》(1921年)和《中等俄文典》(1923年)。1927年任武昌中山大学法律院院长兼俄文法政学系主任。1930年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俄文政治经济系教授,在课堂上以俄文讲授政治经济学和苏联宪法。 引进俄国文化 成立中苏文协 张西曼自留学俄国以后,便为引进和传播俄国文化做了大量工作,除前面提到的讲授俄文并编写俄文教材之外。1918年11月间他曾致函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李大钊,建议北大图书馆充实俄文文学书籍:“惟是探讨一国之文学,必深资乎参考,而参考又必藉乎图书,此图书之设置势必周且备矣。”1922年,张西曼亲自编写《新俄罗斯》一书,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新面貌和文化建设上的成就。 1935年,张西曼在南京与知名人士徐悲鸿等发起成立中苏文化协会,他被推举为总干事,并任该会会长孙科的秘书。中苏文协的宗旨是增进中苏友好,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协会还办有刊物《中苏文化》。在此以前张西曼就在传播俄国文学方面作了有益的工作,他满怀激情地在大学课堂上讲授过俄国著名文豪普希金的著作;写出了在中国第一篇评价普希金的专文――《俄国诗豪朴思径传》(刊于1920年3月出版的《少年中国》第1卷,第9期)。1936年在中苏文协上海分会成立之际,张西曼组织发动上海文艺界人士编辑出版了《普式庚逝世百周年纪念集》,包括普希金的诗歌、戏剧和文章,其中就有张西曼翻译的《普式庚传》(韦列沙耶夫著)和译诗《酒神祭歌》。期间中苏文协上海分会和中国文艺社联合举办了苏联版画展览会,俄语论文,展出200多幅版画,引起很大反响。当时鲁迅先生也曾前来参观,在展览会上曾与张西曼相晤,相互进行过亲切交谈。 1938年12月,张西曼代表中苏文协总会长孙科来长沙出席中苏文协湖南分会成立大会,指导工作,并被推选为理事。同时被推选为理事的还有吕振羽、翦伯赞、谭丕模等湖南文化界知名人士。张西曼和其他理事共同商议决定经常性的会务活动如下:一、刊行《中苏》杂志,每月一期,内容为介绍苏联先进文化,宣传抗战;二、开办俄文学习班,分初级班与高级班;三、每两月举行一次国内外形势时事报告会;四、设立图书阅览室,陈列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赠送的书籍。 中苏文化协会原成立于南京,后迁往重庆,在宣传坚持抗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少知名人士都在《中苏文化》上过文章。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939年苏联“十月革命”22周年之际,毛泽东撰写了题为《苏联利益与人类利益的一致》的重要文章,交吴玉章转张西曼在《中苏文化》第4卷第3期上。 投身革命运动 积极奋斗终生 张西曼的父亲主张革新,兄长早年加入同盟会,在这种家庭环境熏陶下,张西曼早在1908年13岁时,就经宋教仁、谭人凤介绍加入了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1912年武昌起义后,受南京临时政府委托于中俄边境组织骑兵,并赴海参崴附近说服“刘弹子”(玉双)率部南下支持新政_府。 1920年12月2日,张西曼与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创建社会主义探讨会,探讨并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会员主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1922年陈炯明背叛革命后,他赴上海会见孙中山先生,建议实行联苏联共,改组国民党继续革命。1926年,他在北平创办的中俄大学被军阀张作霖强行封闭后,张西曼南下参加武汉革命政府任政治顾问。为了支持革命政府,他翻译出版了《苏俄民法》、《苏俄刑法》、《苏俄宪法》。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他谴责蒋介石实行的反动政策,积极营救被捕学生200余人出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西曼呼吁停止内战,建立统一战线,对日宣战。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蒋介石1937年7月10日在庐山召开的知名人士时事座谈会,并在会上提出了联合苏联抗击日寇的政见。1938年,张西曼除主持中苏文协的工作之外,还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和中国反侵略分会,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工作。皖南事变后,他与柳亚子等人联名通电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罪行。 张西曼为促进民主宪政的真正实现,于1944年2月在重庆组建了中国民主宪政促进会,被推举为理事长。为纪念194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张西曼又参与组建主张和平民主的“九三学社”,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而努力战斗。1946年5月4日该社正式成立,他被选为中央理事会理事。后来他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仍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 1948年12月,张西曼在南京遭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已不能公开立足,于是来到香港,找到中共地下组织,后经中共南方局廖承志、潘汉年的安排,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原解放区。1949年3月他到了北平,不久又到东北解放区参观学习,表露了他对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的赞赏与支持。 后来,他又积极参加了在北平举行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出席了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不幸在此会议期间发现痰中带血,经诊断为肺癌,眼看着毕生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张西曼是多么渴望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中国人民服务啊! 鉴于中国医疗技术条件的落后,张西曼决心向死亡挑战,向世俗观念挑战,最后一次为中国人民造福。他亲写遗嘱,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院。他是一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也是一名为中国的民主与科学献身的勇士。 1949年7月10日,张西曼先生不幸病逝,享年54岁。他在病床前留有遗诗云:“四十年革命为人民,绝未投机背此心。”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天,成立了由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李维汉等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熊瑾玎老先生忍悲含泪,写下了长长挽联: 渝市共倾杯,时事漫谈,辄向前途窥远景; 燕京重握手,新诗未和,那堪一晤便千秋。 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里立有纪念张西曼先生的墓碑,上面刻着周恩来亲笔题写的墓碑词: 权位不动,威武不屈。反帝反封建,四十年如一日。风雪万里,追自由之光芒。埋骨在此,山岳皆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