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隆科多案”与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的签订[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隆科多案”原本是清政府内部政治斗争,但隆科多是清政府派往边界谈判的首席代表,“隆科多案”中雍正将隆科多撤职是导致清政府谈判失利的直接原因,关于清政府来说,《布连斯奇条约》本质上是一个失败的条约。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隆科多案;中俄边界谈判;《布连斯奇条约》
  [中图分类号]K24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08-0014-02
  一、“隆科多案”始末
  隆科多,满洲镶黄旗人,康熙晚年任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康熙帝病逝,隆科多“诏受顾命”,成为顾命大臣。①雍正帝即位后,隆科多以拥戴之功倍受器重。《清史稿》记载:“世宗即位,命隆科多与大学士马齐总理事务,袭一等公,授吏部尚书。旋以总理事务劳,加一等阿达哈哈番,以其长子岳兴阿袭。次子玉柱,自侍卫授鉴议使。雍正元年,与川陕总督年羹尧同加太保。二年,兼领理藩院事。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并充总裁,监修明史。复与年羹尧同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②雍正还尊称其为“舅舅”,这是其他大臣无法企及的权力和荣耀。但高位和殊荣却使隆科多日益骄纵。雍正登基后,皇位很不稳固,他需要拉拢一批大臣作为自己统治的基础,曾诏受顾命的隆科多成为该政治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随着皇位巩固,雍正必然会清除隆科多这样的权臣。雍正二年(1724)十一月,雍正在河督苏齐勒奏折上朱批:“近来舅舅隆科多,年羹尧大露作威作福揽权之景,朕若不防微杜渐,将来必不能保全朕之此二臣者也。尔当远之。”③此时雍正已经注意到了隆科多有招权纳贿、结党营私的行为,并警告朝臣远离隆、年二人。由此,雍正对隆科多的不信任初见端倪。雍正三年(1725)五月二十二日,雍正再次谕大学士、九卿等:“朕御极之始,将隆科多、年羹尧寄予心膂,毫无猜防,所以作其公忠,期其报效。孰知朕视为一体,伊等竟怀二心。朕予以宠荣,伊等乃幸为邀结,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敢于欺罔,忍于背负,几陷朕于不明。朕深恨辨之不早,宠之太过,愧悔交集,竟无辞以谢天下,惟有自咎而已。”④表明雍正已容不得隆科多,处置隆科多势在必行。雍正三年(1725)七月十二日,隆科多被削去太保衔。十二月十六日,雍正帝将隆科多《圣祖仁皇帝实录》总裁一职革去。雍正四年(1726)正月二十一日,隆科多被派去与俄使举行边界谈判。在边界问题谈判中,隆科多尽职尽责,恪守本分。他曾向侍卫说:“我乃带罪之人,于皇上之事,岂敢不尽心效力。”⑤但他已经失去了皇帝的信任。雍正四年(1726)闰三月,隆科多私藏玉牒一事被揭发,雍正与隆科多的关系彻底破裂。雍正五年(1727)六月,正在边界与俄使萨瓦进行谈判的隆科多被撤职。在京城,顺承郡王锡保等奉旨审明隆科多41款重罪,其“大不敬之罪五,欺罔之罪四,紊乱朝政之罪三,奸党之罪六,不法之罪七,贪婪之罪十六,凡四十一款”。⑥雍正命将隆科多从宽免死,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雍正六年(1728)六月,隆科多死在禁所。
  二、“隆科多案”前后中俄边界谈判及《布连斯奇条约》的签订
  “隆科多案”本来应是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但是因为它发生在中俄边界谈判的关键时期,因此,此案的作用就变得更为复杂。
  喀尔喀蒙古地区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史书记载:“包括贝加尔湖一带在内的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⑦从战国一直到明、清,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蒙古等都从这里崛起。唐朝大败突厥后,还在此设置了“安北都护府”。元朝时,这一带归岭北行省管辖。“1638年喀尔喀三汗正式臣服于清,向清政府献九白之贡。”⑧但沙俄不顾这些事实,派兵在我国领土内建立城堡,并与蒙古贵族中的少数叛乱分子勾结,奴役我国当地喀尔喀蒙古百姓,蚕食我国领土。经双方多次交涉,俄语论文网站,最终决定举行两国边界谈判。1725年6月,沙俄政府正式任命萨瓦为特命全权大使,出使中国。随同使华的有秘书格拉什诺甫、郎克,使团卫队头目布霍列茨中校,主持边界测绘的宫廷内侍阔留赤甫,俄科学院的测绘员及东正教士等正式工作人员120人、卫队1500名。雍正帝得知此消息后,派隆科多前往边界主持谈判一事。
  雍正三年(1725)夏天,俄语专业论文,双方代表在恰克图附近的布尔河相会,萨瓦以祝贺雍正登基为由要求进京,隆科多同意,但其下属商队、教士要留在原地,等待谈判后再决定行止。萨瓦进京之后,一方面,命其属员尽快绘制地图,并极力拖延谈判时间;另一方面,通过法国传教士巴多明的关系,重金收买了马齐,马齐把清政府的有关决策和动向全部告诉了萨瓦。 萨瓦得此机密,如获珍宝。他在给沙皇的一份报告中谈道:“当我在北京逗留期间,通过耶稣会的神父们,并利用礼物,找到一些善意的人。在这些中间,现任大学士马齐--即在我以前的报告中所指的那人--给我很大的帮助,并答应今后继续协助我。我通过商队给他送去了一千卢布的皮货作为礼物,并给中间人巴多明神父一百卢布。”⑨但是,这样大的泄露国家机密的事件,雍正帝当时却没有丝毫觉察,后来在审判隆科多时竟然还有马齐参加。
