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合作为何长达17年无果?如果梳理这段历史,就会发现问题的原因是此前中国一直没有搞清楚谁才是俄罗斯那头的大老板,等搞清楚了时局也已经变了。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1996年4月,造访中国的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中方签署了《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协定》,此协议成为两国在苏联解体后能源合作的起点。石油方面,俄方提出通过输油管道向中国供油的计划,如今它已然成真。 而作为协议另一个重要内容,自位于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塔气田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计划却至今仍为画饼。 回想起来,那已经是17年前的往事了。眼下,中俄各自的垄断性能源巨企中石油与俄气仍因100美元的价格差距而反复拉锯。梳理这17年的过往可以发现,俄政坛诸股势力的变幻使得早在苏联时代就已被反复斟酌的向东亚出口东西伯利亚天然气的计划始终缺少坚实的政治基础,连同吸引投资困难以及对出口战略的迟疑不决一起构成了其至今无缘出口创汇的主要原因。 普拉东诺夫没有去北京 将科维克塔选为出口中国天然气的气源,这是极为自然的选择。 1987年发现的这个气田,天然气储量达到1.9万亿立方米,进入俄最大天然气田行列。其地理位置与中国相近,是对华输气的不二选择。中国人也早就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气田,早在1994年中石油就曾与俄方西伯利亚远东石油企业(以下简称:西丹科企业)一同探索从科维克塔向中国输气的可行性方案。 这家从俄罗斯石油企业拆分下来的能企拥有鲁西亚石油企业(RUSIA Petroleum)的控股权,而后者便是科维克塔开采权的拥有者。梳理这17年的过往,对华输气议题总是离不开这个气田。 但是,在俄业内人士看来,叶利钦在北京签署的那纸协议并不靠谱,因为当时随叶出访北京的代表团中居然没有鲁西亚石油企业创始者及第一负责人列夫·普拉东诺夫。这家由伊尔库茨克州政府于1992年建立的企业从一开始就握有科维克塔的开采权。 普拉东诺夫称,他压根就没有接到随访的通知,虽不能说普拉东诺夫不随访,这项目就没戏,但他的缺席意味着伊尔库茨克州的缺位,这背后不同权力主体的利益较量多少还是让人对项目前景把握不准。 在俄罗斯联邦独立后的叶利钦时代中,俄央地关系之复杂早已发展至地方政府敢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步,伊尔库茨克州恰是最典型的一个。1993年叶利钦炮打白宫,因在819事件中支持叶而被其任命为州长的尤里·诺日科夫当即推动该州自己选举州长。他在州议会上宣称:“莫斯科自顾不暇,已经管不着我们了,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创造历史的时代!” 莫斯科很愤怒,但也很无奈。诺日科夫就这样成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州长。值得一提的是,他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其父亲就是一位死于大清洗中的中国人。 鲁西亚石油企业就是在这位2017年去世的中国人后裔帮助下于1992年成立的,并于1年后一举拿下科维克塔开采权。鲁西亚这个名字就是由伊尔库茨克州最主要的五个城市的俄文名首字母组成的,这自然与其“优先满足州内天然气需求然后再出口创汇”的目标相契合。诺日科夫直至今日在这个州内仍享受民众称赞,就是因为人们相信那时的州政府真正为自己的百姓着想,鲁西亚石油是其中一个例子。 缺少了鲁西亚石油的参与,叶利钦在北京签的那纸协议确实显得不那么让人信服。一个月后,更让人感到心里没谱的事情发生,像与许多地方行政单位签署分权协议一样,叶利钦也代表中央与代笔伊尔库茨克州的诺日科夫签署了同样的协议,协议规定该州拥有独立进行国际经济交往并签订协议的权利。 显然,该州政府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在科维克塔的事情上叶利钦更不能不顾及地方的利益诉求。 “石油将军们” 苏联解体之后,俄各地能源项目的开发都绕不开这种利益争夺,开发效率自然难以让人满意。由叶利钦拍板的这次项目成为鲜明实例,2000年他被一个全新的项目取代。从1996年到2000年,俄政经界围绕科维克塔展开的是很让人无奈的争夺与引援。 其实,东西伯利亚天然气的开发也拥有一段不短的历史。早在1956年,苏联政府就在东西伯利亚另一个重要地区雅库特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发现了天然气田,并且于十年之后在那片永久冻土带上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输气管道,年输气量达到8亿立方米。 