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岩磊(1990-),汉族,山东聊城人,探讨生,国际政治专业,探讨方向为大国政治与外交。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首次外访的第一站就是俄罗斯,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也在第一时间电话祝贺了李克强总理。这也是中俄高层频繁交流的缩影,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不仅加强了在国际政治事务上的合作,同时还涉及到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领域。随着俄罗斯经济的继续复苏,中国的不断崛起,中俄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俄合作仍然是趋势所在,我们应该把握这一趋势,使中俄关系保持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关键词:中苏关系;近况;新时期;展望 中俄关系的渊源始于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而略论当今局势必须以历史为依据,所以,我们从冷战中的中苏关系开始,略论中俄关系。 一、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球对抗。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并且在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掌握国家政权后,仍然对国民党进行支持,同时对中国进行封锁。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一边倒”,即全面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而苏联也派专家对新中国的建设进行指导,中苏关系发展迅速。 19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在1960年的布加勒斯特各党会议上,中苏发生争论,苏联不仅在会上组织围攻,而且在会后从中国撤退专家,撕毁合同,停止供应设备,对中国施加政治经济压力,迫使中国听从其指挥。而中国坚决反对苏联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改为“两个拳头打人”,既反美也反苏,重点发展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此时中苏关系开始转冷。 60年代末,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演变为国家利益的冲突。1969年6月,勃列日涅夫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坚决的反击”,公开发出了战争威胁,多次策划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不仅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而且在世界上,大国沙文主义严重,随意干涉别国外交和内政。此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对中国的态度转变并逐步建交。中国面对严峻的军事威胁,开始联美反苏。 80年代末,苏联穷兵黩武的政策使其经济衰退,国内问题严重,被迫转为守势。而中美关系也再度恶化,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但“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① 二、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的初步恢复 冷战结束初期,中俄两国立即达成一些协议,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中国承认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二,中俄两国确认1989年和1991年中苏两国领导人所签署的两个《中苏联合公报》依然是中俄关系的指导文件,中俄两国将继续坚持上述两个《中苏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基本准则②。这是实现中苏关系平稳地转变为中俄关系的重要步骤,也是中俄未来加深友好交往的利好因素,这为以后中俄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俄罗斯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欧洲的俄罗斯,俄罗斯“大西洋主义”思想和“从渥太华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政治安全体系理念都昭示了俄罗斯急切地加入美欧政治安全体系的心情,而中国受困于1989年的政治风波作用,这一时期在外交关系上遇冷受挫。也就是说,俄罗斯亲西方的外交政策限制了俄罗斯对华政策的推进程度,而中国不稳定的国内形势又作用了两国探索新型关系的深度。同时中俄双方刚刚修复的关系还比较脆弱,历史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当时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态度明显要强于对中国的态度,中俄两国的“互视友好国家”的关系就显得有些“低洼”,两国只确认了“好”邻居的状态。 然而,虽然俄罗斯努力融入西方国家,中国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并未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美国惧怕俄罗斯过于强大,西欧各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也由热转冷,都对俄罗斯的未来感到担心。此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实力不断增强,加上俄罗斯和中国的地缘优势,中俄开始接近。 三、中俄关系的近况 中俄也对双方关系发展进行了探讨,俄语论文,采取了新举措,吸取了过去极端化的教训,避免了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宿命,摸索出一条既符合两国国情,又适合两国利益需要、更顺应时代潮流的合作道路。1996年两国确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这一关系性质以法学形式予以确定。普京认为该条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长期内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文件”,是“世纪条约”但不是上个世纪的条约,俄语论文,这是未来世纪的条约,“因为它确定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友好国家在我们合作的基本方面彼此相互协作的准则”③。中俄这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战略上全面促进两国政治、经济、外交、安全和人文关系不断深化和拓宽,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永作“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④。不仅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相互支持和依重,在经贸领域加强合作互惠,人文领域的合作日益广泛而富有成果,而且在教育、文化、政党、司法等方面交流频繁。 对两国未来的展望应充分考虑两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今后的发展任务。在国内,中俄担负着相同的历史任务: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要重振俄罗斯,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对中国来说,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中俄两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在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形势下,中俄需要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国际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崛起感到忧虑,并以各种措施减缓中俄崛起的速度。中俄现阶段都没有与美国争霸的实力和意愿。中俄都致力于为自身的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维护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因此,为了突破西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封锁,中俄必须走到一起,相互倚重。 四、中俄关系未来的展望 可以说,目前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边关系发展已经比较稳定和成熟,能够经受得住一些国际重大事件的考验。虽然作用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但是双方在考虑自身利益时,已经能够兼顾对方利益关切,而且随着两国国内政局的稳定,两国外交政策不断成熟,中俄关系仍会稳中有进。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球化会为两国合作提供更多的平台,而且两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等国际问题上也有了相互合作的经验。两国之间“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彼此之间的分歧,要坚持对话,不搞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加以解决,反对动辄进行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⑤。 中俄毗邻而居,命运紧密相连,和则两利,不和则两害。两国和睦相处,加强合作不取决于愿意还是不愿意。因为两国除了难以割舍的深厚传统友谊,彼此还处于相似的战略环境,持有趋同的国际政治理念、拥有得天独厚的客观互补条件。深化中俄各领域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它既是两国政府高层的共识,也得到两国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中俄各领域合作已全面启动,两国关系又处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又一次的重要发展机遇。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所起伏,但中俄深化各领域合作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人民日报》1991年12月13日、12月29日. [3] 普京.普京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江泽民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的演讲:共创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新华社莫斯科2001年7月17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