  萨瓦在京城半年之久,中俄双方就准则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在萨瓦回到布尔河后,与隆科多、策凌等继续会谈。在谈判中,隆科多坚决要求俄国归还已侵占的我国喀尔喀地区土地,萨瓦蛮横地以发动战争来威胁中国放弃领土要求,双方僵持不下。正在这时,隆科多被逮捕回京。隆科多离开后,代替隆科多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克什图因路途遥远未能及时到达边境,策凌暂为中方首席代表。策凌是一个勇敢的将军,却不懂外交谈判,对俄一再妥协退让,谈判形势急转直下,并迅速按照俄方所提出的划界方案达成协议。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五日,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签订。通过条约,俄国从中国攫取了一大片领土。萨瓦在给沙皇叶卡捷林娜一世的奏折中说:“随着俄罗斯帝国十分有利的商业关系的建立和边界的划定,我可以向陛下正式道贺。事实上,我可没有预料到,边界会这样顺利地、公正地划定,并且没有明显地使俄国所属臣民受到损害。根据这个条约,在边界上,不仅有利的地区没有让给中国人,而且过去俄国所没有占领的地方也拿到手了。”⑩

  三、“隆科多案”对《布连斯奇条约》的作用
  《布连斯奇条约》确定了中俄两国之间的中段边界,它使我国北疆地区形势一度趋于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从长远来说,清政府失去了大片的领土。“隆科多案”只是中俄谈判期间发生的一件小事,雍正在谈判中途将隆科多撤职,这是导致清政府谈判失利的直接原因。
  第一,临阵换将是不明智之举。雍正在中俄谈判的关键时刻撤换隆科多,使俄国人欣喜若狂,是“亲者痛,仇者快”的愚蠢行为。隆科多虽然在朝廷内部犯有罪行,但在边境谈判中勤勤恳恳,坚持收回领土,尽到了一个中国使臣应尽的职责。他想把俄国人赶出黑龙江流域,或者最低限度收回被俄国蚕食的土地。周祚绍先生认为:“隆科多在谈判中坚持寸土不让,功不可没。”11正如加恩所说:“关于俄国人来说,幸运的是大约8月21日隆科多被召回了,于是数日后双方终于得以签定了一个名叫《布连斯奇》的草约。”12萨瓦对此也供认不讳。
  第二,隆科多被撤职治罪,给中方谈判使团成员的心理产生了消极作用。隆科多对谈判兢兢业业,却遭如此下场,使其他谈判成员担心自己的命运,想到是否因隆科多太坚持准则而遭此一劫,处处揣摩皇帝的心思。这一事件使清政府由上下一致对外,变成了君臣之间的相互猜疑,不能放手谈判,这也是造成后来策凌不断妥协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策凌为继隆科多被撤、克什图未到时的首席代表。策凌是一名武将,善于打仗,却并不善于谈判。就连外国史学家也评论:“隆科多的助手、蒙古头目策凌关于边界没有什么科学的概念,甚至于对他自己的蒙古领土的东方或西方国家也一无所知。”13可见,雍正将谈判重任交给策凌是一个失策,而这个失策的根源是由“隆科多案”造成的。萨瓦也承认俄国人之所以能够获得谈判的胜利,其原因之一是隆科多被召回。雍正帝用此一介武夫跟一个老奸巨猾、有着丰富外交经验的俄使萨瓦谈判,中国必然在较量中处于下风。
  第四,雍正容不得隆科多,不等隆科多谈判完边界事务就将其治罪,但关于出卖国家机密来获取个人一己私利的大学士马齐的行径却毫无察觉。中俄边界谈判关乎中国的领土主权利益,虽然当时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武装斗争的程度,但双方也必然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因此,清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清政府内部决策层应该保持高度一致,并要严守机密。虽然我们不能将所有责任推卸给雍正,但作为最高统治者对属下百官管束不严,致使情报泄露,雍正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注 释]
  ①②⑥赵尔巽:《清史稿》卷295,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353页、第10353页、第10335页。
  ③蒋良骐:《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22页。
  ④史松主编:《清史编年》第4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第68页。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转引自周祚绍:《〈恰克图条约〉谈判中的清朝使臣》,《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44页。
  ⑦⑧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4页、第115页。
  ⑨加斯东·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探讨所编:《沙俄侵华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62页。
  ⑩加斯东·加恩:《彼得大帝时代的俄中关系史》,转引自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沙俄侵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7页。
  11周祚绍:《〈恰克图条约〉谈判中的清朝使臣》,《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46页。
  1213加斯东·加恩:《彼得大帝时期的俄中关系史》,转引自周祚绍:《〈恰克图条约〉谈判中的清朝使臣》,《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46页、第46~47页。

免费论文题目: