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有探讨机构的学者提出了把符拉迪沃斯托克“租借”给中国共同开发的议题,虽然该消息后来被俄官方否认,但是该事件从侧面反映出俄罗斯部分有识之士关于借中国之力推动其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期待。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不久前,俄罗斯有探讨机构的学者撰文,提出一项把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部分地区“租借”给中国来共同开发的计划。该文章一经披露,坛即引起了俄罗斯国内学界乃至官方的强烈反应。俄官方很快进行“胖谣”,宣称这只是个别学者的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俄罗斯学者也纷纷撰文进行辩论。这一消息在中国同样引起普遍关注。的确,这座城市与中国人民有着特别情缘,自然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记忆 提起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论文范文,相信大多数中国人对它都会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都愿意用“海参崴”这个更古老、更有韵味的中国名字来称呼它。 的确,海参崴是这座城市久远历史的原名,古已有之。“海参崴”在中国满文里的意思是“海边的小渔村”;亦有以盛产海参而得名之说。 中国政府对海参崴实施有效统治的历史非常悠久。自中国唐、辽、金起,历朝历代均对该地实行着有效行政管理。 自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伺机东侵,寻求打通在远东地区的出海口,与清朝发生多次领土纠纷。虽然清康熙年间与沙俄订立的《尼布楚条约》明文规定海参崴属清朝,但是随着清朝国势日衰、鸦片战争的失败,沙俄强迫清政府干1858年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1860年,沙俄再次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规定了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同时规定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可以留住。 大批中国人滞留下来,他们有的在港口、铁路做工,有的做商人、艺人、小店主、赌场主,还有少部分人靠捕捞海参为生。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兴建,海参崴外来人口剧增,来到海参崴的中国人也增加了许多。到上世纪30年代时,中国人在海参崴已小有规模,他们开设饭店、杂货店、小旅馆,甚至还有中国人自己开设的剧场。据说海参崴的警察局还设有中国分局,负责保护中国人不受侵犯,同时也在他们中查禁鸦片。一些在海参崴居住时间较长的中国人,改信基督教,同俄罗斯人结婚,城市里出现了新的中国人群体:俄籍华人。 从沙皇俄国强占这一远离其东欧政治和经济中心而又梦寐以求的东方良港时起,就给它起了一个充满帝国扩张野心的俄文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上世纪30年代,随着苏联大清洗运动,苏联政府以各种理由强行把居住在这里的满、汉等“异民族”大规模、彻底地“迂往”了它地。如今,在海参崴仍能隐约找到当年中国人居住区的遗址,却已很难找到一户纯粹的中国早期居民的后代了。 不过,历史就是历电。今天,参观符拉迪沃斯托克博物馆的人们仍然可以看到收藏于此的著名的明朝永宁寺碑碑刻、清朝兴凯湖勘界纪事铜柱等大批中国文物。 海参崴被沙皇俄国割占,只不过是清政府丧失国土的一小部分,也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钟声。中国人为收复失土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多次声明,立志收回海参崴等被列强侵占的中国土地。他说,要组织一个30万大军,直到收复海参崴为止!尽管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收复这片失去的故土付出过各种努力,而且这种机会也一直存在,但是,历电的演进有时是复杂的,也是无情的。今天的海参崴在事实上被纳入了俄罗斯版图,这一饱含着中国人感情的中文名字也成为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不过,大多中国人至今仍然愿意用海参崴这…好听和顺口的中文名来称呼这个城市。 远东城市的历史纪念与特有风情 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形呈斗圆型,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仅次于新西伯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它濒临日本海,东扼鄂霍茨克海(中国称北海),闻名世界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第23空军司令部都设在这里。 作为世界著名的不冻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和通往世界各国的海运起点,符拉迪沃斯托克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这里曾是红军和白军激烈争夺的要地,后来有几条街道就是以当时牺牲的红军指挥员的名字命名的。在1941年的卫国战争中,符拉迪沃斯托克发挥了后方堡垒和前线命脉的重要影响,远东大量的粮食、装备和军队,大批从盟国运送来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从这里的海港和铁路运送到前线。 太平洋舰队的驻扎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许神秘。据当地居民介绍,现今停靠在港口的军舰只是庞大舰队的一小部分,许多重要军事设施被分散到了临近城市的其他军事基地。即便如此,游客还是可以在此饱览一番军港的别样风情。毕竟,从这里发出的指令确曾改变过历史,会让人顿生历史的错觉之感。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红旗舰队战斗光荣纪念广场,就陈放着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扬名天下的苏军c56号近卫军潜艇。二战时,C56号潜艇曾远赴波罗的海,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等著名战役。据记载,英勇善战的C56号潜艇在战争中共击沉敌舰十艘,重创四艘,为苏联打败法西斯侵略立下汗马功劳。红旗舰队的称号便是对这支舰队赫赫战功的褒奖。在潜艇后面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呈扇形的商业船队海员纪念碑墙。二战中,符拉迪沃斯托克有25艘大型商船被德军潜艇和飞机击沉。在纪念碑黑色大理石的墙面上,镌刻着近万名牺牲的船员名单。 