到了70年代,认识到东西伯利亚天然气储量的可观前景后,莫斯科决定在这里大规模建造天然气管道,将其汇入苏联天然气网络中去。但是,就像石油管道、电力系统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天然气管道也是在苏联西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却将东部抛在了脑后。至于原因,都是缺钱,若经济状况良好,戈尔巴乔夫也不会难以为继而被迫改革了。 当裤腰被迫勒紧,对东西伯利亚天然气使用的计划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口创汇成为极为自然的一种想法。那些年,许多探讨机构制定了向日本、韩国甚至美国出口天然气的计划,直至中国也出现在各能企大佬的视野中。 但是,直到苏联解体这些计划都未能成真。解体之际,圣彼得堡市长索布恰克甚至向莫斯科发来催粮信,以缓解短缺危机,此种背景下,又哪里有钱进行天然气管道建设? 问题终究还是要放到新俄罗斯里来解决。在力求用最快速度彻底改变俄罗斯旧体制的青年改革派的主导下,国有资本被分拆。这其中就包括由原苏联石油工业部改组而来的俄罗斯石油企业。 各个地方大佬都分得自己的一块,其后数年间一直屹立于俄能源市场的巴什石油、鞑靼石油、秋明石油、科米能源便于那时瓜熟落地,像伊尔库茨克州的鲁西亚石油一样,他们分别印证了巴什基尔、鞑靼斯坦、秋明、科米这些地方行政单位在叶利钦面前的强势。 可以发现,这些独立出来的能源公司均位于西伯利亚,从中亦可见苏联后期无力统一全国能源体系留下的后遗症。与之相比,最终被切尔诺梅尔金力保而完整保留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算是幸运的。 那是一个“石油将军们”风生水起的时代。那些年莫斯科中央政府官员们很熟悉的一个画面,是来自西伯利亚的石油大佬们在财政部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喋喋不休地诉说矿工们如何吃不上饭,要求中央立即拨款。然后,他们坐上奔驰车奔向机场,那里停着他们的私人飞机。 其实,他们都知道,中央没钱。他们要的实际上是像苏霍伊企业的西蒙诺夫讨到的向中国出口苏-27战机许可一样的对外能源出口权。最终,他们先后获得了这样的权利。 同在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萨哈共和国)是另一个实例。1990年主权宣言的这个共和国最终在领导人米哈伊尔·尼古拉耶夫的坚持下留在了俄境内,但却从叶利钦那里取得可自行处理境内11.5%的黄金,20%的钻石和全部工业金刚石的优厚待遇。 正如上文所言,雅库特作为东西伯利亚首先开采出天然气的地方,其领导人不可能忘记这种抢手的资源。1995年,尼古拉耶夫在其一本展望雅库特21世纪头25年发展的书中明言,要将境内储量达1.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恰扬京气田作为发展重点,要建造一条从东西伯利亚延伸至中国和韩国的天然气管线。 同科维克塔相比,恰扬京的储量虽不及却同样可观,所以尼古拉耶夫的计划不容小觑。 BP登场:改换门庭 出口到中国去!这是那时许多俄罗斯能源界人士的目标。尼古拉耶夫为恰扬京气田勾画的蓝图如此,俄语论文范文,叶利钦眼中的科维克塔也这样。实际上,鲁西亚石油为科维克塔做的出口规划中中国、韩国都是重要的目标国。 西西伯利亚的州长们也看好了中国市场,新西伯利亚州州长维塔利·穆哈曾向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递交一份名为“西伯利亚-中国”的天然气管线建设计划。 苏联末期,韩国和日本是东西伯利亚天然气出口诸种蓝图中的主要目标国。但当中国经济强势崛起并开始对天然气有了越来越大的需求时,俄罗斯人的目光开始越来越多地投向北京。当他们终于拥有了开采权,这目光就显得愈发急切。 当然,光有开采权还远远不够。像苏联后期一样,俄罗斯人还是缺钱。“石油将军们”买得起奔驰和私人飞机,但投资开发天然气他们就开始“捉急”了。一个科维克塔的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必须找到投资人,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那位华裔州长诺日科夫联合西伯利亚及远东几个州一起成立了西丹科企业,意在可以用力量联合实现资金集合,或至少可以通过力量联合实现从国内外引得大投资人的目的。 就在此时,继证券私有化之后散发着更加原始掠夺味道的“贷款换股份计划”开始了。寡头群体崛起,东西伯利亚地下天然气的命运不可能不被作用。在这场“世纪大拍卖”中,奥涅克西姆银行掌舵人波塔宁取得了西丹科企业,也顺势控制了该企业旗下的鲁西亚石油,成为它事实上的拥有者。 手握科维克塔的开采权,同样感到无法独力应付这个大气田的波塔宁开始积极地为其寻找投资人。1996年,这位曾同其他六位寡头一同资助叶利钦参加总统大选并成功胜出的寡头同韩国排名前15名行列中的汉波集团达成协议,引入资金。但没承想,仅过了一年,汉波集团就破产倒闭。 科维克塔开采之梦再次梦碎。 