实际上,游客无论游览军港还是漫步符拉迪沃斯托克其他大街和广场,都能随处见到一座座耸立的纪念碑,这些纪念碑多多少少地都与这座城市或开疆拓土或抗拒入侵的战争有关。有资料显示,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这些城市就留下250多座历世纪念碑和历史遗址。 冷战后的1992年,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始对外开放,中国人又有机会踏上了这片土地,一睹它的魅力。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乡村是极具特色的。农舍往往为板木结构,大约因为历史久远,大都显得斑斑驳驳,加上尖斜的屋顶、小仄的门窗、屋外随意圈成的农家菜园,构成一幅幅典型的俄罗斯乡村美景。据当地人介绍,俄罗斯的农民数量少,生活较为清苦。 符拉迪沃斯托克人口近百万,风光旖旎,景包迷人,是俄罗斯著名的疗养胜地。当地人利用丘陵地形、临海位置和森林多的特点,把这个滨海城市装扮得秀丽多姿,别具一格。这里有良好的海滨浴场,每逢夏季,来自远东各地、西伯利亚、欧洲部分乃至外国的游客、疗养者络绎不绝。 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街上,满眼是俄罗斯风情的建筑,高高低
低、错落有致地随着丘陵地形分布在街道两旁。东正教教堂高耸入云的尖顶,整齐划一充满欧洲古典风格的办公楼、店铺和苏联时期建设的公寓楼,不高,但显得敦实。市内新式楼房极少,很多建筑已近百年依然气势维伟,旧而不破,设计考究,雕琢精美。据说,俄罗斯人建房子不求速度,但求结实,一幢不大的楼房,往往历经数年也难以竣工,装修还要再花去一年载的时间。难怪俄罗斯老百姓时常抱怨房价高,时间也是建筑成水啊。 的确,近百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官僚制度、刻板教条的办事准则以及做事的低效率,制约着符拉迪沃斯托范的经济发展。尽管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打破,但新的现代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这里缺少投资,更缺少市场观念。即使消费品紧缺,物价再高,但日常生活消费品――牛奶、面包却基本不会涨价,城市公交依然免费乘坐,孩子照样免费中学,计划经济的印痕十分明显,不知对该体制已养成长期心理依赖和列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人何时能走出它的僵化管理? 中俄关系的晴雨表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开埠,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活力,当年,大批中国“倒爷”踏上了这片久违了的神秘土地。中国商人为处于“短缺经济”时期的俄罗斯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市场繁荣、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影响。 边境“易货贸易”是当时最直接有效的贸易方式,深受俄罗斯人民欢迎,也为俄罗斯人民渡过艰难时期做出了巨大贡献。笔者至今记得,俄远东地区包括滨海边疆区与中国边境城市之间的边境“一日游”推出不久便难以满足双方老百姓商贸往来,“多日游”等更加便利的方式很快得到推广,足见当时边境商贸往来之盛况。中国“倒爷”们手持旅游护照出境顺便随身带几件运动服、夹克衫、雪地鞋、化妆盒之类的东西,很轻易地就能换回异国风味的俄罗斯服装、鞋帽、炊具、剃须刀、望远镜等商品,各种中国产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更是俄罗斯商人进货单里的必备项目。不可否认,尽管这种简单、粗放的贸易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由于当时的俄罗斯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消费品供应严重不足,这种商贸往来还是得到了双方从民间到官方的基本认可。整个90年代,两国在远东地区的民间商贸往来如火如荼、发展迅速,各种具有官方性质的地方合作也方兴未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中国人也逐渐增多。据媒体报道,目前有大约20万中国人在俄远东地区工作,其中近一半从事零售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俄罗斯经济实力的增长,21世纪初以来,中俄民间贸易的各种不和谐声音也开始从地处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频频传来。从2017年开始,这里多次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禁商令”,许多在此经商的小国商人或者遭受重大损失,或者被迫离开经营多年的市场另谋发展。事实上,遭受损失的不仅仅是这些中国商人,连俄罗斯媒体也承认,当地经济甚至老盯姓的生活也深受“禁商令”之苦,毕竟,质量可靠,经济实惠的中国商品依旧是俄罗斯人民所需要的。 符拉迪沃斯托克发生的情形折射出了俄罗斯在远东政策上的种种顾虑。一些保守的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在本国人口出现逐年下降趋势,而且这一趋势短期难以遏制的情况下,俄语论文题目,中国劳动移民大量出现,将威胁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主权安全,因此,他们对俄罗斯与中国在远东地区的合作持警惕和怀疑态度。有学者粗略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各种有关“中国在俄罗斯远东扩张”的文章不下几百篇之多。诸如“符拉迪沃斯托克报》的“伟大的兄弟把手伸阳了我们”、《消息报》的“中国人是远东的客人还是主人”、《共青团真理报》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否要成为哈尔滨的卫星城”等文章,代表了这种担忧。 不过,也有很多俄罗斯有识之士指出,俄罗斯远东地区远离俄政治和经济中心,经济大大落后于俄罗斯平均水平,且人口稀少,投资收益率极低,在俄罗斯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依靠加强与中国等近邻国家的合作来推动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确,比之俄远东地区的发展状况,中国东北地区经过30年改革开放,无论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看,都具有较大优势,双方经济互补性十分明显。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合作已是中俄学者们着重探讨的课题。前不久,俄罗斯有探讨机构的学者提出了把符拉迪沃斯托克“租借”给中国共同开发的议题,虽然该消息后来被俄官方否认,但是该事件从侧面反映出俄罗斯部分有识之士关于借中国之力推动其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