此时,时任副总理的丘拜斯正在伦敦极力说服BP企业参与到科维克塔项目中来。俄罗斯私有化事实上的掌舵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也颇有作用的丘拜斯的劝说还是可以起影响的。 加上科维克塔从储量到地理位置的优越条件,英国人被打动了。1997年,BP企业开始控股鲁西亚石油,正式开始操盘科维克塔。当然,其进入俄能源市场后更为知名的动作是与秋明石油成立著名的秋明BP企业(TNK-BP)。 操盘人的变化意味着叶利钦1996年与中国人签的那纸协议沦为空谈,一切重新开始。鲁西亚石油祭出自己计划许久的“科维克塔-中国-韩国线”。 2000年,又是在北京,中石油、秋明BP和韩国国家天然气集团签字画押,中俄间新的天然气管线又开始挑动两国能源人士的心弦。同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回俄杜马已将科维克塔列入了适用“产品分成协议”条件的能源项目行列,这更让诸多投资者感到眼红。 鲁西亚石油方面提议让科维克塔适用产品分成协议的请求已有多年,但在俄政坛,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事情总要被放在后面解决。所以谁也没指望该问题能马上引起重视,大多估计怎么也得到2003年普京才会考虑这个问题。 但2000年杜马居然核准了该请求,俄语论文题目,据业内人士称,担忧俄未来经济发展的普京和时任总理的卡西亚诺夫在访问过亚太一系列国家后认识到了向东方出口天然气的必要性,这才松了口。 按说,有了高层的政治意志,又有了英国人的投资,科维克塔天然气入华应该是水到渠成了。但是,此时谁都无法忽视另一个重量级选手的存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企业。这个天然气巨企在旁虎视,让人感觉事情似乎仍在未定之天。 1998年经历过创始人和首位庇护人切尔诺梅尔金在俄政坛的倒台及随之而来的司法打压后,俄气开始逐渐在新总统普京入主后找到自己在俄罗斯新时代的位置。而早在1998年该企业高层人士就曾公开表态对科维克塔很感兴趣。其实秋明BP也乐见俄气的参与,并初步与其进行了接触。 可谁也想不到,俄气的算盘与众家大佬颇为不同。 “普京时代”的变数 自俄气开始插手科维克塔,2000年那纸协议便开始飘摇不定。直到2017年,自科维克塔延伸出来的输气管线都没能建设出来。因为没有日益成为普京政权内统外御武器的俄气企业的首肯,这些管道是无法建设的。 作为俄天然气产业第一大公司,俄气的立场是谋求全盘控制俄天然气产业,掌握全部气源和运输管线的同时,以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时间表来控制开采和出口进程。东西伯利亚天然气的开采与出口并非其首要之计,它才不会在乎秋明BP以及伊尔库茨克政府着不着急。 而曾经急于向亚太出口天然气的普京,在俄气延宕科维克塔开发的这几年里也不那么着急了,因为随着国际能源价格高企即使没有东西伯利亚天然气的外输,俄政府依然过得很好。2017年,普京签署命令,要求俄气接手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天然气系统建设计划。明知俄气立场却仍将东方交给他们,普京的态度也就可见一斑了。 但不着急的俄气却一直着急从秋明BP手里夺走科维克塔的开采权。这几年中,它从未停止指责后者未能按时完成开采权协议书中规定的开采量目标。协议书规定,科维克塔开采量须达到每年90亿立方米,但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才3000万立方米,仅供应着伊尔库茨克州内部需求。俄气当然不会在意开采量上不去是不是因为外输管线无法建设。 2017年,在多年的争夺之下,俄气如愿夺得科维克塔开采权。在这之前,它早已成为东西伯利亚天然气输华计划的新掌舵人,与中石油已经进行了数次接触,签署了大量文件。但它有着多种选择,可从多个气田向中国供应天然气。俄气放出话来,2017年之前不会开发科维克塔。 中俄天然气进出口计划就这样走入了俄方立场由俄气主导的新时代。当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俄财政状况趋紧,普京这才又想起了10多年前他曾力推的向东方出口天然气的计划。2017年,俄气在欧洲的生意遭到欧盟的打压,普京在电视镜头前高调要求俄气“东进”。俄气与中石油的谈判由此开始加速。 但是,直到现在,这场谈判仍卡在那100美元的价差上。而且,同1996年中俄达成第一份天然气协议时相比,中国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中亚天然气源源不断地穿过新疆进入中国内陆,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的对华LNG贸易活跃,而中国更在开采自己的页岩气。这才有了中方在谈判桌上的气定神闲。 显然,要么内斗要么牵延不前的俄罗斯天然气产业失去了天然气输华的好时机。怨谁呢?大致盘点过这段历史后,大家心里都有了答案。 (作者系俄罗斯问题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